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研究
刘巧玲 青岛市即墨区商务局
摘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开展和实施市场采购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企业对外贸易的风险性,也有助于提高一些小微企业参与对外贸易的积极性。在不断发展中,市场采购贸易也出现了推广招商采购会、集聚规模化市场、数字化贸易等多种路径。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实际情况,需要探索更适合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路径。还需要重点解决和处理好市场采购贸易实行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本文简要分析和论述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就市场采购贸易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对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有所启示。
关键词: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模式;路径选择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在经济、贸易、金融层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的平稳增长,强调培育一个更加成熟的金融市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作为对外贸易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新时期,在市场采购贸易实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规模效应缺失、参与主体技术水平和能力水平低、基础薄弱、全国各地通关一体化监察标准不一致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发展和实施造成了影响,强调解决和处理好这类问题,持续健全和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判断和分析市场采购贸易未来发展趋势,推进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健康发展[1]。
1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解析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一种新兴贸易方式,主要为专业市场量身定制的,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便利化、通关快、免征增值税、不退税等方面的特点。所谓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主要指的是在一些经国家有关机关和单位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商品,由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条件的经营者办理出口通关手续的一种贸易方式。近年来,我国在持续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试点实践,判断和分析市场采购贸易未来发展趋势,并为其发展和施行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我国在持续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实践和发展以来,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对外贸易的风险性,提高了一些小微企业参与对外贸易的积极性,激发了我国外贸市场主体活力,有助于推进新时期我国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外贸稳定增长[2]。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贸易、金融层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推进新时期我国外贸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稳定增长,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方式。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作为一种新兴贸易方式在迅速发展,商务部相关数据信息显示,近年来全国采购贸易出口额在持续增长,在2017年的时候,同比增长54. 2%;2018年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额712.2亿美元,同比增长53.1%,高于同期全国出口增速43.2个百分点;2020年1-9月,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5098.6亿元,同比增长35.5%;单广州地区1-2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224.8亿元,增长74.5%。尤其是近两年来国际贸易市场环境比较的复杂,采购贸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外贸“稳定器”的作用,逐渐成为新时期我国外贸出口方式创新实践的一大亮点。
新时期,我国在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要求持续加强这方面的探索,抓紧推动各新设试点市场持续健全和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各新老试点市场之间也需要就健全和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进行经验交流,复制推广成熟的经验做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创新,探索更适合自身的方式。
2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试点实践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多个地区开展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试点实践,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从2014年浙江义乌市场集聚区一个试点,到2020年全国共31个不同省市的市场集聚区试点,几乎覆盖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东部沿海地区和江浙地区。而且,商品的种类也在持续增多。随着我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实践工作的持续开展和实施,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更多,强调总结以往试点实践工作开展和实施的经验、总结外贸的创新点,并判断和分析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发现趋势。通过对经验的总结,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促使其在我国外贸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积极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新业态,推动我国外贸经济的健康发展、外贸新业态高质快速发展。我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试点大致可以分为5个批次:
(1)第一批:我国在2014年的时候,在浙江义乌建立了第一个市场集聚区试点。相关方面的数据表明,在推进试点试验工作开展以来,浙江义乌地区2014年全年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117.84亿美元,到2018年的时候,浙江义乌地区全年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已经超过了300亿美元。在这一贸易方式的推动下,极大提高了浙江义乌地区企业参与外贸的积极性,该地区采用这种贸易方式的经营者备案家数、经营者备案户数在持续增加,分别超过了1640家、61760户。当然,能够取得这方面的突出成效,与浙江地区的政策以及基础扎实等分不开,强调国税、商务、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工商等多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撑,推进各项量身定制政策的有效落实,努力构建完善的贸易操作流程[3]。
(2)第二批:我国在2015年的时候,又新增了2个试点地区,分别是江苏省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浙江省海宁皮革城。在获得试点资格之后,江苏省海门叠地区也在积极地参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累计报关近50000票,出口额60 亿美元左右,且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出了与义务不同的发展路径。如打造品牌,组织开展国际博览会,吸引商户的集聚;挖掘和利用外地产业资源,重视多品类延伸;积极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相融合等。
