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检测 >

学习李保国精神,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3-08-09    阅读:862 次  选择字号:T|T

冯计燕    邢台市信都区委党校


摘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具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战略是缓解、消除贫困问题,让贫困人民真正拥有富足的生活。只有实现脱贫攻坚战略与长期贫困之间战争的胜利,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改善农村发展状态。而在这期间涌现出了许多为之奋斗的优秀人物,比如毕生致力于用科技力量带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这一先进人物的精神值得学习。本文主要针对李保国精神的学习以及如何弘扬李保国精神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间有效衔接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李保国精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0 引言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到一定阶段,反贫困问题势必会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关注方向,而这也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得到缓解之后的一种历史发展必然方向。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使用科学的方式来判断形势,巩固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果,从而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之间的有效衔接。本文将邢台西部山区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学习李保国精神,从中汲取经验,指出如何发扬李保国精神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关系

脱贫攻坚工作帮助农村地区一些较为贫困的农户和地区摆脱了贫困的影响,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因此,本文首先针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寻找到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1]。

1.1目标上高度重合与有所侧重

我国在“十三五”期间提出的目标战略为,到2020年实现农村全面脱贫,所有的贫困人口可以不愁吃、不愁穿,并且义务教育、基础医疗、基本住房都能够有所保障。同时,要求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公共服务则是需要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从工作主体目标上来说,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之间整体目标高度重合,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农村的经济水平,缓解农村的贫困问题。脱贫攻坚主要针对一些绝对贫困的农民,而乡村振兴则是针对于全体农村人口,并且乡村振兴除了追求经济之外,也在追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总的来说,就是两者各有侧重,并且乡村振兴覆盖面更大,而脱贫攻坚针对性更强。

1.2任务上的优先发展与深化保障

解决贫困问题是实现农民富裕的关键前提,脱贫攻坚工作的衡量很多时候主要根据收入经济指标来确定,而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还是经济水平发展与进步。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融合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几方面的乡村发展。因此可以说脱贫攻坚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基础,也是开展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关键工作任务。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是在实现经济发展之后的进一步提升,目的在于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提升脱贫质量,这可以有效帮助乡村实现全面发展[2]。

1.3发展阶段的近期攻坚与长远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未来需要打好脱贫攻坚战斗,让贫困人口以及贫困地区一同进入小康社会。可以说,脱贫攻坚工作的目标就是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贫困县在这一阶段已经全面摘掉贫困的帽子,解决农村地区整体贫困的问题。而乡村振兴属于一种涉及到农村整体发展的工作战略,其中包括各个方面的长远规划。针对于贫困地区来说,2020年乡村振兴核心工作还是帮助人民脱贫,2020年之后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工作目标是巩固战略成果,向其他领域进军。

1.4推进节奏的分头实施与协同推进

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发展方向非常类似,但是整体发展速度与发展节奏又有所不同,因此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有所侧重。脱贫攻坚工作的目标较为集中,都是农村一些较为贫困的农户,意味着这一工作需要迅速集中工作精力,快速完成脱贫。而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则是整个新农村,需要进行完善的统筹规划,实现各个方面的齐头并进。针对时间节点进行分析之后也可以发现,在2020年关键时间点上,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尾声,而乡村振兴战略此时刚刚准备全面落实,因此工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也需要有不同的侧重[3]。


2 邢台西部山区目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之间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之间内容具有很大的融合性,并且主体也较为一致。但是在邢台西部山区开展这方面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两者之间无论是工作意识,还是工作方法,又或者是工作机制等方面,彼此的衔接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影响了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过渡。

2.1意识层面不够统一

在邢台西部山区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时候无法落实较为长远的发展目标,只能将目光集中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这导致在思维上难以思考更加长远的发展目标。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审视这两项工作,由于工作时间较为紧张,导致两者之间的融合存在一些问题[4]。

2.2方法层面不够融合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彼此需要始终保持相互促进的状态。但是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发现,两者之间的融合依旧不够深入。地方政府虽然了解上级的实际要求,已经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设定为工作的主要目标,但是实际深入邢台西部山区工作情况之后发现,由于没有掌握融合开展的方法,因此很多时候两者的融合难以顺利落实。

2.3机制层面扶持较少

邢台西部山区的实践证明,必须要建立健全的机制体制,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脱贫攻坚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邢台西部山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思维,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战略成果。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战略过渡的工作重视度依旧不够,缺乏完善的政策扶持与帮助,尤其是很多政策可以应用于乡村振兴,或者经过了改良,但是实际应用起来反而没有充分利用。这就导致机制与政策层面无法充分落实,收获的效果也就比较差。


3 学习李保国精神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义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列举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第一个提到的就是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还引用了李保国“不为名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的名言。李保国去世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其先进事迹的批示中称赞:“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广大党员干部、教育和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迫切需要千千万万个像李保国那样的共产党人、知识分子,从李保国同志高尚品质、崇高品格中汲取精神养分,继续传承和发扬李保国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尤其是邢台西部山区的乡村振兴,从而更好地巩固脱贫工作成果,打下良好的乡村振兴战略基础。

