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陈桂彬 蒙城县财政局
摘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农村经济发展有所改变。此种情况下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良好发展,改善农民经济收入,优化调整农业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基于此,本文将从概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展开,着重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而探讨如何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并提出相关建议,比如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新型农业、调整农业发展方式。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有效途径
0 引言
社会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为加强国家建设创造条件。但深入了解各地区农业农村建设实际情况,依旧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制约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此,需要地方各级政府能够贯彻落实国家颁布实施的农业发展政策,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转变思想观念,从现代化农业发展角度出发,积极引用新兴技术,整合运用农村资源,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开展多元化的经济活动,创造更高经济效益,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1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1农业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1)地域性。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地形地貌、风土人文、生态资源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要想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响应国家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挥地域优势,打造特色化农业,推出特色农产品,创造经济。(2)开放性。农业农村可用资源有限,不足以满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为了实现发展战略目标,逐步改善当地经济状况,需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姿态,与外界要素有机融合,打造多元化的农业经济形式,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3)综合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活动较多,类型不一,关系复杂。要想紧跟国情,持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更好发展,需要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地方实际情况、农民劳作情况等等,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促使各项经济活动良好展开,逐步扩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宽度和广度[1]。
1.2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而目前我国农业大而不强,诸多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粗放、低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颁布实施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农业,意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逐步改善农村地区经济状况。地方各级政府以新时代为背景,以国家相关政策为指导,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状况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统筹规划,探究可行性的发展战略,比如产业融合,将农业与旅游、制造等产业有机融合,创新经济模式,开展多元化的经济活动;比如利用高新科技助力农业发展,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如此不仅能够使农民享受时代发展和科技创新带来的红利,还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实现强国之梦而努力。
2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2.1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
受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农业发展进程加快,发展态势良好。但建设农业强国的角度来讲,我国农业发展表现为大而不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不佳。究其原因,与产业结构不合理有直接的关系。我国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比如乡村振兴策略、惠农利民政策等,大力扶持农业。但当前依旧存在诸多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比如某些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以农作物种植为主,并且长期应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导致农作物产量、质量不高;比如受新冠疫情和经济全球化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不利于保障农产品市场稳定、和谐;比如某些地区资金匮乏,难以引用高新科技,打造特色农业,致使农业发展陷入困境等等[2]。
2.2农业农村生产方式落后
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且良好的发展,要根据发展需求而更新生产技术水平,进行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但对我国各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予以了解,某些地区农业发展比较落后,依旧以人工劳作为主,又因为农业生产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是一种精耕细作的耕作方法,但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加之诸多农村农民思想固化严重、学历偏低、认识不足,始终坚持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产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进而阻碍农业发展。
2.3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新形势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农业生产从人工劳作转变为机械作业,大大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率。但当前诸多地区政府财政拨款有限,加之融资渠道单一、信贷规模较小,致使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有限,无法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而采购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相应的农业生产效率未能显著提高[3]。
2.4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不佳
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之一就是高新科技应用日渐广泛、深入。为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应当正确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应用价值,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改变农业种植方式、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运输、农产品销售等,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但目前诸多地区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程度不高,比如未能与科研单位进行农业新品种研究、未能积极引用科学的种植技术、未能依托互联网技术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等,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2.5农业农村人才缺失严重
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建设将朝着现代化、智慧化方向迈进,就需要吸纳优秀的农业人才,使之能够相关国家政策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指示,结合农业农村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环境、资金、技术等因素,统筹规划,制定可行性的农业发展战略,比如创建农作物生产基地、构建农产品生产销一体化平台等等,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但当前诸多地区农业农村建设存在人才缺失严重的问题。也就是受工作环境、薪酬、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难以招聘优秀的农业人才。另外,诸多农村农民为改善经济条件,纷纷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骤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4]。
2.6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缓慢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国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呈网络化特点。此种情况下更好地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农村、智慧乡村,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在线直播,销售农产品;让农民参与网络教育,学习科学种植技术等等,均可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但遗憾的是某些偏远农村信息网络相对滞后,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惠民政策和新型农村理念无法得到深入传播和落实,不仅阻挡了广大农民的视野和生产思路,还不利于各种农业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导致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比较迟缓。
3 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3.1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1)改革农业机制,改变农业生产局面
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适应新时代,全面改革农业生产。也就是进一步改革农业农村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具体的做法是:
其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按照上级指示,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构建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明确、细化农村土地使用权、经营权、承包权及集体产权,合理划分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满足农业农耕需求。相关部门还总结以往农业生产经验,准确把握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以此为依据制定农业补贴政策或制度,实施生产补贴、财政补贴、生产保险等等[5]。
