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消费理论 > 消费前沿 >

移动医疗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面临的支付困境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3-02-16    阅读:1092 次  选择字号:T|T

温华斌*    尹小悦    赣南医学院 


摘要:在我国疾病经济负担迅速增长、人口结构转变、疾病谱发生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高、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服务流程复杂以及国民越来越重视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大背景下,提出了移动医疗的概念,并伴随着数据技术及“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广泛应用发展迅速。但移动医疗的理念和技术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面临种种支付障碍。本文从支付主体、支付工具、支付制度以及消费习惯四个方面来分析移动医疗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面临的支付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寻找支付主体、完善支付工具、健全安全支付制度、转变个人消费习惯的影响四个建议。

关键词:移动医疗;农村;支付;困境



1、引言

我国农村地区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农村居民疾病经济负担,在提升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服务可及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少且质量参差不齐,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匮乏,诊疗设施设备落后,使得农村居民患病寻求诊疗时更趋向于选择城市医院,由此衍生了诸如“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医疗问题。在农村地区发展利用移动医疗技术,构建“互联网+医疗”模式是推进分级诊疗、缓解医疗资源紧张、提升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78亿,在全国网民中占比为28.2%,并且有83.4%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这些数据显示,通过互联网来提供移动医疗服务,在乡镇中存在着巨大的机遇。

农村远程医疗可以成为一个很大的市场,可以带动一整条产业链,其核心在于远程医疗站。充分发挥远程医疗站的作用,作为区域内远程医疗的定点机构,农村居民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城市医院专家实现实时在线问诊;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员可将远程医疗站作为学习培训平台,与高校或高水平医院建立在线合作,开展交流活动;远程医疗站可对辖区居民开展健康检查、跟踪随访等公共卫生服务,协助在线专家诊断疾病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治疗方案;远程医疗站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可利用移动医疗技术实时掌握监测辖区内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残疾人、老年人、孕产妇及婴幼儿等弱势人群的跟踪随访,并对特殊人群进行检查、治疗、用药、康复等的提醒。

截止到2014年末,我国乡村常住人口为61866万,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相较于城市,农村市场的饱和度远远不够,消费水平还非常低,发展潜力巨大,在这种消费市场背景下,农村医疗资源仍是严重缺乏。不过,有空白即意味着有市场,农村地区硬件设备以及人才的缺失是移动医疗转入的巨大机遇。

但是在农村发展移动医疗除了缺乏政策支持、信息及服务平台得不到整合、医生资源困境、移动医疗的安全监管问题以及一些技术障碍外,核心障碍在于支付体系的不完善。

2、移动医疗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面临的支付困境

2.1农村移动医疗缺乏支付主体

移动医疗产品主要包括侧重医学专业属性的和侧重消费类大众应用属性的。

以医学为核心的移动医疗产品,如多维异构生物医学信息处理及数据挖掘技术,主要解决远程健康监护、院前急救、院内诊疗和愈后康复全过程信息的精准监测、无缝连接及海量健康信息的融合与挖掘,以此建立多层次面向个人、家庭、小区和医院的个性化医疗体系。这类针对医生或者医院的移动医疗产品,门槛比较高。但目前农村的乡镇医院和诊所,本身硬件设施和资金就相较不足,且在移动医疗方面的意识相对落后。因此,侧重于医学专业属性这类型的移动医疗产品很难在乡镇医院、诊所或者是乡村医生中找到购买方即支付方。

另一类侧重于消费类大众应用属性的移动医疗产品,例如移动医疗软件、网上看诊、网上预约挂号支付等产品,农村居民目前对其信任度较低,且对于大多数不熟悉网络支付等流程以及一部分没有使用智能机的农民来说,这些产品更显得繁琐。

因此,移动医疗的主要两类产品目前在农村寻找支付方时仍存在不少困难。

2.2农村移动医疗支付工具的不完善

移动医疗的主要核心在于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融合传统医疗健康服务。因此,在进行支付结算时,其大方向也是走向非现金支付。如广州华侨医院入驻支付宝“未来医院”,患者可以用支付宝实现预约挂号、缴费、查取报告等,无需多次排队等候,并且实现医保实时结算。

但是受传统支付结算习惯和农村资金流动较小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的非现金结算工具的使用效率比较低,移动医疗支付的应用环境发挥不出足够优势。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支付宝等为代表的新兴支付工具的使用人群主要集中于县城及周边地区,在广大的农村推广不足。

同时,目前我国互联网支付技术存在漏洞,账户被盗刷、个人信息被泄露等事件层出不穷,加大了普通农村百姓对移动支付的接受难度。

因此,移动医疗的支付基础——支付工具在农村的发展较显薄弱。

2.3农村移动医疗支付制度的不健全                                                                                            

支付监管体系的完善健全,是农村支付体系健康、高效运行的基础。农村的支付监管体系与城市相比优势不明显,制约其发展。

(1)目前多数第三方支付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并不完善,对于系统安全的监控以及故障事故的报告等存在短板,这一点在农村和城市一样突出。当前我国在涉及到电子商务行业的法律只有一部《电子签名法》,因为电子支付法律的缺乏,再加上目前网络金融诈骗等行为由于取证难、追捕难等因素,导致消费者在移动支付过程中遇到网络诈骗、银行卡被盗刷等事件时,难以追讨回受损失的经济利益。

