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检测 >

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研究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3-06-26    阅读:594 次  选择字号:T|T

李晨曦   

 中国石油海外审计中心    


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逆发展,境外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长,境外经营管理风险也呈现为不断增长的态势。审计工作作为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各个企业在推进境外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也必须要落实境外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从而有效推动境外工程规范运转,减少境外工程项目面临的风险。对于境外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来说,传统审计模式需要审计部门深入现场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工作面临的难度相对较大。5G时代的全面到来,各种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为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此,本研究结合境外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的措施与建议,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风险控制

0 引言

所谓远程审计,指的是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不用进入被审计单位,而是通过各种新兴信息化技术直接获取被审计单位有关的各种信息,最终完成审计的一种模式。当前社会已经全面进入到5G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远程审计的效率与质量[1]。早在2020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深入探讨了远程审计与现场审计的衔接应用,同时我国审计署也在2021年通过远程审计与实地审计相结合的模式,针对诸多审计项目开展审计[2]。在远程审计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积极引入远程审计模式。对于境外工程项目来说,远程审计有效解决了传统审计模式存在的缺陷,能够有效减少后勤工作、避开不利现场,针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因此,如何针对境外工程项目进行远程审计就成为各个企业共同研究的焦点。

1 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的价值

1.1控制工程项目成本

对于境外工程项目,传统审计模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审计团队还需要在多个地区往返,也会造成大量的时间成本消耗。远程审计的开展,通过远程系统的对接,大部分数据都能够直接通过线上获取,往往只需要安排少量工作人员配合远程审计,即能够完成相关工作,有效控制境外工程项目成本[3]。

1.2避开不利现场

因为部分境外工程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较为特殊,审计团队必须要深入现场进行审计,而这个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现场存在的卫生健康、政治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远程审计,则能够有效规避上述问题,有效避开不利现场的威胁。

1.3减少后勤工作

境外工程项目现场审计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被审计单位常规工作,一些后勤工作通常在所难免。通过远程审计模式,能够避免上述后勤工作,如餐饮、住宿、团队接送、会议室管理等。

1.4提高审计效率

境外工程项目通过长期开展远程审计模式,能够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成效预警机制、在线审计监控机制,能够直接参考疑点进行实质性的测试,大幅缩减审计工作的范围,全面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4]。

2 A项目远程审计实践分析

本研究选择A项目远程审计进行实践分析,A项目为乌兹别克斯坦循环燃气发电项目,建设周期为5年,我国B公司作为该工程项目的唯一控股方,通过投资兴建循环燃气发电站,建成后利用售电的模式运营该项目。对于A项目,审计团队第一时间引入远程审计模式,具体措施包含以下几点:首先,审计团队参考日常获取的各种项目公司信息数据,针对被审计单位面临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参考风险信息进行审计方案的编制。审计团队利用线上系统提前进行通知,同时要求项目公司按照要求指定对应的联系人。其次,在A项目实施的阶段中,国内审计团队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与被审计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沟通,统一汇总审计需要的各种资料清单,而被审计单位将此次审计需要的各种纸质材料转化为电子版,并且将相关的信息资料传输到国内审计团队。这个过程中时间为14d,全面完成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阅工作。最后,项目主审在进行审计梳理分析以后,提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围绕问题提出对应的整改方案,通过7d时间在线上进行了审计报告的制作,并通过线上途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商议问题。此次A项目所有的审计工作都是通过线上途径完成,且整个审计工作均保留所有的信息资料,能够根据需要直接查阅相关的信息数据,进一步保障了远程审计工作的质量。

3 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存在的不足

上述A工程项目远程审计实践分析,由于是B公司第一次尝试远程审计,在远程审计工作中更为倾向于各种业务的合规性检查,并未针对各种跨系统信息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也没有积极分析建设管理方面的风险,远程审计的深度、广度尚需进一步拓展。

3.1企业内部重视不足

因为长时间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对于境外工程项目审计的认知仍旧局限于传统层面,没有意识到远程审计的重要性,在开展远程审计的过程中,各方配合不足,严重制约了远程审计工作的开展[5]。

3.2缺乏远程审计规划

由于B公司初次进行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并没有结合境外工程项目建立系统的审计规划工作,远程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只是参考传统的审计流程开展,未能充分结合境外工程项目实际开展远程审计工作。

3.3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在针对A工程项目进行远程审计的过程中,并未结合境外工程项目建立针对性的规章制度,远程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多是依赖现有的规章制度,这就导致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过程中的各方缺乏制度约束,尤其是对于一些细节部分的工作来说,往往存在较大的疏漏。此外,由于现有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一旦远程审计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无法落实责任追究。

3.4资产真实性验证不足

对于境外工程项目所进行的远程审计来说,针对资产真实性进行验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无疑是远程审计的重点。但因为各方因素的影响,远程审计往往难以针对资产进行即时盘点,也无法针对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各种资产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尽管上述A项目审计过程中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相关的电子版合同,但因为照片、视频等作为审计证据会面临滞后性的问题,无法验证流动、大额的固定资产。

3.5资料获取渠道狭窄

境外工程项目本身较为特殊,在资料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如有的地区在报销方面存在差异性,发票主要是采用手写模式,诸多纸质资料缺乏对应的佐证材料,且境外工程项目也缺乏外部核查,国内审计团队往往难以针对各种发票、签名、印章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导致远程审计难度进一步加大。

