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检测 >

关于加快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4-09-21    阅读:932 次  选择字号:T|T

梁凌

河南省郑州市节约用水中心

摘要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但并没有建成真正的节水型社会。目前来看,水资源短缺依旧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此种背景下,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有效战略举措本文介绍了加快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并在针对性分析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期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学习参考。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建设;思考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在各项节能环保理念的影响下,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我国本身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为进一步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将社会建设与环境发展进行和谐统一,便需要进行相关研究,以此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1我国水环境简介

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有四大海域以及七大水系,但是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均,存在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现状2021数据显示,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9638.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8310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8195亿m3我国一整年的用水量为5920亿m3,其中生活用水占到15.4%,而农业用水占到61.5%但是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工业用水量将进一步实现快速提升[1]

工业用水主要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一般来讲,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城市,其整体生态环境污染都相对严重,同时伴随着工业废水的排放,还直接导致水资源受到污染除此之外,工业废水以及各项化学肥料的排放在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时,由于水资源的特殊性,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对整个水域造成影响。而在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的基础上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形成恶性循环[2]

2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不仅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中各生产活动的开展同样需要水资源的投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我国又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这对我国的水资源供应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此外,由于部分人没有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导致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存在严重浪费水的习惯,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除此之外,在工业体系发展完善的情况下,各项废水的排放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进一步加重了水资源匮乏问题的出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生命要求,维护人们的正常生活;作为环境要素,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经济要素,实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迫在眉睫。

3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1水资源供需矛盾激化

水资源作为一项基础性自然资源,部分地区的人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不具备节水意识,水的重复利用率低,导致用水量始终无法得到控制。我国本身水资源匮乏,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在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外界环境进行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用水需求进一步扩大。我国用水量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口数量集中,生产与生活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各项废水的排放还有可能进一步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因此,人们必须具备节约用水的意识,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实现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缓解,避免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

3.2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随着工业发展,各项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才能够保证工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大地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而我国水资源匮乏问题始终无法得到缓解,进一步导致城市缺水问题的加剧。

3.3水资源浪费

在水资源短缺问题出现的同时,工业和生活用水还普遍存在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整体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城市生活用水跑、冒、滴、漏现象十分普遍在公共场所,人们使用洗手池的过程中,存在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没有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每个人造成的浪费可能并不突出,但经过多个人的积累,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量还是相当大的。

3.4水资源污染

各生产企业为实现成本控制,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排放标准,导致部分不法分子为谋取个人私利,进行废水废料偷偷排放,对水资源造成了极为严重影响。各项污水在排放后,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或者因为污水处理不到位问题,导致水污染进一步。水污染问题加重的同时,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3]

3.5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等各项问题,各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水资源管理体系但在实际发展中,各项管理体系的创建更多是一种形式主义,缺乏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导致节水目标始终无法完成。水资源监管体制并没有对节约用水工作的开展制定优化措施,导致对水资源污染问题以及水资源浪费问题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影响了管理体制的实际作用。

4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策略

4.1提升节水责任感

为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首先需要在社会范围内提升每个人的节水责任感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强化节水意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加大对节水意识的宣传力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具有较强的节水意识除此之外,还可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等时机,围绕“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题,动员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采取简单灵活的渠道,广泛开展节水教育,并且长期进行宣传教育,全面调动公民对水资源的关注热情,提升公民的水环境意识和节水意识只有将节约用水变成社会大众的共同意识共同行动,才能在社会形成节水的良好氛围。

在实现节水意识提升的同时,还需同步做好节约用水技巧的宣传,让每个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有一定的节水技巧,例如可以收集家中洗菜的水和拖地的水,用来冲马桶,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减少个人用水量的同时,为构建节水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对于生活中尤其是公共场合发现的浪费水资源不文明现象,需要及时进行制止,避免在今后的生活中再出现浪费水资源的行为。政府部门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利用各种环境保护的特殊“节日”与社区或者街道办进行合作,在社区内举办各种公益性质的活动,加深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帮助群众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开展与各学校进行多种互动老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向学生传达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确保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能够实现对节约用水的充分认识,并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出自己的贡献。

4.2完善法规制度

根据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普愿望,制定《节水管理条例》《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节水法规和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快节水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为确保各项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制定严格的奖罚措施,针对用水主体的不同,进行不同程度的监管。对于企业或集体中出现的浪费水资源以及污染水资源的问题,需要灵活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或者集体责任人进行严格的处罚,并根据其造成的实际影响,决定具体的惩罚尺度。此外,还需要督促整改,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避免问题影响的扩大。对于生活中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个人,则需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向其传授节水技巧,提升其对节约用水重要性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避免再次出现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在社会范围内起到重要的警示作用。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是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是指导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广泛听取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只有将社会建设与环境发展进行和谐统一,并将指导思想和目标落实下来,才能让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任务及要采取的具体措施更加明确和清晰。最为重要的是将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布局和实施方案进行落实,明确工业短期、中期、长期的用水量降低具体量化标准,制定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的提高指标,倡导城乡居民实行节约用水合理限定用水额度,促进水资源管理利用有序开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4.3拓宽融资渠道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不仅需要各项理论制度的支持,更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确保节水型社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传统的工作制度下,各项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财政收入,具有单一化的特点,虽然能够有效维持工作的正常开展,但随着市场经济活力的提升,以及人们用水需求的增大,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为实现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以及进行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实现融资渠道的拓宽,确保各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充足的资金保障。发挥社会经济主体的作用,吸引社会范围内的资金投入,加强与各企业的合作,企业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能进一步实现企业自身影响力的扩大尤其是各种环保类企业,需要充分抓住发展良机,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除此之外,国家还可通过制定财政、税收、价格等激励政策,全面鼓励、吸纳多种社会资本投入到节水项目,为各项节水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在节约用水的同时,需对污水问题进行治理,重视与污水处理厂的合作,通过调整污水处理费用以及控制水费等形式,实现经济收益,为加快我国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出贡献[4]

4.4加快先进成熟节水技术推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各项科技成果的现,传统的节水工作开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成效,但同样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因此需要加快先进成熟节水技巧的推广,尤其是注重实现信息技术的融入,以此实现对各工作场景用水情况的实时监控,减少人工成本的支出,达到各项资源的合理利用。现阶段我国各项水资源利用中,农业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因此需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灌溉技术,提升灌溉水的利用率,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特点,进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避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对区域内需水量大的作物进行淘汰,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作物种植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大力推广农艺、生物节水技术,以实现高产、节水为主要的发展目标,优化种植模式,并引进配套的种植技术,实现水资源的节约。除此之外,各高校以及研究部门进一步加快对各种节水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工作,提升节水工作的科技含量,同时培育和发展节水技术的服务体系,为各项节水工作的开展提供服务支持。

5结语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实现水资源的节约,还能够减少水污染问题的出现,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给各行业发展造成的约束,但由于现阶段城市水资源管理存在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今后需要人们采用科学的节水方法,强化节水理念的深入,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孟春.对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0):102-103.

[2]韩玉杰.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滁州市农业节水发展思考[J].内蒙古水利,2017(11):57-58.

[3]刘利刚.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思考[J].陕西水利,2017(04):37-38.

[4]黄金霞.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以彭阳县水务局为例[J].江西农业,2016(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