其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开展现代农业宣传教育,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从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角度出发,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农业知识培训活动等等,促使农民能够掌握丰富的农业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技能等等。另外,为了能够使农民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还应培养农民信息化素质,使之能够深入地了解和参与网络,依托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电子商务等等。
(2)转变思想观念,推进数字型农村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现阶段应全面深化数字型农村建设工作,加强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和信息流通。基于此,地方各级政府及一线基层建设者应当深入学习国家政策,领会政策精神,转变思想观念,以建设新农村为目标,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统筹规划,制定数字型农村建设战略方针,积极引用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等新兴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比如构建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平台,有效连接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环节,提高农产品销售量,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比如整合农村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等等,推出特色化的旅游项目,并且通过短视频录制、在线直播等方式介绍旅游服务,促进乡村旅游发展[6]。
3.2发展新型农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1)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角度出发,鼓励和支持研究机构、企业或高校进行农业科技研究,并且加科研成果的转化,将新品种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促使农作物抗病、高产、高质、耐旱等特点;将科学种植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科学合理地种植农作物,并且加强田间管理,促使农作物健康生长,为实现优质高产创造条件;将先进的、适用的农业机械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弥补人工劳作的不足,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
(2)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兴的农村经济组织,即连接农村家庭分散产销与市场需求,还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地方政府应当正确认识到农村专业合作社创建的重要性,发挥组织作用,促使优秀企业、龙头企业、农耕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作为创建人,组建合作社,鼓励农民群众加入其中,作为成员进行农业生产,整合各方资源,根据当前市场运行情况,比如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农产品价格等等,结合地域优势,积极开发特色农产品,并且对农产品予以加工、运输及销售,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农产品,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改善农民收入状况,同时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7]。
3.3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1)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聚焦“三农”问题,探究农业农村的发展路径。这一过程中需要将目光转向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目标,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加强农业生产管理,促使农业发展强劲。首先,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发挥引导、监督和控制的作用,积极构建现代化、数字化的农业产业生产与经营体系,整合农村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多元化经营模式共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始终坚持新农村理念,整合农村资源,构建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及互动性的采摘园、种植园,吸引广大观光者来此观光、采摘果蔬等等,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最后,招商引资,创建企业,加工和销售农业产品。也就是通过调研等方式来了解市场情况,进而细分市场,选择适合的目标市场;创建农产品品牌,并且通过网络进行品牌宣传与运营,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对农产品进行深层次加工和优化,制作品牌系列产品,投入目标市场。
(2)注重培养现代农业人才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农业发展将朝着数字化、现代化、信息化方向迈进。为此,需要提高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的整体水平。此种情况下,需要吸纳现代化农业人才,以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为目标,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整合资源,引入科技,合理策划和展开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为此,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正确认识到农业人才任用的重要性,根据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需求,制定可行性的农业人才招聘计划,通过线上招聘、校园招聘等多种方式,吸纳优秀人才,比如农业科技人才等等。另一方面,组织干部领导进行国家政策学习、农业知识学习,并且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展开党建活动,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道德品质、职业素质等等,使之能够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国家颁布实施的农业发展政策,深入了解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情况,研究和探究农业农村经济提升的新思想、新路径[8]。
(3)加强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从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角度出发,探究可行性的发展举措,并将其落实到位。具体的做法是:
其一,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往我国诸多地区农村均未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导致国家相关政策或上级部门下达的指令并未传递到农村基层,上下级之间出现管理空挡,导致农村基层存在的诸多农业生产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妥善地解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在新农村建设的当下,加强农业农村经济管理,需要正视并且解决以上问题,也就是地方政府应当尽快建立专门的、完善的管理机构,负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机构人员需要深入到农村基层之中,了解各个镇、村(社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包括农作物种类、种植方式、灌溉施肥、田间管理等等,进一步分析农作物质量和产量不佳的原因,积极探究农业建设措施,比如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变电所建设等等。
其二,积极进行农业项目建设。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相关部门还应当积极落实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外来商户或企业下达农村,开展投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一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注意了解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农业发展状况、农村优势资源及国家相关政策指引,统筹规划,拟定可行性的农业项目,比如农业种植园区、农业科研基地等,正确定位项目类型,确定招商对象,吸纳资金,为推进和落实农业项目创造条件[9]。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依旧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农业生产方式单一、农业信息化建设缓慢、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创新程度不高等,导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不佳。对此,应当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进行新农村建设,比如打造数字型农村、改革农业农村机制等;发展新型农业,比如加强农业科技研究与应用;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比如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培养现代农业人才;加强农业农村经济管理等。总之,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积极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刘以敏. 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J]. 黑龙江科学,2020,11(16):110-111.
[2]于胜功. 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分析[J]. 中国民商,2021(4):2,4.
[3]朱娴. 浅议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J]. 农家致富顾问,2021(10):32.
[4]连俊华. 数字金融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与农业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县域数据的经验证据[J]. 中国软科学,2022(5):134-146.
[5]陈艳芹. 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分析[J]. 消费导刊,2021(16):248-249.
[6]刘晓慧. 浅议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2020(16):247.
[7]张宝莲. 提高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践策略之研究[J]. 新金融世界,2020(1):90-91.
[8]陈红志,刘小花. 浅探提高农村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 魅力中国,2020(34):283.
[9]乔秀芝.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措施[J]. 乡村科技,2021,12(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