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素养研究
赵萍 焦英 徐力 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
摘要:心理健康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保护和吸收心理健康的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养成时刻保护自我心理健康的行为意识。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一直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单位也大力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了进一步了解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现状,本文从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和内涵为入手点,探讨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并且据此提出相关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素养
引言:
提高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加强科技工作者单位以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在科技工作领域的专有表现,这一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现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促进科技工作者养成有效的心理求助需要,创新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服务制度体系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性措施,培养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素养是改善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指导。
一、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卫生素养是一种认知和社会技能,决定个人获得、理解、使用信息、促进和保持健康的动机和能力。"在人们日益认识到身体健康问题的重要性的时候,人们却缺乏关于精神障碍的知识。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的概念是为了唤起公众对这一被忽视领域的兴趣。基于健康素养的概念,Jorm在1997年引入了心理素养一词,并将其定义为“帮助人们认识、应对或预防精神障碍的知识和信念”。知识包括精神障碍的识别,病因和危险因素的识别,自助和专家协助。因此,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概念逐渐在澳大利亚得到广泛应用,并作为国家目标出现在许多政策文件中。
心理素养由健康素养的概念发展而来,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对于预防精神疾病的知识,采用精神障碍发展的症状识别知识、心理援助和治疗知识,相对平静地应对受干扰的自助心理健康危机浪潮,由于在精神障碍发展的事实或针对个人的紧急治疗技能。心理素养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通过两个主要渠道实现。一是心理健康敏锐度低,降低了寻求个人心理帮助的及时性和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性。第二,缺乏心理健康会增加患精神疾病和其他长期负面后果的风险。
二、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素养的内涵
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素养是指科技工作者所拥有的心理健康理念、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心理健康的技能、对待心理疾病患者的观念、帮助别人缓解心理问题的知识和技能的总称。心理健康素养强调养的机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概念内涵包含自助性心理健康素养和助人性心理健康素养,具体表现为: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看待心理问题;能够识别心理问题的症状、严重程度及后果,知晓心理问题的原因、发展过程及风险因素,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困境,主动学习和获取促进心理健康的知识和信息,对心理问题进行自我救助和寻求专业帮助,拥有对待心理疾病患者的正确观念;能够主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理念,尊重和理解心理疾病患者,具备一定的谈心谈话技巧、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技术及心理健康促进伦理。对以上心理健康素养进行整合,得出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素养结构,亦即自助性心理健康素养包含:拥有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心理健康的技能;助人性心理健康素养包含:拥有对待患者的正确观念以及助人的基本知识技能。
三、影响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的现实因素
(一)性别因素
经过实践证明,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性。性别将这个群体划分成了男性科技工作者和女性科技工作者。因为通过一定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性别在科技工作心理健康素养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因素。
女性的心理健康状态普遍比一般男性科技工作者优秀。由于女性心思细腻和独特的外交方式,她们比男性更加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能够运用人际沟通来优化自我的心理健康素养。因此女性也掌握了更多的心理健康预防知识,然而由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观念影响,男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因此男性的面临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普遍较大。所以在进行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侧重男性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情绪和压力管理机制,养成时刻保持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二)年龄因素
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也存在年龄的区分,具体表现为年龄较大和年龄较小的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达到理想值。年龄较大的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素养不足的问题可能是由于这个群体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心理健康。而年龄较小的科技工作者由于年龄尚小,对工作压力的承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生活经验不足,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因此在塑造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素养时,要注意关注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
(三)学历因素
经过调查研究显示,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历的高低存在一定的联系,学历越好的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素养也越高。同时研究也表明科技工作者的整体心理健康素养比一般群体要好,因为科技工作者的学历普遍都较高。低学历的人群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而且他们对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知识不了解,也非常容易导致心理健康状况恶化,进而产生自杀的念头。
(四)地区因素
