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消费行为 > 饮食与健康 >

济宁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4-08-27    阅读:787 次  选择字号:T|T

胡玉婷  李永梅  徐昊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生鲜农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对冷链物流需求也在逐渐提高。济宁市作为山东省农业大市,农产品种类繁多,尤其大蒜和水产品位居全省首位。虽然济宁市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有一定基础,却跟不上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从济宁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着手,简介了济宁市的生鲜农产品概况、相关冷链物流政策、济宁市冷链物流基本情况,总结出济宁市冷链物流发展遇到的各种瓶颈,并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济宁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0 引言

新形势下,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已成为“三农”领域的重要短板,迫切需要在市场主导下发挥政府作用,建设架构科学、布局全面、衔接高效的冷链物流网络通道,不断完善“全程温控、标准健全、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1 济宁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1济宁市区位交通情况

济宁市地理位置处于山东南部,苏鲁豫皖四个省份的交汇处,东邻临沂,西靠菏泽,南与枣庄和徐州接壤,北面与泰安搭界,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日东、京福、济广、济徐等高速公路,京九、京沪、瓦日、新菏兖日等铁路,京杭运河济宁段,京沪高铁曲阜站以及漕河机场、鲁南高铁共同组成鲁西南地区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

1.2济宁市生鲜农产品产量概况

济宁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是农业大市,耕地面积902.7万亩,生鲜农产品主要由瓜果蔬菜、菌类、禽蛋类、肉类、水产品以及奶类等组成。

 

1 济宁市生鲜农产品产量概况统计表

名称

蔬菜、瓜果及食用菌

大蒜

淡水产品

水果

奶类

肉类

禽蛋

产量

800万吨

110万吨

27万吨

36.1万吨

16.5万吨

40.1万吨

35.2万吨

 

出口量


160多个国家






排名

全省第5位

全国蔬菜类第1位

全省第一





1.3相关冷链物流政策

2017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2019年,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交公路发〔2019〕99号);济宁市严格落实国家三部委关于鲜活农产品运输政策,对整车装载运输全国规定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内的产品的车辆,将车辆通行费免除;在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上安装ETC装置,在高速公路出口和入口使用ETC专用通道能够零耽搁畅通无阻快速通行,进一步降低冷链物流通行成本[1]。同时,优化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利用大数据共享、货运车辆营运证网上年审业务、精简办事材料、压减办事环节、攻坚流程再造等方式,基本实现90%以上鲜活农产品运输事项即来即办、当场办结。

2 冷链物流政策扶持情况

专项资金

7000万

用处

对冷链仓储等多类主体进行建设性扶持

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7258万元

为冷链物流发展注入了鲜活血液

投入地方财政资金

2399万元

,争取各类社会投资

23.97亿元

1.4济宁市冷链物流基本情况

1.4.1 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情况

济宁市坚决打造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与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通过两头促进中间,因势利导、分门别类构建冷链物流产业体系,在主要农产品主产区建立了蔬菜、水果、粮食等产品专业型区域性仓储物流节点,打造了一批专业化程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物流园区,如:运河(国际)农产品智慧物流园、金乡大蒜产业物流园、运河壹号冷链物流园、运河兴隆物流园、中国供销微山农商交易城等冷链物流园区。金乡县商贸物流区以国际大蒜商贸物流基地、中国现代农业物流示范基地为定位,容纳了金恒国际冷链物流园、盛业冷链物流园等骨干冷链企业,打造成为省内技术领先、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运营成本最低、产业带动能力最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冷链物流园区的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多个冷链物流重要节点,刺激了冷链物流市场向产业聚集性、智慧型冷链物流转变,引领冷链物流业态的提质升级,逐步形成了以中心综合性仓储物流节点为核心的五大仓储物流节点体系,建立了产地标准化仓储物流体系。

1.4.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名称

冷藏库

冷冻库

气调库

农产品批发市场保有冷库设施

数量

5410座

4741座

57座

332座

总仓储容积

3779.63万立方米


总占地面积

685.25万平方米

29.1万立方米

1.4.3冷链物流企业发情况

近年来,济宁市结合中央财政扶持政策,加大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投资投入力度,形成了一批骨干物流企业。市级成立冷链物流项目专项工作小组,重点推进济宁蔬菜批发市场、长江一号、兴隆冷链、凯盛物流、聚汇物流、宏大食品等6个国家级冷链物流试点项目建设,将近50余种商品纳入监控,并与省级冷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信息直采对接,形成了一批冷链物流骨干企业,带动了济宁市冷链物流业跃升发展及当地企业和农民增产增收。

4 冷链物流企业发情况

从事冷链物流经营服务的企业

617家

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自营的物流企业

667家

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体

191家

冷链运输车辆

2097辆

1.4.4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全市持续构建“全程温控、标准健全、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顺丰、圆通、韵达、申通等各大物流企业纷纷延伸到乡镇一级,冷链物流系统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全覆盖。利用政府搭建的品牌农产品公共平台,为生鲜农产品出村进城架设桥梁,与山东省品牌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运营中心“星优选”项目开展供货合作,累计为43家生鲜类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57种产品成功对接供货渠道。以“济宁礼飨”基地和“济宁礼飨食安商城”为基础,通过“济宁礼飨”优质农产品进社区,为全市居民精准配送生鲜农产品,以“鲜、快、好、省”的优势为社区居民带来实惠和便利。