(3)第三批:我国在2016年的时候,又新增了5个试点地区,分别是江苏常熟服装城、广州花都皮革皮具市场、山东临沂商城工程物资市场、武汉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河北白沟箱包市场。这些地区的试点实践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如广州花都地区在施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之后,2017年的时候,该地区以这种方式出口超过258480票,出口额高达122.1亿美元,其在管理平台建设、通关运输、质量管控等方面实施了诸多政策,且很多都是国内首创的,如实现“联网信息平台”“广东智检平台”和“e-ICQ 主干系统”互联互通;构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联网监管”一体化便利通关新模式等,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施行提供了更大便利,吸引了更多的外贸企业、商户入驻备案和集聚。常熟试点主要采用的是“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一般贸易”三位一体的融合模式,在推进试点实践工作之后,2017年一年该地区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出口11.72 亿美元,对全市的外贸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第四批:我国在2018年的时候,又新增了6个试点地区,分别是温州(鹿城)轻工产品交易中心、泉州石狮服装城、湖南高桥大市场、亚洲国际家具材料交易中心、中山市利和灯博中心、成都国际商贸城。在不断发展中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逐渐成为浙江温州的主要外贸方式之一,只2020年,浙江温州采用这种方式的出口 403.8 亿元,增长 48%,为全市外贸出口贡献 21.5 %。浙江温州在外贸出口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货物都是从温州港出口,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强调持续健全和完善航线、周边物流配送体系,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在这一过程中浙江温州的基础设施也更健全、周边各行更完善,并成为带动市场采购贸易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在不断中浙江温州还强调加强数字贸易化平台建设,推进市场采购贸易的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5)第五批:2020年的时候,我国又持续扩大了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范围,新增了17家市场,其中就包含山东青岛即墨国际商贸城、山东烟台三站批发交易市场。自成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地之后,山东青岛即墨国际商贸城适用全国通关一体化模式,搭建更加完善的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筛选部分优秀银行在平台开设端口,推广线上收结汇业务,使市场采购贸易业务更加规范,并帮助企业降低通关成本,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青岛即墨国际商贸城拥有16000多个商户,市场外向度比较高,年交易额近1000亿元。青岛在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施行的过程中要求持续创新,同时也方便鲁货卖全球,在该地采购的物品可以更便捷地通过山东港口青岛港运往世界各地。随着市场采购贸易的不断发展,青岛也在健全和完善监管的模式,市场采购转关货物智能锁的使用,促使物品到港后可以实现自动验封、自主解锁、人员零接触,极大提高了货物转关效率,还可以实现货物运行轨迹、运输路线和时间及在途物资的全过程、实时化监管,有助于及时发展和处理各类问题。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施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准入门槛、通关出口更快、税收政策也更优惠,青岛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持续创新,为要素流动打开通路、疏通堵点,探索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贸易新模式,着力打造具备第五代市场特点的千亿级市场商贸集群,促使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成为山东地区外贸增长的新亮点[4]。
3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实践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持续改进和优化,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高质量发展和有效施行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例如:(1)市场采购贸易区的规模效应不足、实行地点不集中,这是影响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施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再加上外商对本地市场不够了解,极大影响了采购的便捷性。(2)人员素养和技术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外商接待、导购、翻译等提供的咨询服务质量不高,而且还存在海关、税务、国检、市监、商务、外管等人员工作不到位、服务不到位、沟通不到位等情况。(3)专业人员配套不足,且政府是宣传工作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发展,导致相关工作开展和实施过程中经营户不了解相关政策,对政策和补贴数额存疑等问题,影响商户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4) 全国各地口岸海关对市场采购贸易一体化采用的法规等存在一些差异,尤其是在申报货物的要求、标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比较大,使用的货物抽查、检验细则不尽相同,在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关效率,导致商户的成本增加,当商户享受不到便利、无法有效地节约成本,商户就不愿意采用这种方式。
4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发展和路径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工作的开展、放管服改革的深入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我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试点范围、试点区域将不断扩大,且以这种方式出口的商品种类将会更多,出口规模也将持续增加,将会激发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参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有效发挥其在外贸出口方面的潜力和作用。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也将与其他外贸新业态进行融合,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特色,探索出更适合自身的模式和方式。也需要加强基础建设,为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加强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构建完善的信息化互联平台;加强专业化贸易服务机构或人才建设,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技术水平和咨询服务的质量水平;要求持续健全和完善内部运行的制度机制,如完善贸易信息的采集、加大监管力度、健全征管细则等,并加强国税、商务、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工商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持续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并推进各项量身定制政策的有效落实,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过程中还强调实施集中化的管理,制定经营户选址规划,划分一整片市场采购贸易商户群,并建立完善的商品交易服务中心,打造集聚地,形成规模效应,便于产品分类、外商采购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就市场采购贸易建立统一监察标准,为其提供更大的便利。此外,强调持续提高服务效能,打造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还强调各试点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品牌自主化、高端化、集聚化和国际化。
5结语
实践表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试验与发展对于推进我国外贸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意义,为外贸出口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还有助于降低企业对外贸易的风险性,提高一些小微企业参与对外贸易的积极性,激发了我国外贸市场主体活力。为确保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推进外贸出口创新以及外贸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强调解决和处理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试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抓紧推动各新设试点市场持续健全和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推进量身定制的简化申报、增值税免征不退等便利性政策的持续完善和有效贯彻落实,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探索更适合自身的贸易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叶琳. 白沟试点市场采购贸易良性发展[N]. 国际商报,2021-07-29(003).
[2]陈林,翟心悦,吴雨菁,等.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研究 ——基于常熟、温州两试点地[J]. 现代商业,2021(32):3-6.
[3]祝美红.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源起思考、实践推进与未来趋势[J]. 对外经贸,2019(7):8-11,28.
[4]查贵勇.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内涵、操作、实践和趋势[J]. 港口经济,2017(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