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消费行为 > 教育与职业 >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国高校护理教育的变革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3-06-26    阅读:1208 次  选择字号:T|T

谷艳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辽宁 大连116000

摘要:健康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要素。人民的健康是国家繁荣和民族繁荣的重要象征。要想国泰民安,群众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是这一切的基础。本文旨在分析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全民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对高等护理教育的影响研究。探讨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护理服务需求,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的高校护理高等教育变革探讨。

关键词:健康;中国;背景;高校护理教育;变革

健康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的标志。现阶段,国家提出创造健康中国的新理念,进入了健康中国新时代的建设。这给护理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会和变化这一新的变革,也将推动着护理学教育的提升和发展。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建立健康意识,鼓励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发展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风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影响健康,他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护理是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有机会接触广大人民群众,是健康教育和促进不可缺少的主力军。

一、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背景

)历史背景

 随着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开设了护理专业培训课程,我国近代护理教育逐渐发展起来。这也标志着中国护理教育迈向了新的篇章。自1949年我国成立初期,对于护理教育主要集中在培养中等专业水平的护生。发展到1990年北京医科大学授予护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这也开展了21世纪护理教育的新时代。直至2012年,全国已经有八所护理院校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我国的护理教育也逐渐构建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教育的完整教育培养体系。

)当前背景

2019年国家提出2030健康中国计划”,当前我国最注重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成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各种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健康,降低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我国逐渐呈现老龄化趋势,据临床数据粗略统计,到2018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高达24949万人。这一数值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7.9%。到达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增长0.3亿[1-2]。健康中国计划提出,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疾病和慢性病要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将努力使人们不生病或更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健康生活。随着这一计划的提出,我国医疗健康领域有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人们对于护理服务也有了更高的需求。

二、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国高校护理教育的改革

)高校护理教育理念的变革

护理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教育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承担全面发展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艰巨任务。在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护理教育理念也有了更高的策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进行疾病的预防,保健以及生活方式的倡导,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高校护理教育要在传统教育理念上进行不断的改革。将社会所关注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理念知识深入到护理教育教学中。在护理专业教育中,不仅要持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要提升护生健康知识的系统全面学习。护理教育理念以多元化,多方位,多学科的创新型教育理念为主。以满足新时代的护理人才需求。

(二)多元化教学

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卫生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医疗体系的改革、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都有所加快,护理工作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护士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已经扩大,护士的任务和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为了不断适应健康中国背景下的时代的需求,高效护理专业在专业方向设置上也应该多元化[3]。设置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慢性病管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老年护理、中医基本理论、心理学等学科。 这些多元化的学科设置,使护士能够在其工作中掌握相关的健康科学知识,并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中西医并重,把健康教育融入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在诊治过程中,针对重大疾病和一些突出问题,聚焦重点人群,建立健全的健康教育体系,引导公众通过健康教育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形成有利于护士的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对护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高抑郁、焦虑、认知障碍、自闭症、常见精神障碍等心理行为问题的筛查、识别和处理能力。发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提供规范的诊疗指导服务,减轻患者心理情绪有效促进康复。护士对身体疾病,特别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适当辅以心理调整。我们将促进从以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通过多元化教学,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不仅要从理论教学出发,同时还要注重实验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4]。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学习效率最直接有效的途径。通过对当前护理人才需求的分析和研究,发现目前护理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为护理学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课堂可以采用讨论式,案例分析式,问题导入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率。

PBL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充分调动护理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可以培养和引导学生临床辨证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5]。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灵活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高水平的高水平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随着国内外教学模式的各种关注,PBL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的代表性重点,它创造了现实情况,设置了与实际教学问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发挥教师合理的指导作用,可以让学生“独立建设”,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鼓励护生进行思考和探索,用辩证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并利用他们新获得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一种可以全面提升职业胜任力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主要通过案例或情境的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锻炼学生在现实世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建健康教育的场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护理教育以职业能力培训为核心,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满足岗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应用护理人才。情景模式是一种接近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法,它模拟了临床健康教育场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体验人文关怀的概念。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提供案例情况和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他们,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从这个意义来说,情景教学不只是传递信息的过程,更是理解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真正的互动信息走向应该是多维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等。在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护生的主动参与热情,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互动教育模式:学生的思想不是盛满水的容器,而是需要照明的手电筒。教育活动是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缺一不可。在围绕护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引导护生学习。强调师生“合作互动”。教师设定教学方向,学生准备讲课、小组讨论和点评,教师总结[5]。从积极参与到主动参与。从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到探索新知识的教学功能,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加深学生的记忆。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收集信息,检查他们的表现,鼓励他们。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尊重理解,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好奇心和团结合作精神。在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同时发生并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显著影响。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持续下去。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超过了智力因素。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增强相互理解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丰富和发展双方情感因素的过程。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具有反馈和双向互动的特点,而且学生甚至可以直接获取教师没有教过的外部信息。因此,学生的主观性,即主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跟进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指临床带教老师在课堂上听课,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由学校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跟进教学,在课堂见习或实习期间给予指导。在分析当前护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以不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护生临床实习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护理学生学习健康教育知识的薄弱环节,结合健康教育的案例,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注意培养护理学生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的能力[6-7]。老师通过提问了解护理学生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具体问题及时讲解。这样便于临床教学教师掌握学科动态和教学进度,找出不足之处,作为制定临床教学重点的依据,使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既一致又互补。

目标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分解层次、环环相扣的教育目标为主线的培养模式[8-9]。实习学生由临床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理论水平高的教师进行带教,带教前组织临床教师认真研读实习大纲,了解现阶段护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后设计实习流程,根据人才需求和学生特点制定具体实习计划,使护理实习有计划有针对性确保了实习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全民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对高校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医学教育研究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高等医学教育质量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基础。新形势下,医学教育研究机构要立足国家新要求,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在护生教育学习过程中,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教育为基础,加强多元化学科设置,不仅要持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要全面提升护生健康知识系统全面学习。护理教育理念以多元化,多方位,多学科的创新型教育理念为主。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为日后成为一名优秀护士打好基础,以满足新时代的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曾娟.基于“互联网+”形势下的高校护理教育教学创新探索[J].山西青年,2021(02):142-143.

[2]Lin Yazhu, Yu Zhenzhen, Hu Rong.Survey and Analysis of Employment Develop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for Master of Nursing Students [J].Proceedings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0,21 (02): 56-59 + 69.

[3]杨婵娟,姚瑶瑶,吕清巧.慕课背景下高校护理教育的创新策略[J].国际公关,2020(03):58-59.

[4]杨婵娟,马星,李安琪.高校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相关思考[J].家庭生活指南,2020(03):40+55.

[5]覃向梅,朱虹,张莉莉.高校护理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1-2.

[6]陈怡琰,崔香淑.“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护理教育应用现状[J].科技视界,2020(06):99-100.

[7]莫染初心,携手迈向新征程[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01):1.

[8]韩月娇,吴瑛.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国高校护理教育的变革[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01):2-7.

作者简介:

谷艳(1980-),女,辽宁省大连市人,讲师,现主要从事高校护理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