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发展概况研究 ——以华为财务共享中心为例
李卓尔 西安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企业所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风险也随之改变。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冲击,企业应适时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更新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有效降低风险。但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建设、运营的过程中亦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需要企业决策管理者与财务管理人员贯彻落实一定的措施,从而有效规避风险,发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本文首先针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内容和作用进行简要阐述,然后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存在的风险,最后再结合华为公司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应用,提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风险内控措施,旨在能够更好地规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风险,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财务共享;信息不对称;财务数智化
0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管理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大数据、云会计、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驱动与企业成本管控、预算管理需求的拉动促使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开始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1财务共享的概况
1.1财务共享的概念
财务共享最大的作用即优化组织结构。企业通过建立独立的财务共享中心,依托信息技术,将财务工作独立于现有组织架构之外,不仅可以减少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数量,还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财务工作的专业度和工作效率[1]。
1.2财务共享的发展历程
1.2.1国外财务共享理念发展历程
国外财务共享概念的发展大致经过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国外财务共享概念的萌芽期。为了实现对一些基础性财务工作的集中处理,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福特公司建立了第一个财务共享中心。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是财务共享概念的快速发展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得到推广,以杜邦、美孚、壳牌等公司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开始建立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有效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21世纪初至今,财务共享的概念和应用得以不断完善和成熟。财务共享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且在各大跨国公司间逐渐普及、应用,有近90%的世界财富500强企业已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支持公司战略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2]。
1.2.2国外财务共享理念发展历程
国内财务共享概念相较国外起步较晚。20世纪初,国内产生了财务共享概念的萌芽。随着2005年中兴公司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概念的应用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21世纪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外跨国企业将“财务共享”这一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带到了中国,使得中国企业也开始接触并深入了解财务共享这一理念,逐步认识到财务共享这一概念下形成的管理体系的先进性、高效性、集约性以及带来的突飞猛进的收益。2005年,中兴通讯开始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是中国第一家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
继中兴通讯之后,中国平安集团、中国移动通讯集团、中英人寿保险公司等大型企业也相继建立了适用于本公司的财务共享中心并成功运行。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快速得到了政策支持,2013年12月,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其中第34条规定指出:“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该工作规范的发行为中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全面升级与全方位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成功拉开了财务共享中心的应用时代[3]。
随着信息技术进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化和智能化时代,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流程逐渐实现自动化、现代化、智能化。首先,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流程将实现自动化,现有会计作业模式中系统化、重复性高、复杂程度低的工作将由财务机器人取代,进一步把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从简单、机械的财务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其次,财务数据逐步实现无纸化,且使跨平台、跨系统、一线式快速传递成为可能。同时,以定时指令、微信扫一扫自动下载、永久云端存储等功能为代表的智能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使财务流程无缝对接进一步成为可能;最后,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功运营之后,将向业务、采购、人事、客服等方面不断扩展,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由此可见,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趋势是业务拓展和运营深化,最终形成一个财务综合服务平台[4]。
2财务共享的利弊
2.1企业开展财务共享服务的好处
企业使用财务共享来开展财务活动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标准化程度。此外,还有利于降低集团内部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信息共享的质量和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要求企业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财务工作流程,并对财务业务实施统一处理。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步提高,财务工作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企业可以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优化原有的核算方式,发挥企业管理会计的积极作用,通过培训和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财务共享服务的顺利开展,是以企业充分调动内外部资源、优化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简化企业财务部门重叠的机构设置为基础,为后续财务管理方式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5]。
企业开展财务共享服务,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流程管理方式,提高业务标准的规范性,减少因企业业务内容和标准复杂等问题导致的财务管理成本提高现象,有利于统一业务标准口径,为实现财务的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奠定基础。财务共享中心可以全面协调各个部门,降低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提高沟通的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组织的运行效率,为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财务制度条件,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体系,有利于在财务服务平台实现企业日常财务工作的共享。企业可以搭建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统一财务数据口径,对企业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增强财务数据的可比性,进而帮助企业透过财务数据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避免因为财务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有效性。企业财务共享服务能够简化财务工作流程,降低财务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有利于帮助企业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保证企业财务的工作质量。
2.2企业开展财务共享服务的弊端
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行需要专业化程度高(搭建平台的人员的专业性、财务人员的专业性)、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人员与此高度“智能化”的经营模式相匹配,若无法适配将与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初心背道而驰,同时搭建成本高,回本盈利周期长,适用范围局限,更适用于大型企业、有可能扩大业务等。
