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生校园网贷的成因与对策
李明 锦州医科大学
摘要: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校园网贷平台凭借迅速审核、申请简便、轻松贷款等特点,已受到高校学生的广泛青睐,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小额信贷解决生活、学习难题。但是,校园网贷有利也有弊,若学生价值观、消费观扭曲,不考虑借贷后果,加之平台不合理催收、恶意收费,将极有可能使学生承受巨大的债务压力,对其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继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鉴于此,本文将着重针对高校学生盛行校园网贷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展开深入分析,以协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与消费行为。
关键词:高校;学生;校园网贷;成因;对策
引言
现阶段,我国消费分期业务以及互联网金融正在高速发展,同时也在日益扩大高校学生分期消费的规模与需求,使校园网贷成为多数学生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近年来有关校园网贷的恶性事件报道层出不穷,已受到网信办、银保监会、教育部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整治校园网贷刻不容缓,需要通过积极地指导与教育,使学生消除攀比、超前消费心理,养成正确的消费观与消费行为,确保高校学生能够健康化发展。
一 校园网贷对高校学生造成的危害
(一)容易陷入“连环贷”陷阱
大部分高校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相对较少,在其利用校园网贷平台借款后,偿还能力较弱,因此,极有可能发生逾期问题,这便造成许多学生为了偿还某一平台的欠款,在多个不同的平台之间辗转借款,形成“拆东墙补西墙”的不利局面,陷入到“连环贷”的陷阱中[1]。例如:某市某高校学生,由于沉迷于电子游戏,时常在游戏平台充值购买虚拟物品,因生活费拮据,选择某校园贷平台借款,后期因无力偿还,选择又一平台借款补足前平台欠款,周而复始,最终欠下高额的债务,并由于心理负担过重,难以偿还而做出危险行为,不仅前程尽毁,其家人更是处于巨大的悲痛中。除此之外,部分非法借贷平台也会恶意、非法引诱学生选择利息高的高利贷,利滚利的情况下,使学生虽然在平台中获得小额借款,却需要承受巨大的还款数额。
(二)家庭易承受巨大负担
父母属于协助学生结清债款的“坚强后盾”,许多父母在发现孩子有借款行为后,为了能够让学生安心学习,避免其受到伤害,会选择替学生偿还贷款,而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家庭而言,会使得学生家长背负上沉重的“包袱”,整个家庭的生活均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付出许多的努力,依然无法填补因逾期所产生的高额利息。例如:某高校学生父母均是农民,自有种地面积较少,家庭生活困难,而学生出于自卑心,选择利用校园网贷平台购买一些漂亮的服饰、化妆品,最后由于无力偿还贷款而告知父母,父母为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选择替学生还款,而这直接影响到父母的正常生活,使原本拮据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三)影响学生健康的心理
由于家庭情况、贫富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高校学生在消费水平方面同样也有着一定的区别,少数学生往往会盲目追求奢侈品、高消费,从而对自身的攀比心理予以满足,如此,便造成各种校园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不仅导致高校学生提高自身的消费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使其养成盲目消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等心态。而如果发生信贷逾期问题,在面对高额的本金以及产生的服务费、利息时,将会使学生出现寝食难安、担惊受怕等表现,对其正常学习造成不利影响[2]。例如:某高校曾使用过校园借贷并发生逾期问题的学生回忆:每日不敢查看手机,害怕手机接收有关催收债务的各种恐吓电话、信息,更害怕父母、亲戚、同学会受到骚扰,知道自己欠款的事,每日都会考虑通过哪些渠道尽快还清债务,对学习已无任何精力。由此可见,盲目的借贷行为会严重影响到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不利于其保持身心健康。
二 高校学生盛行校园网贷的成因
(一)借贷平台虚假宣传低门槛、低利率
现阶段,我国银监会对于银行信用卡业务已下达并落实相关规范要求,即向满足18周岁、无稳定收入来源、无固定工作的学生发放信用卡的过程中,必须对其第二还款来源严格落实。由此可见,银行信用卡的规定使高校学生申请难度较大,且获批的额度较低,有效控制学生的超前消费行为。而众多的校园网贷平台则利用此现象,弥补大学生借贷空白,以“低利率”“无抵押”“低门槛”“快速便捷”等噱头诱导学生借贷,最终使得校园网贷得以盛行[3]。
(二)学生非理性消费
