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消费理论 > 消费前沿 >

网络消费经济助力赣南脱贫例析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2-04-06    阅读:1049 次  选择字号:T|T

张皓雅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经济统计181班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致力于扶贫工作。扶贫要以因时、因地、因势施策为目标。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手机、互联网的普及、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催化了人们的网络消费的需求。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值得探讨通过网络消费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实现网络消费经济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杠杆作用。


1、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多方努力,我国各区域在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长足发展和进步。但由于地域环境、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开放程度和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贫困问题在我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在革命老区、少数名族、边远和中西部内陆地区等地。为此,党和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与物力推动着扶贫工作的进程,卓有成效。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时提出“精准扶贫”的意见,指出扶贫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这是我们党新时期的又一伟大使命。

作为“客家摇篮”,“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的赣南,总面积有3.94万平方公里,包括5区14县2县级市组成,其户籍人口为900多万。长期以来,由于受地理、历史等方面的限制,赣南的发展一直滞后。2012年6月,国务院正式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上“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和实施,都有力地助推赣南苏区的全面发展,为赣南地区的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生机。多年来,在上级各级部门的对口支援下,通过赣南人民的艰苦奋斗与齐心协力,克服扶贫道路上的一道道关卡,扶贫效果显著,实际且普遍的惠及了贫困地区的人民,最终实现了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8年前的高达26.71%降至目前2.45%,一大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如何扩大和巩固赣南脱贫成果,尤其是如何摆脱新冠疫情对脱贫攻坚带来的影响和干扰,这是当前赣南精准扶贫工作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2、网络消费扶贫概述

从扶贫的方式来看,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接扶持贫困农户,如提供钱、物以及技术等,这在扶贫的起始阶段,是最有效的扶贫方式。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原先的输血式扶贫逐渐转向开发式、造血式扶贫。开发式、造血式扶贫是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地域资源和特色产业进行开发,逐步由资金、物资单向输入向资金、技术、人才、消费、培训、销售以及配套服务转变,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精准脱贫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扶贫长效机制建设重要一环的消费扶贫是通过人民消费来自贫困地区的产品与相关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实现脱贫的一种有效措施与途径,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通过前期系列对口扶贫举措,许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充分利用各地区、各个体的地域条件、自然环境和挖掘发扬优势产业,形成了特色农副产品、特色产业以及特色经济,再通过消费扶贫这一渠道,拓宽了农产品销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渠道,加速促进了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各地大市场。比如:结对助销,各级结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将消费扶贫根据产地、消费地的不同定位,分别帮扶消费。单位购销,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食堂(餐厅)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商超直销,引导本地商场、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积极对接,销售贫困地区优质农特产品和服务。消费扶贫的重要举措,充分发动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不过,这些消费扶贫的渠道和方式依然受地域、时间以及消费群体的限制,不能使贫困地区的产品和服务惠及更多、更远的消费者,不能推动消费扶贫走的更远、更深。比如,在网购还不盛行的前几年,赣南的脐橙、石城的白莲等农副产品,很难走出江西的大门,更不要说走出国门了,这制约着赣南老表的脱贫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人们消费购物方式观念的转变,网络购物的优点更加突出,日益成为当下人们一种重要的购物形式。2019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1.2%。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人民的支付方式由原来的现金交易、刷卡消费到现在的手机支付,越来越便捷和智能。加之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顺丰、中通等快递行业的网点多、投递速度快,我国的电商体系越加完善,这些促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日渐庞大。2019年上半年,中国的网络零售总额已达到195209.7亿元,占社会零售总额的24.7%。2019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600亿件,累计完成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

在网络消费日盛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的今天,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其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人民的出行、交往受限的情况下,网络消费扶贫大有发展空间。它不仅能够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将贫困地区相关产业“扶上马,再送一程”,更能够充分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及时稳定脱贫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3、网络消费经济对扶贫的杠杆作用-以江西赣南为例

我们知道: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以来是提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多年来,经过各方努力,扶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很多贫困地区已经有了自身特色的农副产品和其他脱贫产业,迫切需要找到对应的消费地和消费者。扶贫对象大多是处于革命老区、少数名族、边远、穷困等区域。远离市镇、交通不便,给扶贫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的消费带来阻隔,尤其是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负面影响更是甚大。这需要在保留传统的扶贫产品销售和服务消费的渠道和方式外,寻找新的途径,以巩固精准扶贫的战果,推动扶贫进程加速推进,人民收入多样化发展。