3.1心系群众,切实造福人民

为人民谋求幸福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未来发展过程中要求邢台西部山区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不忘初心,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设定为自己工作的最终目标。李保国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真正做到了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老百姓脱贫需要什么他就研究什么,从板栗、苹果、核桃到红树莓,他因地制宜,一次次转移战场。邢台西部山区需要学习李保国精神,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走出一条具有太行山特色的富民之路,在创造山区农民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发挥引领作用,让老百姓干上生态活、吃上生态饭。例如,邢台西部山区分为浅山丘陵区和深山区,需要依托不同的资源发展不同的产业,依托天然冷水资源优势发展冷水鱼养殖,传统村落可以利用闲置石头房屋打造精品民宿,城郊周边乡村结合区位特点可以发展特色花卉、鲜果种植等,深山区可以打造精品景区或者种植高效经济林,发展“美丽”产业,将“美丽”元素转换为产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3.2扎实苦干,不忘艰苦奋斗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艰苦奋斗始终都是传统美德,也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李保国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完全有条件可以脱离艰苦的生活,但是他毅然决然地进入了太行山。李保国教授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太行山地区百姓的爱戴与信任,同时也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称赞与夸奖。邢台西部山区弘扬李保国精神,需要学习李保国教授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对于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需要始终不怕艰苦,迎难而上,在艰苦当中锤炼自己的工作意志。同时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邢台西部山区工作人员还需要展现出共产党员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始终克服困难,赢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3.3奋发作为,践行责任意识

奋发作为是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振作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并朝着目标不断努力,有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靠的仍然是奋斗。要继续发扬李保国的奋发作为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抓落实,大干实事,在推动西部山区农业农村高质量赶超发展中贡献力量。

3.4无私奉献,牢记一心为民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心中记挂最多的就是奉献。李保国教授身上完美地践行了奉献精神,30多年期间,李保国教授潜心科学研究,先后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创新推广36项农业实用技术,取得研究成果28项,技术累积应用面积1826万亩。在这一过程中李保国教授并不追求金钱和地位,只是想着如何治理山区,如何让百姓过得更好。邢台西部山区想要弘扬李保国精神,就需要学习李保国教授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的高尚情怀,始终坚持将人民放在第一,坦荡无私、不图回报、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为了群众的利益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5]。


4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实施路径

学习李保国精神,充分结合邢台西部山区实际情况,如何使邢台西部山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更好地融合,具体来说实施路径主要依靠以下几方面工作:

4.1增强融合推进意识,坚持多方面开展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方案。众所周知,依照战略部署,在脱贫攻坚结束之后将会直接转向为乡村振兴阶段,目前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工作成果,这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因此邢台西部山区各级政府首先要在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不能产生松懈的心态,而是要使用辩证关系来对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详细分析与讨论。目前来看已经实现精准脱贫,而乡村振兴战略又是脱贫成果的进一步提升,当地政府工作过程中需要时刻加强推进意识,做到工作毫不松懈。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重复工作带来的限制和影响,又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当下现有的资源,发挥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的作用,打下坚实的乡村振兴基础。

4.2持续完善组织功能,提升凝聚力与战斗力

李保国精神的内涵是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这一精神教导基层党员干部必须要肩负起自身承担的工作责任,让自身成为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坚强砥柱,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排头兵。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基础,也是农村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学习李保国精神,意味着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要拥有学习的目标与方向,但在学习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更新与完善,从而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首先,要培养出一支关键队伍。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的历史时期,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能力,从而巩固与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而想要达到这一要求,干部队伍水平将会是决定工作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成果之后,干部队伍还需要继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李保国精神以及其他关键素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扩大队伍以及强化能力。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始终坚持抓住关键机遇,培养一支了解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从而更好地形成一种农村发展全新局面。

其次,要引进一些先进人才,对现有干部队伍进行再次培训与教学。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已经得到了认可,未来开展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更多的人才。因此需要一方面引进一些专业人才,重点在于根据当地的资源储备以及文化底蕴来选择最合适的人才类型。另一方面,则需要针对于一些素质过硬的优秀党员进行积极表彰,发挥出这些优秀党员的模范作用。对于其他党员也需要积极进行培养,将李保国教授一类的典型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向。同时对于现有工作人员还需要建立监督管理机制,通过互相监督管理来避免出现权力滥用的情况,这可以保证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以及先进性[6]。

4.3持续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已经摘掉贫困的县镇,需要积极开展巩固工作,建立产业机制,避免复贫。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的过程中,中央要求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在一起,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来引导干部积极落实相关工作,从而达到更好的工作质量。这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与工作方式,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加强,从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局性特征,邢台西部山区需要积极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开展机制体制的不断创新。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目前的顶层设计工作已经逐渐明确,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思考与分析。需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统筹管理方案,实现宏观政策与基层执行之间的有效结合,保证政策充分落实。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各项工作成绩也需要得到动态的监测与管理,并且将各项成绩录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工作当中。


5 结语

站在脱贫攻坚工作成果上,乡村振兴战略将会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如果将贫困治理设定为对乡村治理的一种尝试,那么在过渡期间,就需要积极总结经验,从中汲取教训,提升乡村全面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在这一期间涌现出了非常多的先进人物,例如李保国教授,还有很多先进党员始终奋斗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政府需要积极关注这方面的工作情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我国特色新农村。


参考文献:

[1]任晓玲.数字经济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及路径[J]. 农家参谋,2022,(17):88-90.

[2]赵蓓.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驱动因素[J]. 黑龙江科学,2022,13(16):148-150.

[3]马伟华,李修远.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研究——基于宁夏闽宁镇的调查[J]. 贵州民族研究,2022,43(04):49-55.

[4]许迪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路径研究——以长武县相公镇芋元村为例[J]. 智慧农业导刊,2022,2(16):120-122.

[5]翟江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究[J]. 甘肃农业,2022,(08):13-15.

[6]吴宝捷,韦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三个基本向度——以习近平福建扶贫实践重大理论成果为视角[J]. 乡村论丛,2022,(04):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