由于高校学生缺乏理性的消费观念,从而为盛行校园网贷创设出条件,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1)学生存在享乐消费观念。受到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错误观念的有影响,学生在人生追求方面,错误地认为应注重自我享乐,因此,为丰富精神生活而选择借贷;(2)学生存在超前消费观念。一些学生受到各种短视频、社交软件的影响,会盲目追求潮流时尚,选择校园网贷采购远超出自身消费水平的电子、化妆品、服饰等产品;(3)学生存在攀比消费观念。部分学生为炫耀家境,便会选择通过校园网贷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甚至会有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因自卑心、担心同学看不起自己而参与其中[4];(4)学生存在从众消费观念。目前,各校园网贷平台的借贷宣传充满诱惑,会对高校学生的消费欲望产生刺激影响,导致校园中兴起借贷潮流,部分学生并未深入了解网贷的相关知识,只是发现身边同学有借贷行为而盲目跟从,没有真正考虑借贷行为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三)监管漏洞导致非法网贷乘虚而入
互联网金融属于现代社会发展下所新兴的一种时代产物,实际上,校园网贷是“三无”产品,即无监管机构、无行业标准以及无准入门槛[5]。借贷平台并没有谨慎、严格地审查借贷学生的信用与资质,随意向其发放贷款,最终造成高校学生难以承受高额的本金与利息,从而发生逾期现象。该现象目前已成为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却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治理并解决该问题,致使非法网贷在各高校内盛行。
(四)教育引导不到位
兴起并盛行校园网贷,不仅与社会大环境相关,同时,也与家庭及高校的引导、教育不到位有着密切关联。首先,在一定程度上,高校对引导及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消费观念及风险防范能力较为忽略,使其难以正确认识到网贷的利弊。其次,一些学生家长观念有所偏颇,认为向学生给予优越的生活物质条件及充足的月生活费便是对孩子的关心与宠爱,并未意识到高额的消费会扭曲学生的消费观,进而造成其不仅每月很快花光生活费,并且养成超前消费的不良观念与行为。
三 治理高校学生校园网贷的对策
(一)联动协作,强化监督管理
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对银保监会、工商、公安、人民银行等相关职能部门统一组织、协调,将建设校园网贷监管体系的力度加大,实现监管消费金融类企业办法的完善,对监管责任、监管措施以及监管主体予以明确,制定并颁布具备权威性、公信力的行业监管与审批制度[6]。除此之外,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长期摸排并整顿非法的校园信贷公司与平台,同时,也需要对校园内部的高利贷、非法网贷行为严厉打击,严格彻查信贷公司的非法经营行为,严惩涉嫌违规、违法的企业及个人,自源头起,对当前的校园网贷乱象予以制止。不仅如此,还应当要求平台设立更多风控门槛,对借款人借贷情况、还款能力进行核实,并基于借款学生的资信能力决定是否向其发放贷款,完善行业的自律准则。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均是首次离开父母的身边独立生活,极有可能受到外界诱惑而出现借贷消费行为。因此,在子女入学前,父母应当及时对其开展消费规划指导以及思想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养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价值观、消费观与人生观,具备勤俭节约的生活学习态度以及正确的财富观念,以便在开始独立生活时,能够做到理性消费、合理消费。例如:告知孩子网贷、信用卡、罚息、不良征信等相关知识,使学生自觉防范信贷诈骗陷阱。除此之外,学校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应当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协作关系,通过邮件、微信等方式,定期向其传达“家长信”,使其能够适度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情况与财务情况,从而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引导与教育,抑制不良消费行为的发生。必要的情况下,学校应与家长联手,通过公权力予以维权,在学生资金自由支配、不受约束的同时,治理其盲目借贷行为。
(三)严厉执法,加大打击处理力度
接到报警后,公安机关需针对放贷平台的资质条件以及其是否存在不合理催收的行为进行严格审查,针对不合规放贷以及从事高利贷业务的个人、社会组织,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严厉打击非法经营。除此之外,相关职能机构应当加强摸排高校周边信贷公司的力度,构建起具备常态化特点的校园信贷管理体系,网络服务、银保监会、工商、高校等领域部门之间形成密切的配合与联系,创设打击校园信贷非法平台的网格[7]。同时,通过规范学生借贷的操作路径与审批程序,发挥强有力的打击与监管作用,对高校学生自身的合法权益予以有效保护,继而为营造平安、健康、和谐的高校环境起到良好的促进之效。
(四)宣传引导,建设健康校风
