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管理的探讨
张挺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模式正在向健康教育、保健、康复、医疗、预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服务模式转变,以此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的医学服务,因此这也就加大了人民群众对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需求。其中,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虽然近些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人才数量不足,导致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一直无法提高。因此,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基于此,本文对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管理进行了探究与讨论,以期可以在解决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提高卫生服务质量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需求,并促进社会实现和谐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基层;人才培养;意义;问题;策略
引言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是为基层群众提供卫生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通过加强对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管理,并不断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不仅可以有效地为基层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还可以保障基层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本文对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管理的探究与讨论,对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 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管理的意义
(一)减少基层卫生技术人才流失
近年来,由于我国基层卫生技术人才流失比较严重,这一现象的出现导致基层卫生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无法满足基层群众的卫生医疗需求。其中,基层卫生技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认可度低,基层卫生技术人才无法正确认知自身职业的重要性,甚至不愿意面对相关工作,最终甚至选择辞职或者改行;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手段单一,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在日常工作中得不到精神方面或者物质方面的激励,最终降低工作热情[1]。所以,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管理,不仅可以减少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流失,同时还可以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服务质量。
(二)提升基层卫生技术人才质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对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同时为他们提供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职业培训,以此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医疗卫生技术,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让基层群众享受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基层卫生技术人才是为基层百姓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是与基层百姓实际接触的人员,因此,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会对基层群众的体验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职业责任感越强,才能为基层群众提供专业化的医疗保健建议,细致地为基层群众提供诊疗[2]。
(四)助力基层卫生医疗高质量发展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管理,能够提升基层卫生技术人才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专业、更温暖的卫生医疗服务。
二 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卫生技术人才服务意识不强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是为基层群众提供体检服务、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的服务性机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服务的多数为文化水平不高、对生理知识不了解的基层群众,所以其在提供服务时,常常会出现服务态度差、不愿意回答问题等情况,进而给基层群众带来不好的体验感,最终不愿意再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另外,还有一些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在工作时间玩手机,工作态度比较敷衍,为了快点“打发”看病群众,还会出现不用心为基层群众看病的表现[3]。
(二)卫生技术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卫生技术人才管理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项目单一、培养管理过程不完善和培养管理评价不科学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卫生技术人才业务能力一直无法提升,甚至导致其出现职业发展规划不明晰、职业荣誉感差、归属感不强等问题,最终无法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的专业性服务。
(三)卫生技术人才技能培训不到位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存在卫生技术人才技能培训不到位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只注重卫生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缺少职业素养培训,导致卫生技术人员缺乏职位责任感和荣誉感,服务意识比较差;二是部分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不重视职业培训,未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导致卫生技术人才在经过培训后并未获得实质性的成长,久而久之,降低了卫生技术人才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4]。
(四)人才激励手段比较单一
一方面,部分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缺乏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开展人才激励工作,缺少对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奖励;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人才激励手段比较单一,主要采取物质激励手段,缺乏精神激励,导致激励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5]。
三 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管理的策略
(一)开展文化建设活动,提升人才服务意识
首先,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局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一方面要求基层卫生技术人才重视基层人民群众的健康,将维护基层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首要责任;另一方面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文化建设时关注卫生技术人才的心理需求,不能一味强调服务群众而忽视了对本单位职工的保护。而服务大局原则即要求基层卫生技术人才树立主人翁意识,当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选择集体利益,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应该将本单位的荣誉看作自身荣誉,在实际工作中秉承“为单位争光”的态度想法,约束自身行为,不为单位抹黑。
其次,通过开展物质文化建设,提升基层卫生专业人才的服务意识,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利用机构宣传墙、宣传栏开展文化宣传工作。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宣传墙上张贴“加强基层卫生改革,促进群众身体健康”“用心服务,有爱相助,公共卫生铸就健康路”等标语,帮助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服务意识,增强工作责任。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评选“服务之星”,将被评选为“服务之星”的基层卫生专业人才的照片及事迹张贴在宣传栏中,一方面激励“服务之星”再接再厉,另一方面为其他职工提供榜样示范。
最后,通过开展“服务”主题活动来提高基层卫生专业人才的服务意识。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服务群众”主题的征文比赛或演讲比赛,要求全体基层卫生专业人才积极参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特别奖,为获奖者提供奖杯奖状,以资鼓励。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在比赛和参赛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提高对“服务群众”这一词汇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有效地践行服务理念,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二)组织专业职业培训,提升人才专业技能