近年来,网红经济发展迅速,持续爆发,呈现出三大演化特征:规模扩大化、内容垂直化、产业成熟化,成为传媒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新经济模式。众多行业名人转型为“直播网红”的企业家。比如:携程网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林清轩CEO孙春来,等多位企业家纷纷入局直播。如今,企业高管尝试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一些行业在疫情期间实施“自救”的普遍措施。从商业化方式来看,现阶段网红经济主要包括视频网站和直播平台分成(如YouTube Partner等通过点击量与视频创作者进行分成)、广告贴片和植入、产品和品牌代言、电子商务和周边衍生品开发。它依托上游产业链聚集海量粉丝,到下游孕育出的粉丝经营及变现的商业模式,带动整个网红经济规模的扩张。

位于江西省南部的赣南,起初有11个贫困县、932个“十三五”贫困村、115万贫困人口,集中了江西省43%的贫困人口,成为江西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但近几年来,依托拥有的丰富矿产、气候环境以及人文历史地理资源,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特别是一线扶贫工作队的精准帮扶下,赣南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大力发展有地域、人文历史特色的产业。同时,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在充分利用传统的产品销售和服务消费的渠道和方式的同时,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实践网络推销和销售的方式,来巩固精准扶贫的战果,助推赣南人民的脱贫致富进程。

3.1通过电商平台、网络直播等途径促进销售赣南特色农副产品和风味小吃。赣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独特,物产丰富。比如:赣南茶油、寻乌蜜橘、安远百香果、石城白莲,尤其是赣南脐橙,更是名誉天下。同时,赣南地处山区,客家饮食氛围浓厚,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客家美食和现代小吃,比如:油炸花生巴、南安板鸭、大余烫皮、安远“假燕菜”、宁都肉丸、石城米酒、瑞金麻辣酱、鱼丸、炸米果、酒糟红鱼等、于都肉皮,等等。这些具有赣南特色的农副产品和小吃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以前,网络不发达、信息封闭,这些独特的赣南农副产品和小吃只能通过传统的销售渠道输送到本地和周边区域的消费者手中,不能走的更远,让更多的人品味。近些年来,这些赣南农副产品和传统美食、现代小吃通过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快递等途径走出赣南山区,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原本是赣南人民手中的“滞销货”通过这些平台摇身一变成为“热销货”,实现通过将网络直播、网络销售与地域特色结合起来促进全民消费从而了撬动了扶贫杠杆,带来了利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加快了赣南人民的脱贫致富过程。就赣南脐橙一项,其品牌价值也已经达到了600亿,每年带动一大批的农户脱贫和致富。

3.2通过电商平台、网络直播等途径宣传、推介赣南特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赣南旅游业的发展。我们知道:赣州拥有丰富的“红、绿、古”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是指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绿色”旅游资源即处于良好、稳定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自然景观;“古色”旅游资源是指历史悠久,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的古迹、遗址、民族风情、文化艺术等资源。比如宋城、通天岩、龙南客家围屋、瑞金红都、于都红军长征出发地等为赣南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别具一格的旅游资源。一方面,合理、充分地开发这些旅游资源,另一方面,通过电商平台、网络媒体的直播、宣传等途径来向全国人民推荐,扩大赣南“红、绿、古”色旅游资源在全国的知名度,吸引国人来赣南参观、旅游和体验。据统计,2018年,瑞金市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旅游总收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54.08%,红色教育培训、红色研学旅行突破20万人次。接待人次及旅游收入平均每年30%和40%以上递增,这很好地带动当地群众的脱贫和致富。

结束语: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级政府和部门、扶贫工作队实施消费扶贫策略,引导贫困地区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精准扶贫”等系列政策利好时机,引导赣南人们发展特色农副产业和和特色美食、小吃以及旅游资源,生产出更多有地方特色、受城市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和服务,获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至2020年4月26日,赣州市11个贫困县全部退出,昔日贫困的赣南老区实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脱贫。如今,赣南人民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奔向全面小康。


参考文献:

[1]石霞:走出“贫困凹地”实现跨越发展—赣南原中央苏区脱贫致富调研报告,老区建设,2013,12:6-9.

[2]廖冰;廖文梅;金志农:赣南原中央苏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带致贫因素分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罗忠恒:赣南旅游扶贫发展模式与策略-基于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6,92(3),31-32

[4]李懿 :赣南苏区精准扶贫问题研究,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7年

[5]王慧:浅析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消费扶贫问题与对策,南宁师范大学学院,201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