财务共享中心过于“智能化”导致企业的运营架空于实际操作之上,缺少现实意义。财务共享服务的建立和顺利开展离不开财务人员,共享服务统一了业务标准和数据指标口径,导致财务人员对业务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充分,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难以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业务情况和能力。财务数据将仅仅停留在数据层面,难以反映数据背后的企业真实业务状况以及财务管理模式。同时,部分企业并未将子公司纳入财务共享服务体系,集团和子公司的财务共享体系之间不兼容,使得财务共享中心无法发挥最大价值[6]。
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间接影响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熟练度,反而造就“物极必反”的不良后果。另外,部分财务人员过分依赖共享服务体系,难以对企业的业务进行事前控制,没有根据实际的业务情况把控财务风险,因此财务工作中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比较随意,导致财务工作质量下降,反而违背了设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初衷。此外,由于财务共享模式将以往分散的工作统一到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处理,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增大了,在没有充分、合理的培训的前提下,繁重复杂的工作容易导致人员操作失误,从而影响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案例分析
3.1华为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背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8年在中国深圳成立,是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同时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有员工18万余名、联合创新中心36个、研究院14所,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华为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仅靠各个子公司里的财务部门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整个集团的财务管理需求,因此日常财务处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华为的财务部门承担了大量的会计核算等基础财务工作,还肩负了财务管理和业务合作伙伴的双重职能,同时在日常会计业务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企业没有精力进行深入的业务分析和控制。由此可见,在战略推广层面,如何规避核算类重复性工作、如何从事更高价值的计划和战略工作,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7]。
因此,华为公司计划实施标准化流程的集中财务管理服务模式,建立优质高效的财务共享系统,其子公司的业务可以得到更专业、更高效的发展,母公司也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子公司财务信息。
华为公司为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进行了充分地调研、分析、研究,整个财务共享中心的规划由总部运营部牵头,与各业务部门反复讨论沟通,对财务、人事、审计、投资等12个领域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最终确定了总部的财务共享信息化规划方案。华为公司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宗旨是:适应管理创新,支持管理和控制模式,涵盖多个单元,系统集成,快速部署和集成协作。
华为公司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整个过程中采取直接吸收和分阶段实施两个方案。财务共享系统首先在三家的子公司中建立并试运行。在试运行成功的基础上,华为公司再次进行了尝试,即“直接”试行了一家拥有独立共享服务系统和大量个性化业务需求的贸易公司。
在直接吸收中,上述子公司联系本身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共享服务实施的总体要求,梳理本企业的想法、确定具体的方案、组织推进服务共享,最终实现财务共享的实行。华为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整个集团范围内进行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将各子公司财务工作的费用报告、资金结算和采购会计服务整合到财务共享中,使财务管理系统有了一个步骤清晰的推广过程。公司通过使用扫描凭证图像录入系统形成数据储存,以便后期直接访问图像数据信息来提高财务共享管理的效率[8]。
3.2财务共享对华为的帮助
华为公司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提高了财务管理的专业水平,提高了财务流程的标准化程度,实现了业财融合,使得财务系统可以更好地支撑业务的发展。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与成功运行有效提高了华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专业性,有效挖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潜力。华为公司通过实施财务与业务的结合,制定标准化的政策和流程,建立了高质量、高效率的财务共享服务体系,更加统一地领导旗下各公司。通过财务共享的建立与实施,华为公司建立了完整的会计准则,制定了严格的内部控制要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根据专业分工,在提高企业运作的专业化、信息化程度的基础上,又成功有效且高质量地将企业大量繁杂的财务业务系统化进行批量处理,并通过各类财务共享软件进行数据积累,自动形成“源数据”,为企业后续的战略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大幅度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的标准化程度与业务运行的秩序。华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建立了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实现了华为企业范围内会计核算平台的统一,财务信息化模式的成功转型,各总部之间共享子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有利于更好地监督管理各子公司的财务业务处理。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数据中心建立了统一的标准审计界面,审计数据收集是统一远程控制的,可以实时精确地搜索各类财务信息数据,防止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也大大减少了不同财务系统、不同数据格式、不同收集方式和不同会计软件造成的财务信息差异[9]。
财务共享服务助力企业业财一体化。华为在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时,以“财务信息化战略服从且服务于业务战略,业务部门领导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建设”为指导思想。华为公司的财务组织立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的发展战略,通过信息化技术与公司业务处理的相互支撑,构建了华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华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过程中,业务与财务实行统筹融合机制,其会计统一系统的覆盖率达96.7%,机制单证的比例已达到95%。在会计系统、流程、数据和报表管理等方面,财务共享业务部门已形成集中统一核算,快速部署财务信息的模式。正是通过业务与财务的整合集中化处理,华为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基础性建设才能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立后,形成了各级财政部门与公司战略目标和生产经营业务紧密结合的个性化财务体系,提升了公司财务体系的整体实力[10]。
华为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符合我国经济财务战略发展趋势,是数据化时代下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会计领域大数据转型下的创新之举。华为通过构建以财务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化运营云平台,有效实现了财务业务融合、智能决策、战略指引和财务信息的价值创造。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浪潮下,实现了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到财务信息化的转变。
4结论
财务共享是指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或为企业创造价值为目的,向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财务共享中心通过将一些重复的财务业务进行统一处理,从而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有效促进企业内部财务信息质量的提升,同时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资源整合、应用,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宁.AH出版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7.
[2]杨伊月.Y集团区域性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化研究[D].江苏:江苏大学,2017.
[3]钟邦秀.大型跨国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模式研究[J].财会研究,2012(5):44-46.
[4]张兴彦.谈如何建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7,5(11):145-146.
[5]付建华.财务云,引领智能财务新时代[J].新理财-公司理财,2017(11):69-70.
[6]冯珊珊.财务机器人时代来了吗?[J].首席财务官,2017(20):10-11.
[7]何瑛,周访.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59-66.
[8]张瑶瑶.论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初步建设[J].财会学习,2018(32):53-54.
[9]刘博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大中型企业中的应用——以P集团为例[D].黑龙江:哈尔滨商业大学,2018.
[10]程平,陈珊.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货币资金管理[J].会计之友,2016(14):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