首先,定期组织专业的职业培训活动。一方面,机构可以邀请附近医科大学的讲师教授或大型医院的资深医护人员作为培训讲师,为卫生技术人员提供专业性强的职业培训;另一方面,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可以开展合作,互相派遣本机构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职工到对方单位开展技能培训活动,分享本机构在为基层群众提供健康保健服务的经验,实现“1+1>2”的知识分享效果,从而有效提升双方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其次,采取“走出去”的职业培训策略,即与周边医院合作,安排本机构骨干卫生技术人员前去实训学习,了解周边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职业规划、职业态度以及责任感等,同时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提高其他卫生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需注意的是,为了提高骨干卫生技术人员学习和分享的热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为参与实训学习的骨干卫生技术人员提供补贴奖金。
最后,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下发学习文件等方式,要求卫生技术人员树立“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岗位责任意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意识,要求卫生技术人员在工作之余积极自学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另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成立专业图书角,为卫生技术人员提供专业的学习资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单位名义购买线上学习课程,为卫生技术人员提供线上课程学习服务,从而提升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
(三)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提升基层工作质量
首先,明确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正在向“六位一体”模式转变。“六位一体”即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等六方面内容。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明确的卫生技术人才管理培养目标,提高全科服务质量和水平。目前,由于很多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全科服务水平不高,大多只能在一个或两个领域有比较专业的见解,针对这一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收集卫生技术人才的六科服务水平情况,根据卫生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给予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从根本上提升卫生科技人才的全科服务水平。
其次,制定多样化的培养项目和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提出了更严格、更多样化的需求,所以,这也就要求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做出改变,并设计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可以根据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特点以及性格等综合因素,为其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在促进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最后,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管理过程。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提高对卫生技术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视度,为卫生技术人才提供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训。其中,专业技能培训,主要是为卫生技术人才提供语言沟通、服务范围等方面的培训;而职业素质则是为卫生技术人才提供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应设置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利用奖惩制度规范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行为等,同时对于卫生技术人员做出的错误举动、不良态度等给予提示、适当给予与错误程度相匹配的惩罚,防止“小错误”升级为“大问题”。
(四)制定人才激励策略,提升人才工作热情
首先,制定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针对人才激励名单方面,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可以采用领导评价+民主评分的方式制定激励名单,以此保证激励名单的客观公正,避免由某个人或某几个人全权决定激励名单,防止职工对激励名单产生怀疑的态度,影响其日后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人才激励制度也要制定明确的条款内容,即明确规定哪些行为能够受到激励、激励名单如何确定以及激励的形式等。同时,激励制度文件制定完成以后要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相关文件中公示,公示期内允许职工提出异议,针对群众的质疑,有关部门要及时给予回应。
其次,丰富激励形式。除了物质激励这一激励方式外,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也可以采用精神激励、职业晋升激励和学习培训激励等多种方式,激发卫生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可以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和良性竞争模式,在竞争过程中领导人员可以为在竞争中表现优异的卫生技术人才提供奖金等物质奖励,同时还可以给予其奖杯、奖状等精神方面的嘉奖,使其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更加认真,不断提升自己。需注意的是,在使用精神激励方式时,管理层需要与职工之间做好情感方面的沟通交流。
最后,提高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度。为了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工作的激励作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可以选择合理的考核方式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最终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激励名单和职位晋升名单,以此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时,需要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公开透明,避免考核工作变成拼资历、拼人情、拼送礼的工作,避免绩效考核工作丧失原本的激励意义。
(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促进高质人才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代的劳动者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以外,还非常重视职业发展空间。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便是卫生技术人员缺少对职业发展的正确认知,感受不到发展空间,尤其是表现优异、专业技能水平高的卫生技术人员,越容易因为职业前景不明朗而选择离职。所以,为了避免人才流失并留住发展潜力大的高质量人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卫生技术人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 结语
目前,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面临诸多问题,如卫生技术人才服务意识不强、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给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发展带来了阻碍。然而,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是卫生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卫生医疗服务质量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密不可分。只有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管理方法,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才能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对卫生医疗服务的需求,促进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思姚,李潇,李轩,等.吉林省某市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流出状况分析[J].医学与社会,2020,33(07):14-17+27.
[2]黄秀峰,马卓飞,马德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用型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2,44(01):113-115.
[3]刘冬莹,郭宜鹏,刘光宗,等.天津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人才,2021(12):64-67.
[4]刘志润. 河南省基层卫生人才短缺成因及对策研究[D].河南:新乡医学院,2020.
[5]任静,卫生人才规划监测评估课题组.调整基层技术职称结构比例 打破人才发展壁垒[J].中国卫生人才,2021(0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