(2)目前我国农村的支付结算收费等服务政策与城市一致,并无任何优惠政策支持,这一点很不利于对农村居民使用非现金等新型结算工具形成激励作用。

2.4 农村移动医疗受个人消费习惯的影响

移动医疗的主要特点在于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通过运用移动医疗设备实时掌握了解亚健康人群或者病人的身体健康状态,根据信息反馈结果,对被监测者的行为生活方式提供必要的意见建议,双方之间还可展开定期网上远程医疗。运用移动医疗技术,对病人的疾病管理可以从治病延伸到防病,将防病延伸至健康,构建体系化的健康管理。

但是我国目前农村居民的医疗消费习惯主要是为“看病”付费,却不习惯为“健康管理”买单,大部分仍然只习惯为能对健康造成直接影响的产品和服务付费,而对预防和康复的意识比较薄弱。

缺乏完善的支付机制成为目前限制我国农村移动医疗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而缺乏支付主体、支付工具不完善、支付制度不健全以及个人消费习惯的影响是我国农村移动医疗支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建议

3.1 寻找支付主体

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有关部门应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开展有效的移动医疗设备产品给予政策及财政支持,推动移动医疗在的农村地区的发展完善,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丰富医患沟通渠道,树立农村居民健康管理意识,提升人群健康水平。

其次,从卫生医疗相关部门的角度来看,应该多提供一些比较先进的交流学习机会给乡村医生,让其能够多接触一些有关于移动医疗的前沿知识和理论,有利于加强乡镇医生对移动医疗产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再者,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应该利用一些优惠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产品的推广力度;政府、基层医生也应结合移动医疗优势特点进行大力宣传,以加强农村居民的认可。

3.2 完善支付工具

目前我国移动医疗的支付基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的发展较显薄弱。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合作。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该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如智能机的购买补贴,互联网转帐手续费优惠等;加大互联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

银行机构也应该多关注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及时调整网点布局,完善金融服务的地区结构,为移动医疗支付工具的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网络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应该加大对农村网络建设的布局,同时推出一些优惠政策以促进无线网络、宽带、4G网络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与普及,为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支付的发展打下基础。

3.3 健全安全支付制度                                                                                      

(1)国家政府方面,应建立健全互联网支付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政策体系制度。以法律制度为准绳,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加大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惩罚力度,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准入制度,全面强化与互联网支付相关的监管。

(2)服务提供者方面,互联网服务提供商、APP开发商、软件系统开发商及手机研发生产商等应加强合作,加大网络安全方面研发投入,确保互联网各支付端的支付安全。并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以使移动支付设备等安全可信。

3.4 转变个人消费习惯的影响

健康体检是疾病早发现的有效途径,以健康体检为抓手,能够有效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提升预防保健等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对于提高人群健康保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逐步引导农村居民接受健康体检的理念,从而养成定期体检,积极预防疾病的习惯。这是移动医疗走向农村的必要步骤。

其次,政府应该给早期疾病干预、预防医疗、个人健康管理以及定期体检进行适当的补助,鼓励普通民众积极参与定期体检。

只有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疾病,定期体检”理念深入农村普通民众中时,移动医疗提倡的将治病延伸到防病,将防病延伸至健康,构建体系化的健康管理概念才会逐步走入普通民众当中,移动医疗在我国农村地区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

4、小结

移动医疗是伴随着在我国疾病经济负担迅速增长、人口结构转变、疾病谱发生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高、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服务流程复杂以及国民越来越重视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通过支付体系的建设完善,促进移动医疗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对于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改善农村居民就医体验、完善农村基层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卫生服务内容等意义重大,让移动医疗在提升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及改善人群健康状况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互联网天地,2014(7):71-89.

[2]赵衡,孙雯艺.互联网医疗大棋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40.

[3]韦小龙.我国农村消费增长阻力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6(42):35-35.

[4]赵衡,孙雯艺.互联网医疗大棋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18.

[5]郭田勇.中国现代支付体系变革与创新[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163.

[6]张艳,帅青红,王坤.我国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风险与风险监管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04:43-49+112.

[7]郭田勇.中国现代支付体系变革与创新[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163.

[8]王隆娟,姚孝明,谭毓银.移动支付安全问题探索[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5,01:7-10.

[9]吴飞燕,王丽虹,钟丽梅等.定期健康体检对相关疾病早期预防治疗的重要性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0:37.

基金项目:

赣南医学院2019年度校级科研课题(YB201961)

作者简介:

温华斌(1993— ),男,助教,主要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研究。

通讯作者:

温华斌,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