针对校园网贷所造成的冲击与挑战,各大高校应当加大对学生开展引导教育工作的力度,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出风清气正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首先,高校需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等各种途径,针对学生的消费观进行教育,全力倡导并宣传合理消费、理性消费,严厉杜绝透支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错误的消费观念与行为,促使学生能够具备更高的自我管理意识,树立起正确、理性且科学的消费意识。其次,各高校应当在校园内通过张贴公告等方式,发扬优良革命传统、赞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倡健康文明生活,并通过播放电影、情景剧比赛等方式,对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观念予以大力培养,使其能够自觉抵御攀比虚荣、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8]。此外,需注重高校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的培养,通过班会、播放宣传片、模拟法庭等方式,告知学生在决定贷款前需认真考虑自身是否具备正常还款的能力、校园网贷平台是否有虚假宣传行为,并向其普及在遇到不平等条款、不合理催收时如何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养成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以保护学生的自身安全。同时,部分学生接触校园网贷的根本原因在于家境贫寒、资金不足,需通过借贷满足学习方面的支出。因此,高校针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应当做好精准帮扶工作,通过设立助学金及勤工俭学职位等方式,使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自食其力,满足生活与学习的正常开销,避免其接触到不良借贷平台。最后,高校应当积极开设有关校园借贷方面的金融课程,或通过组织举行信贷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向校内学生普及金融安全知识,使其能够对最新的互联网金融动态有所掌握,增进学生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了解,继而发现盲目信贷所产生的危害,实现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8]。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网贷虽然能够帮助部分高校学生在短期内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的资金需求,但是,如果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将极有可能因攀比、虚荣等心理的影响,出现过度消费行为,最终使自己承受巨大的债务压力,做出危害自身健康、生命安全的过激行为。因此,高校的各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协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消费行为,使其意识到盲目借贷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能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做到理性消费,继而使校园、社会均构建起一个健康、稳定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肖杰.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网贷成因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5):110-111.
[2]张海英,张艳蓉,龙玉梅,等.“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校园网贷的成因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9,17(2):246-248.
[3]张建友.贵州高校学生校园网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8(19):14-15.
[4]张杰艳,郭金易,吴成.互联网消费信贷适用进路研究——以高校学生校园网贷现状为切入[J].中国商论,2018(2):45-46.
[5]景言.浅析不良校园网贷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及解决对策[J].山西青年,2017(10):267.
[6]徐莹.大学生校园网贷问题的分析与探究——基于重庆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及网络信贷现状调查问卷[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4):123-124.
[7]李营,夏诗集,樊佳颖,等.大学生校园网贷的风险分析——以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为例[J].中国商论,2018(9):28-30.
[8]王姝欣,谢易.校园网贷乱象背景下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心理研究——基于张家港某高校[J].新营销,2019(8):8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