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粉丝经济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
孙晓跃1 武紫璇2 刘梦飞3 1.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河北唐山 063210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3. 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河北唐山 063210
摘要:随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升级迭代、文化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虽然近几年影视行业进入寒冬,但也不影响许多明星一夜爆红,粉丝如雨后春笋,大批涌现,推动“粉丝经济”蓬勃发展。此外,“粉丝经济”也向电子方面进军,以苹果、小米等优秀品牌为代表,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本文将重点分析粉丝经济的营销模式、盈利方式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粉丝经济;营销模式;盈利;发展
1、“粉丝”和“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粉丝一词为音译词(fans)。Fans一词最早形成于19世纪,是fanatic(疯狂)一词的缩减成果。在05年“粉丝经济”以一档选秀节目超级女声为契机,开启了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序幕。发展到现在粉丝经济已经多方面全方位开花,其中明星的粉丝尤为众多,其次不可忽视的一股新兴力量则是电子产品,以著名的“果粉”、“米粉”为代表。
2、营销模式
人设营销。所谓人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给人贴上标签,标签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与他人的差异化,而差异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记忆。这一切的核心就是营销。明星营销模式已经成熟,从练习生进入公司开始培训到出道,公司就开始专人专项的进行人设企划。利用大众对某些方面的推崇或者趣味,对明星进行包装。利用综艺、影视作品造势炒作,为艺人迅速建立自己的饭圈。对于偶像来讲,人设就是个人流量增值的顺风车。流量被誉为通向资源的“康庄大道”。
自媒体营销。自媒体的传播内容形式多样且包含全面,每时每刻都在和消费者进行互动。传统形式下的媒体对消费者是单向的,消费者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自媒体和消费者则是双向的,自媒体侧重对消费者受众定制化需求,作品是二者共同价值取向的体现。例如现在的抖音、哔哩哔哩等平台,明星陆续入驻发布自己的视频和图片作品与粉丝进行互动,来满足粉丝的诉求,保证粉丝的持久度。凭借着自媒体的开放性,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了一起形成了粉丝群体,从而推动了“粉丝经济”的快速发展。
品牌营销。传统的品牌营销只是在讲品牌故事,无法调动起消费者的参与度和认知感。小米的品牌营销主要以泛媒体为主。“泛”就是除了主流媒体平台,不放过任何非常规平台:其中包括知乎、网易云、甚至QQ等平台进行调集粉丝。此外小米通过论坛、米粉节、会员参观工厂等活动,固化粉丝我是参与者是主角的感受。据了解,截至2020年5月,小米贴吧拥有将近700万粉丝,小米微博粉丝达到1374万。可能这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的现代版“得粉丝者的天下”。当然粉丝多也并不就能将粉丝经济把玩股掌之中,如何通过营销将粉丝盘活才是重中之重。
3、盈利方式
粉丝会员制。在相关app上实行付费会员制。粉丝通过付费对偶像进行支持,同时获得偶像的最新资讯、写真、作品等。例Tfboys的粉丝想要观看偶像的演唱会,在买票时只能成为专门网站的会员才具有买票资格。
线上线下售卖情感溢价的周边产品。张蔷将粉丝经济定义为“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的认知盈余大量倾注在偶像身上,因此偶像的周边产品都存在着情感溢价。这种情感溢价使得商品超出了它本身的使用价值。商家通过实际刊物,电子刊物等周边来进行盈利,获得溢价。当明星的流量越来越大,粉丝就会越来越多,形成的粉丝经济也就越来越庞大。
粉丝的职业化。对艺人进行包装时,娱乐公司需要为艺人造势引出话题。这时就需要专业的粉丝公司进行运作。这些专职公司负责制定及实施对明星的专门服务,在其后与娱乐公司进行利益划分。职业粉丝分工明确,大部分的粉丝只负责基本工作,为明星站台等,小部分参与帖子发布,营销号等。极少数可能与娱乐公司有紧密联系,组织粉丝见面会等活动。在这个职业粉丝的金字塔中,位置越高,你的获利就越大。
4、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规范化。目前我国粉丝市场上的粉丝团,后援会等粉丝组织都还处于自发状态,资金都通过管理员自律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管制度和规划,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如何规避经济诈骗行为、如何杜绝流量造假和如何避免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等等。回答这些问题,需要相关各部门携手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监督和管理粉丝市场,建设诚实守信、依法行事的健康的商业模式,从而促进粉丝经济的良性发展。
粉丝年轻化。据统计,粉丝的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呈现的趋势是年龄越小,粉丝化程度越高。90后群体中粉丝化占比不到三成,95后上升至50.82%,00后中则将近七成都拥有自己的偶像。学生这一群体毫无疑问的成为粉丝群体中的领头羊,主力军。对此流量明星更应自律,有担当。
粉丝生态化。粉丝诉求、粉丝经济和偶像本身彼此影响,会使得粉丝群的影响力不断上涨,渐渐形成以偶像本身、作品、粉丝三者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圈。生态圈以粉丝对偶像的情感为纽带,以偶像形象、作品和营销为支撑,成为粉丝经济良性发展的一个方向。
言论底线化。粉丝群体的日益庞大,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展现在民众面前的更多的是社会言论问题。言论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内部意见不统一,对内开撕。其二是因为外部因素,向他人开炮。不论是哪一种,截至到目前为止,每一次的粉丝开战都会让整个网络环境充斥着暴力以及不理智,给他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在未来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规范网民言行,须知言论需谨慎,自由有底线。
5、结束语
随着粉丝群体素养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技术支撑逐渐完善,“粉丝经济”在处于转折的关键时刻。要呵护好,规范好这一新兴行业。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能因为弊处妨碍其发展。让粉丝经济带动消费升级,完成行业变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张嫱.粉丝力量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娟.论互联网时代粉丝经济模式[D].经济纵横,2015 (3)
[3]林小桢.浅析粉丝经济的发展[J].时代金融,2015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