3.6系统未能有效对接

对于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来说,双方系统是否能够进行有效对接,直接关系到远程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但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在线上系统方面存在差异性,对接难度相对较高。例如,对于系统开发来说,有的企业选择Java语言开发,有的企业则选择Visual Basic语言开发,因为程序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审计团队可以使用的分析手段相对较少,往往需要从财务系统中提取有关的数据,将其进行数据转换处理以后,才能够应用于远程审计[6]。

3.7审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必然需要通过审计人员来进行操作,而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有效开展远程审计工作。但由于远程审计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现有的审计人员对于远程审计的了解不足,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极为容易因为信息素养缺乏导致操作不当,使得远程审计的结果受到负面影响。

4 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优化建议

4.1基于宣传教育强化内部重视程度

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在思想层面引起重视,才能够保障行动的一致性、规范性。因此,对于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来说,企业必须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内部大力宣传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的作用、优势,使得内部能够正确认识远程审计,同时高度重视远程审计。在此基础上,企业还需要在内部大力宣传远程审计相关的技术,引导审计团队主动了解审计技术发展动态、远程审计开展模式,使得审计团队能够在远程审计方面与企业达成共同的认知,为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奠定良好的基础[7]。

4.2结合境外工程项目落实远程审计规划

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远程审计本身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审计尝试,在开展远程审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审计团队引起高度重视,充分结合境外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全面落实远程审计规划工作,即针对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相关的细节部分进行全盘考量,分析远程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以便于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应急方案,针对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8]。与此同时,远程审计的协同工作也是规划的重要内容,必须要提前考虑境外工程项目需要协同的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目标,保障远程审计能够严格按照规划工作来开展。

4.3建立健全远程审计规章制度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开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当前存在的规章制度不完善问题,应当针对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进行全面地分析,梳理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过程中涉及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远程审计规章制度,针对各个工作流程中相关的工作进行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针对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涉及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包含审计团队、被审计单位等,均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责任体系,并将责任体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保障各方均能够各司其职。

4.4结合现场审计加强资产真实性验证

对于资产真实性验证不足的问题,当前可以采用部分现场审计联合远程审计的模式。具体来说,对于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来说,在内控设置、境外公司人员均有限的情况下,单纯通过远程审计往往难以规避资产流失问题。而通过现场审计能够有效提升审计工作的威慑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因此,企业可以采用部分现场审计联合远程审计的模式,安排部分审计人员开展现场审计,针对审计业务、审计内容进行明确划分,充分发挥两种审计模式的优势,切实加强资产真实性验证。

4.5多元措施拓展信息获取渠道

在开展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的过程中,企业应当积极尝试构建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实时监控、即时监控等情况,应积极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9]。在此基础上,企业也可以与境外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审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尝试从多个途径获取被审计单位信息资料,为远程审计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

4.6基于技术研发推进系统对接

针对当前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过程中存在的系统对接不足问题,企业应当尝试与新兴技术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尝试研发系统对接的方法,建立统一的系统语言、资料规范、格式等,保障双方系统能够进行无缝对接。对于基础语言不同的系统来说,可以尝试引入第三方系统进行中转对接的方式,如利用云计算进行云端的格式转换、信息对接,抑或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即时转换等。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的开展,未来必然需要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研发力度,通过技术解决当前面临的系统问题、标准问题。

4.7加强审计队伍培训教育

正如上文所述,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对审计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全面掌握审计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工作。针对当前审计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企业必须要主动加强审计队伍培训教育工作,致力于提升审计队伍综合素质。具体来说,企业需要针对审计队伍进行全面调研,掌握现有审计队伍的专业能力、信息素养,围绕当前的薄弱点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教育规划,全面纳入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涉及的专业知识,同时引入多元化的培训教育模式,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审计队伍综合素质[10]。

5 结语

综上所述,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是一项系统、漫长、复杂的工程,要想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充分结合境外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尽可能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开展远程审计,进一步提升远程审计工作的质量。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当针对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围绕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通过基于宣传教育强化内部重视程度、结合境外工程项目落实远程审计规划、建立健全远程审计规章制度、结合现场审计加强资产真实性验证、多元措施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基于技术研发推进系统对接、加强审计队伍培训教育,从而有效推进境外工程项目远程审计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佳.远程审计模式在广电行业内部审计监督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2(05):51-53.

[2]涂建明,藕紫秋,张美辰.基于审计科技的远程审计系统平台和审计新业态前瞻[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2(03):73-76+3.

[3]康立.境外远程审计迎审机制建设思考——以某境外公司审计迎审工作为例[J].中外企业文化,2021(11):50-51.

[4]涂建明,张美辰,蒋曼蒂,叶童.审计科技视角下注册会计师远程审计改进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1(11):90-94.

[5]彭有桂,霍继刚.油服公司海外业务远程审计实务探索[J].中国石油企业,2021(05):61-64.

[6]刘强,叶雪,鲍晓,曹艳卿.非现场远程审计模式在国际业务中的应用研究[J].天中学刊,2021,36(01):36-40.

[7]孙博文.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开展远程审计——以国有企业G公司实施境外审计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20(06):12-14.

[8].云端战“疫”:用友CPAS开启远程审计工作方式[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0(04):27-30.

[9]钱政,夏红霞.基于有限域代数签名分治表的大数据云存储远程审计[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8,40(11):1907-1914.

[10]余烨.关于运用ERP审计模块进行远程审计的实务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5):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