1.4.5肉类产品信息化可追溯体系建设情况

2021年2月,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在全省开始建设畜牧养殖、检验检测、检疫防疫、兽药饲料、屠宰加工、流通消费、冷链运输、监管服务全链条可追溯智慧畜牧平台。济宁市是全省智慧畜牧平台唯一屠宰环节“双试点”(生猪试点和牛羊试点)的地市。屠宰企业一体化追溯系统按照畜产品生产经营链条,将动物从养殖、运输、屠宰、肉品流通等各个节点的信息互联互通,畜产品从养殖场到餐桌全程可溯源、去向可跟踪、责任可倒追。2021年7月11日,济宁市已完成4家生猪屠宰企业试点实施工作,累计有107962头生猪携带追溯二维码上市。生成的二维码向上可链接养殖数据,中间承载屠宰数据,向下可链接消费者,实现从动物养殖到消费的全流程可追溯。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养殖主体、运输监管、屠宰加工、市场流通、售后服务等全链条溯源,确保源头可查、风险可控、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依靠大数据信息为肉类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提供支持。

2 济宁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大型仓储物流项目仍是短板

目前,全市的仓储物流企业普遍存在零散经营、规模较小、服务能力欠缺、经营理念水平较低、市场竞争不足等明显特点,第三方大型专业化物流平台发展比较落后,运作模式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2.2冷链物流运输能力欠缺商品种类和安全难以保证

全市冷链运输企业由于规模基本上较小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无法形成大规模冷链物流体系我市虽有2000余辆冷藏运输车,但大部分是外籍车辆,缺乏本籍冷藏车辆,这与济宁冷链物流需求相距甚远

2.3济宁冷链物流整体行业监管不足、标准缺失

目前,济宁市还未在冷链物流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也未主导或参与冷链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标准体系还未健全。标准缺失与监管不足使冷链物流整体服务品质和食品安全缺少保障。

2.4产业链分散,信息化、专业化水平较低

我市冷链物流市场普遍存在散、小、乱现象,产业链分散、专业化水平较低、第三方信息平台缺失、共享资源程度不高、供需信息不对称,没有充分利用冷藏车和冷库(主要为生产企业自营设施设备),运营成本高已成为限制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运营成本太高[2]。另一方面,在物流信息服务领域缺少有效管理,尚未构建覆盖全、辐射广、集成化程度高的网络化物流信息系统,还没能完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在高科技技术应用方面水平总体上还较低,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飞速前进的要求。

2.5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缺少企业管理、法律、工程建设、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设计以及国际物流业务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传统商贸物流向现代商贸物流的迈进速度。

3 济宁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下一步发展对策

3.1加快完善冷链物流政策支撑体系

一是尽快出台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措施或意见,在冷链土地规划、资金支持、广告宣传、水电保障、农产品绿色通道、园区建设、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促进我市冷链物流健康快速发展;二是交通、商务、公安、物流等部门联合开展城市冷链配送及冷藏保温车辆标识化管理工作,逐步完善冷藏保温车辆通行管理制度,合理建设规划冷链物流配送所需的停靠和装卸设施,大力保障配送车辆便利通行的程度;三是加强公、铁、水相关运输企业和管理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促进冷链物流跨运输方式、跨区域、跨环节间的有序、高效衔接。

3.2 优化冷链物流园区整体布局,加速集群发展

依托济宁市的农业产业优势,以金乡大蒜产业物流园、运河(国际)农产品智慧物流园、运河兴隆物流园、运河壹号冷链物流园、中国供销微山农商交易城等为支撑,建设集农产品精深加工、信息集成、产地溯源、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农残检测、冷链物流于一体的智慧冷链物流园,促进品牌化、标准化生产,实现供给、加工、仓储、流通的有机结合,刺激冷链物流市场向产业智慧型、聚集性冷链物流转变,快速打造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新局面。

立足优势资源、突出市场导向,依托运河物流园区、兖州国际陆港项目,规划建设济宁都市区东、西两大冷链物流产业集群和多个县域特色冷链物流中心,形成产业集聚、功能互补、配套协同的冷链物流发展大格局。

东部集群抓住我市开通中欧班列契机,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拓宽冷链物流市场渠道,力争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节点。

西部集群立足服务济宁、辐射周边省市,依托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央厨房、商超企业、电商企业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一批企业配套建设的冷链物流项目,开展生鲜农产品分拣加工,冷冻冷藏中央厨房净菜加工冷链配送等业务。原有中心城区冷链物流产业资源要进一步科学整合,充分考虑冷冻加工、贮藏冷藏、冷链运输销售等要素,打造现代化、综合性、区域性冷链物流集散中心。

