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消费理论 > 消费前沿 >

消费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现状分析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3-10-16    阅读:646 次  选择字号:T|T

白琪实    中共朝阳市龙城区委党校


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人类社会经济史上的奇迹,同时也带来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领域最为深刻的一次消费变革。这种变革极大地影响着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使得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变和提高,以往的消费结构也有了变化,消费方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消费方式的变化,又从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时期对应不同消费方式,现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到了新时代,面对新时代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以及消费方式多样性的平衡和充分发展的矛盾,如何合理有效的解决是当前我们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消费;新时代;市场经济


0 引言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快速进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居民的整体生活消费领域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扩大消费规模、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有了巨大的进步。并且在过去的“十三五”期间,我国的消费总量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如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由外转内,党的十八大后更是明确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需求拉动。由此可见,关注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1 我国主要矛盾变化带来消费领域变化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需求侧来看,“物质文化需要”和“美好生活需要”都是全体人民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基本物质需要。现如今,人民生活得到持续改善,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自然人民的需求就越发多样;从供给侧来看,“落后的社会生产”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都是影响不同时期对居民供给的重要因素。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人们对社会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到消费领域,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就表现为:目前人们不只单纯地对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提出了更严苛要求,而且对消费方式、消费体验、消费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居民消费升级的步伐开始加快,不仅对消费的数量有更高的要求,而且更加关注消费的质量;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从简单、普通的使用需求,向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转变。从基本生活型消费转向发展享受型消费,消费品质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要解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需求持续增长和有效消费供给的不足,就需要大力发展新型消费,推动居民消费水平合理升级,促进居民消费领域的平衡和充分发展。


2 当前“消费经济”的现状

何为 “消费”?我国专门研究消费问题的《消费经济辞典》的解释是:“生产的对称,社会再生产的基本环节之一,它指人们通过对各种劳动产品(包括劳务和精神产品)的使用与消耗,满足其各方面的需要,以实现人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和行为。” 在现代社会,大众消费已不仅仅是单纯地为了“使用价值”而考虑,在对产品功能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衡量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逐渐增多。目前,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支出越来越少,消费的目标和动机也越来越多样化。在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消费品内在象征意义的价值大大超越了其本身的功能价值,由此产生了消费品的包装、品牌、环境等诸多问题[1]。

2.1服务消费在消费领域的比重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人民的基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规模也在不断增大。在不同的行业中,服务消费是一个发展迅速、增长潜力巨大的消费领域。现阶段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下一步将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随着我国部分人民逐步由小康生活过渡到富裕生活,人民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也会逐步稳定下来。与之相对的精神消费将日益增多。服务消费正好满足了人们健康、快乐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这些方面的消费也起到了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品质的作用,开始在人们的消费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居民迅速增长的服务消费需求,使旅游,健康,文化,教育等行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还可以通过扩大消费来缓解目前的社会消费水平不充足的状况。以旅游业为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2019年全年国内游客6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4%;入境游客14531万人次,增长2.9%。在文化旅游部授权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中显示,2019年全年我国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业对我国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0.94万亿元,占据了GDP总量的11.05%。

与此同时,教育培训消费、健康消费等方面也迎来了迅速发展。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让知识更新迭代速度变快,因此许多已经毕业工作多年的人员也要不断去吸收新鲜的知识,以提升自我竞争力。又因为自身工作生活受困于时间地点,以此为契机促进了线上教育培训行业的快速发展。除去提升自我,国人还越来越愿意消费保健养生产品。尤其经历疫情之后,人们深刻感受到平时最容易忽视的“健康”的重要性,树立起健康生活的理念。这也给健康保健市场带来了一个“小阳春”。通过《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人,为了健康愿意加强健身运动。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人为了健康,愿意定期体检、购买绿色健康食品以及保障合理饮食、规律生活。可以说新时期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服务业朝着更为广阔而多元方向前进。服务业的高速稳定发展,使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其他行业一起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2.2信息消费在消费领域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信息消费一般认为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经济活动。目前,我国的信息消费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不同行业也与信息要素结合产生了新的“化学反应”。比如作为我国国家安全重要保障的农业领域,也通过信息消费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我国历来对农业的发展就极为重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近年来农业资源和需求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以有效的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农业环境、农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设计和信息化管理现代农业,解决了以往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难题。在种植培育阶段,运用数字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借助无人机播种,解决了以往传统种植效率低、成本高的难题。在生长阶段可以运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农民劳动力的输出。在以往传统农业中,农产品的销售一直是一个问题,现在数字农业能够开辟网络销售渠道,拓宽销售空间,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了重要支持。农产品搭载着信息化的快车,从田间地头走向广阔的销售天地。线上直播、购物的模式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许多地区联合各个直播主播对农产品进行线上销售,还有一些地区的各级政府,领导干部也纷纷携手不同的直播平台开展直播,为当地特产直播带货,为经济发展出力。

不仅仅是线上直播购物,线上体验等新兴消费模式也吸引不少消费者进行线上“打卡”。例如酷狗联合其他音乐、餐饮、剧院等机构,推出包括“线上音乐会”“线上餐厅”等直播活动,在疫情特殊时期,当人们无法参与线下传统的活动时,这一系列依托信息技术的网络活动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许多博物馆、美术馆通过官网、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推出“线上展览”“线上讲座”等活动。除了一些正在展出的专题展览外,还有一些已经落幕的经典展览可以进行重复观看。真正实现了“闭馆不闭展,宅家听讲座”,这种新兴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开启文化和艺术的新途径。可以说,在特殊时期依托于信息消费极大地缓解了疫情带来的冲击[2]。