地区差异也是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经过实践探索证明,东部发达地区的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西部地区;一线城市的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地级市。这些影响因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经济发达地区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同时发达地区的心理健康设施也更完善,能够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优秀的心理健康咨询业务。反观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工作者,尤其是条件艰苦地区的从业者,他们面临了更多的压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心理健康问题也较严重,然而由于心理健康资源不足,无法改善这些地区从业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法更好的提升其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素养。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区域差异反映了加强西部和东北部等经济水平较低下的地区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性。
(五)职业因素
科技从业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职业差异。2017年和201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科技从业人员中,教授获得的心理健康服务最高,的确,提高教授的心理健康技能水平,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应对心理疾病,有效保持心理健康。卫生技术离不开相对较高的心理保健,无论是解决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需求,还是有效识别患者心理问题的专业要求。但调查显示,卫生技术类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情感、心理健康技能和心理健康得分也较低。这说明卫生技术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状的回应,同时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心理健康质量更加紧迫。此外,技术应用群体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知识含量也较低,心理健康质量值得关注。
四、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
从上面五大影响因素来看也从侧面反映出大部分科技工作者对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注重,了解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技能,但是仍然存在不能正确判断心理健康问题,缺少一定的自救和向他人索求帮助的能力。同时也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认为心理健康问题患者有危险性,会采取远离和异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群体的人。这是我们现阶段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社会需要改善这种观点,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更应该消除这方面的错误思想,科技工作者单位要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意识和教育活动。加强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素养通过多种干预措施,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经过实践证明,经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更良好。
(一)全面深化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科技工作者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高,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科技工作者集体对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较弱,缺乏自我成长的心理动力和能力。特别是,他没有能力帮助周围的人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从一种企业理念转变为一种咨询,帮助员工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科技工作者自我心理健康技能,增加整个科技工作者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传播心理健康的新生。首先,对这个群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课程进行整体教学。学生尝试方法的实用设计课程,教授的内容,老师的设计,等等。要真正的想方法,试图解决真正的问题,通过试图解决真正的问题的情况下,争取实现心理健康问题的相互作用的逆转,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体验活动和教育培训,提高科技工作者面对压力的心理素质。此外,心理中心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真实的心理需求开设选修课,持续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助理人员在传播精神卫生知识方面的作用。通过专业培养,加强朋友之间的沟通等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融入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特殊节假日、日常交流中。三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互联网时代,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人们大多喜欢上网,网络为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提供了便捷性。可以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第四,专业心理学课程正在成为常态。科技工作者单位应邀请心理学专家,根据员工需求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这些方法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使科技工作者具备认识心理问题、自我调节和成长的基本能力,以及合作解决他人心理问题的能力。
(二)消除科技工作者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
科技工作者对有心理问题的人存在认识误区,对有心理问题的人采取远离的态度以及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能够帮助心理疾病患者的技能不足。在这一点上,有过心理咨询师、委员会成员或心理学家经历的员工比普通员工做得更好,因为他们中有许多人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公关人员或参与者。因此,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日常活动和人际关系来缓解压力,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合作意识和心理水平,努力学习促进消除对心理问题的误解。一、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满足科技工作者的心理需求,从他们想要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制造和参与率上努力。二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促进心理健康的运动锻炼项目、以提高全体员工心理健康为基础的活动项目、团体咨询项目等。可以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短视频宣传、心理压力释放等解压活动。积极塑造科技工作者健康的心理活动和形式,能够有效的舒缓从业者的工作压力,减轻负面情绪,增强抗打压能力,进而全面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一直备受关注,要想提高其群体的整体心理健康素养,不仅需要企业和员工的个人努力,还需要整个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这条探索道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春望,邱同保,李慧.企业科技工作者的身心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J].现代企业,2021(05):124-125.
[2]张娟娟,何光喜,薛姝.工作时长如何影响科技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基于北京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21(05):147-155.
作者简介:
赵萍(1985.5),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