县域特色冷链物流中心以绿色、地标产品上行为重点,在兖州、金乡、汶上、微山四个物流聚集区和重要节点规划建设主销区区域性冷链物流园区,开展农产品低温加工处理和冷链配送业务,实现本地农产品的优质输出和外地特色农产品的输入,实现农产品的互通共享,畅通农产品进城“最后1公里”。

有效衔接种养、加工、仓储、运输、流通等环节,构建以市区为中心、县域协同发展的标准化、网格化冷链物流体系,形成冷链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以便快速适应扩大内循环经济新形势。

3.3 积极培育一批大型的冷链物流企业

针对冷链运输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要尽快出台制定,引进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第三方大型冷链物流服务企业[3],而且还可利用股权投资,业务合作,品牌输出等方式,发展一批服务农产品产后和终端销售的零售企业,提供生鲜农产品“最先1公里”和“最后1公里”冷链物流服务。鼓励涉及冷链物流的企业将冷链物流外包出去,实现冷链物流专业化,提高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依托现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冷链物流企业要进一步创新运营模式,加强企业自身竞争力和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

扶持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自主研发可移动产地预冷车辆和综合信息交易APP,鼓励产销地市场客商加入系统。鼓励企业购买大型冷链物流冷藏车辆,出台政策支持冷藏车辆跨区域加盟,于审验车辆、管理等给与支持;依托多式联运项目,支持物流企业发展“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快速上马冷藏集装箱等标准化便捷化的冷链运输新模式。

3.4打破传统发展模式,构建智慧物流体系

建议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政策扶持等方式,规划建设集冷链仓储、农产品深加工、分拣包装专区、中央厨房配送、直播交易中心以及检测追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型智慧物流园,帮助建设冷链物流供应园区,冷链物流企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手段,科学构建农产品种植、采购、加工、仓储、流通、配送、追溯供应链协同平台,精准高效实现食品从分类、入库、出库等各环节作业,更好地实现冷链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4]

3.5扶持冷链物流供应基地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在农物种植、肉类养殖配套上给予支持和提供便利,实施标准化种植,为有集群发展的冷链物流企业供应绿色、有机农产品,带动企业提供仓储、物流、销售服务,建构“新六产”农业新型态,推进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

3.6 鼓励新型交易拍卖模式

在全市大力推广百姓拍卖模式,根据金乡大蒜以出口为主的特性,按照国际需求标准实行拍卖交易,扶持大型物流企业建设拍卖中心,形成产地市场对接商超的新模式,实现与全世界生鲜农产品市场体系对接。

3.7全力培育“中央厨房”现代流通新业态

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在济宁全市区域内建设集农产品生产、储存冷藏、分拣加工、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社区配送等为一体的中央厨房新业态。依托中央厨房企业,全面组织实施农产品进社区、进团体、进超市“三进”工程,把供销合作社优质农产品、中央厨房健康食材等直配到社区居民、团体单位、连锁超市。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供销优选”农产品、健康食材品牌创建活动,叫响叫亮供销合作社安全、放心农产品和健康食材品牌[5]

3.8加快完善冷链物流监督管理机制

一是联合交通、质监、商务、发改等部门,研究制定济宁市冷链运输服务规则和冷链运输监控技术标准等标准规范,严防“断链”情况发生。二是严管冷藏保温车辆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把温控设备的性能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三是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加强各级联合社对冷链物流建设的行业指导。发挥各级联合社综合统筹、指导服务、资产监管、金融服务等功能,引导企业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加强规划引领,推动冷链物流业务融入供销系统为农经营服务体系。争取政策支持,为企业打造更好的经营环境,积极协调对接省市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通道,加强区域间、层级间业务对接和项目合作,建立系统跨区域协调联动机制,共同布局全市冷链物流体系。

3.9充分利用济宁市标准化综合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

鼓励我市企事业单位参与冷链物流相关标准化项目建设,支持行业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参与制定修订冷链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推动市政府出台《济宁市标准化管理办法》《济宁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联合财政局出台《济宁市标准化专项资金资助奖励管理办法》,形成济宁市完备高效的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运行支撑机制,推动我市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6]

4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济宁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冷链物流产业体系,在主要农产品主产区建立了蔬菜、水果、粮食等产品专业型区域性仓储物流示范点,培育出一批现代化程度高、辐射能力强的现代物流园区,但济宁市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因此,济宁市政府应积极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促进济宁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维福.三部委发紧急通知加大绿色通道惠农力度[J].北京农业,2011(01):7.

[2]笪静,裴圆鑫.乡村振兴下宜昌市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2):153-158.

[3]邓金剑.兵团大宗果品营销现状及对策研究[D].新疆:石河子大学,2016.

[4]潘元立. 关于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及应对措施[C]//.“决策论坛——公共政策的创新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出版者不详],2016:84.

[5]罗琳,朱本慧.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方法[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21,9(4):21-29,64.

[6]高梅.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的探析[J].消费导刊,2018(4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