2.3绿色消费、共享经济在消费领域崭露头角

总书记曾经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绿色消费,既是顺应消费升级、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现实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绿色消费开始在消费领域崭露头角。循环再生商品逐步被大众接受,一些商品会特别标注自己为绿色再生产品,绿色环保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共享经济也随之兴起进入到蓬勃发展阶段。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共享经济领域继续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全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36881亿元,同比增长约9.2%。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在互联网技术与政策红利的共同推动下,共享经济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动力。

共享经济的覆盖面非常广泛,交通、生活、住宿、企业的工业制造、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共享经济的影子,大家比较熟悉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方式都是共享经济的具体产物。共享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高效社会治理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资源的有效配置又可以合理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一些资源需求者受困于技术或者资金的制约无法独自创造自身所需的资源,共享经济则解决了这个难题。共享经济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拥有资源的一方利用相关平台将暂时闲置的资源(或服务)以有偿方式提供给资源需求者,资源的需求者可以得到资源的使用权(或享有服务),同时向资源供应者支付一定的报酬。通过相应平台的整合,可以使资源达到合理有效配置。这样资源需求者就不需要耗费时间精力独自创造资源,大大降低了成本。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利用共享模式开放资源和产能,引入外部的优质资源,打造协同生产和服务平台。共享经济甚至可以使人们在社会治理中受益,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让城市的治理更有效、居民获得城市社会服务更方便[3]。


3 新型消费发展带来的挑战

大众消费方式和习惯的改变,反映了消费结构的不断更新以及消费对象的新变化。传统的生活消费,如衣食住行等,持续稳定增长,而以教育、信息、旅游、文化、医疗等新兴的消费领域,则呈现出新的增长趋势。新消费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持续转变和提升。新型消费也给服务业带来了新的业态和模式,新的业态进一步促进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热点的转换。新产业、新业态等新方向的迅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无限生机。但是,在新消费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目前新消费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4]。

首先,新消费发展的结构是不均衡的。新型消费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高精尖技术的支持,今天高端信息技术已成为我国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枢纽。在不同产业生产方面,信息化都在推动生产向协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生产从前期的装备和工艺,到中期产品的设计制作,再到后期的服务保障无处不在。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准确预测、精益生产、精细管理、精准营销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生产效率、质量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智能化生产是有着巨大的优点,可是无论什么产业要想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都需要大量的高端科技和充足的资金保障做支撑。并且许多产业的升级改造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维护,这一系列发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让许多企业和个人难以为继。在万物智能时代,数据要素会源源不断地产生,高端科技也会持续更新,它们有着无限增长的趋势。科技发展之快充分的体现了什么叫“没有最优的科技,只有更好的科技”,不断发展更新地智能化,让人们开始感慨“跟不上脚步”。这些都对新消费的发展产生制约[5]。

其次,随着万物数字化速度的加快开始让人们注重数据的开放和隐私保护。当我们为了获得平台公司或者软件的便利服务,我们往往需要向其提供相关的个人信息。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把自己的名字,电话,地址,银行卡号这样的个人资料输入到软件中。一定程度上,在大数据时代,绝大多数的数据都是由使用者“自愿”提供的。然而,近年来一些平台泄漏用户隐私事件加剧了人们对缺乏隐私保护的担忧,一旦信息泄露,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由于普通的数据收集和利用都是隐蔽的,但是叠加上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很多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处在“被监控”状态。这样,所谓的“天晓地知,你知我知”的资料就变成了“人尽皆知”。在网络平台上,个人的基本身份信息将被泄露,严重的还会危及到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的用户个人信息将会变成不法行为的“导火索”,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对于企业来说,数据的泄露面临的是难以挽回的商业损失。对于社会或者国家而言,数据泄露更是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如果搜集政府部门的数据从而进行非法活动.会使这个地区存在社会动荡的危险。数据使用便利的同时,让渡的是隐患重重的消费者隐私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这些潜在的风险让一部分人们对数字化产生抵触心理,阻碍了数字化的发展[6]。

最后,新兴消费行业发展不够充分。在服务和消费方面,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现代物流等相关的电子商务要素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基于自媒体、网络直播等新型传播方式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但在一些关键领域,新消费的发展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与农村居民以及不同地区居民的不同消费需要。不同的社会地区往往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智能化、现代化程度高,处在当地的居民更能享受到新消费模式带来的方便便捷。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想要进行新型消费却有可能受制于地理、交通等各种因素而无法进行消费。大大降低了全民普及的程度。另外,现阶段一些新的消费行业发展程度不高,还停留在追求简单粗放的扩展式发展上;新发展模式一旦出现,容易引起跟风模仿式发展,而少有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创新式发展;消费模式创新能力的弱化是新消费方式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协调,也就是商品与服务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充分,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需要。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现在消费者对消费环境的重视日益增加,消费环境又对新消费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促进消费领域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完善消费者的权利保障机制,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消费环境,以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实现消费安全。最终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马车。


参考文献:

[1]邹红,彭争呈,栾炳江.新时代我国新消费的发展与挑战[J].消费经济,2018,34(5):3-8.

[2]韩庆祥,陈曙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阐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8(1):4-16. 

[3]郭继严.评林白鹏主编的《中国消费结构学》[J].经济科学,1989(2):79-80.

[4]张卓元.新时代经济改革若干新举措[J].经济研究,2017(11):8-11.

[5]劳可夫.消费者创新性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4):106-113.

[6]张小涵.浅析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J].消费导刊,201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