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道路客运业的转型分析
凤凌霄 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有限公司
摘要:受高铁、民航等多元化运输方式的冲击,传统道路客运企业实施转型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为了给新发展格局下道路客运业的转型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本文对新发展格局相关内容、道路客运业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新发展格局下道路客运业的转型措施。从而实现道路客运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发挥好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作用。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道路客运业;转型分析
0引言
新发展格局下,道路客运行业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成果,发挥好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坚持服务为民,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坚持改革创新,破除交通运输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障碍,推动交通运输更深层次地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保障交通运输关键领域安全可控。
1新发展格局概述
新发展格局是指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但是国内发展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从国际上看,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国际格局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上出现金融市场动荡问题等变化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应对国内外的不利影响,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因此要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和水平,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国内循环是基础,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形成畅通强劲的国内经济循环,也要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防范内外部的风险冲击,从而形成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能够使企业寻找到自己的转型发展之路,推动国家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道路客运业概述
2.1道路客运业内涵
从事班车客运、旅游客运和包车客运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是道路客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客运企业经营资质的等级,确定其经营的客运线路类别。道路客运业的转型升级,能够改进客运资源分配,提高道路旅客运输市场的运行效率,促进道路客运科学合理的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得道路客运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2新发展格局下道路客运业的现状
2.2.1铁路客运事业发展状况
铁路对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应用,铁路网不断织密,铁路出行成为大部分人们出行的第一选择,铁路客运实行的电话订票、网络订票、在线选座等,也是促进人们选择铁路出行的原因之一。2021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了15万公里,旅客发送量完成26.12亿人,比上年增长18.5%。铁路客运量在2015-2019年呈持续增长状态,2019年铁路旅客发送量36.6亿人,为历史最高峰,到2021年由于疫情原因,客运量下降,仅有26.1亿人。2022年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获得增加,但受疫情反复影响,铁路客运量增幅波动明显。
2.2.2民航客运发展状况
2015-2019年国内民航客运总量逐年增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民航客运总量有所下降,2017-2020年我国机场旅客吞吐量逐年增长。2020年我国机场年度吞吐量近年来首次下降,机场旅客吞吐量累计8.57亿人次,较2019年共计减少4.947亿人次,同比下降36.6%,2021年我国民航机场旅客吞吐总量9.75亿人次。民航客运具有快速、机动的特点,中国民航部门不断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品质和态度,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民航客运系统实行电子购票、在线选座、在线值机、促销打折等方法,吸引大部分用户,使民航客运系统在客运行业占据重要市场[1]。
2.3水上客运业发展情况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客运业与旅游业具有深度融合的新趋势,水路客运有所恢复。内河航运市场客运量有待恢复。大部分传统水上客运具有了旅游观光作用的功能,满足乘客旅游度假的需要。
3新发展格局下道路客运业的转型措施
3.1 创新经营管理机制
3.1.1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传统道路客运企业要转变内部管理理念,应站在综合运输体系的高度,制定战略发展计划和目标,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思考,企业要准确把握政策趋势与发展机遇,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道路客运企业向公路运输、汽车服务、资源利用等综合性“大交通”产业体系方向转型。
3.1.2制定现代化管理制度
客运企业要制定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对客运企业进行高效管理,促进客运企业的良好发展。客运企业要制定并落实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合规性检查、内审制度、绩效考核、财务核算、经营计划等,从而在成本费用支出、企业流程管控、经营发展战略等方向上进行现代化管理。客运企业也要加强市场竞争,制定并落实市场营销制度,如产品营销策略、方案;价格策略,包括定价原则、定价方法等;分销渠道策略,包括直接渠道策略、间接渠道策略。客运企业也要制定并落实激励措施制度,如守信联合激励制度、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等。
3.2创新人才机制,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3.2.1注重人才梯队储备
人才梯队建设对客运公司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客运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和储备员工培养工作,有效落实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建立人才储备长效管理机制,如实习生引进与培养、内部储备人才选拔与培养、管理人员轮岗等,给予储备人员更多的实践机会,扩大公司储备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客运集团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打造一支人才结构合理的优秀团队,能够应对客运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需要[3]。
3.2.2激活选人用人机制
选人用人是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责,客运企业要建设精练高效的人才队伍,形成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工作职能、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建立符合客运体系特点的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严格考察处于试用期的客运企业员工,对试用期满综合考察考核不合格、不胜任或在试用期间出现重大违纪行为的人员,要及时予以调整或免职。注重考核,正确对工作人员进行评估,从客观事实出发评价工作人员的品德、情感、绩效、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创新选人用人监督机制,建立纪实档案。对新任客运人员实行全程监督,不断完善薪酬体系,深入推进技能人才薪酬激励配套政策贯彻落实,激发客运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3.3改善产业发展结构,实现多元化发展
3.3.1实现产业多元化
客运企业要多维度延展运输主业,使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符合旅客多元化的交通出行要求。建设城市运输行业产业链,可以涉足汽车服务、旅游运输、网约出租、物流货运、汽车租赁、场站开发、物业管理等多产业发展,产业多元化是企业原产业发展的一种自然延伸,从而发挥企业现有资源的优势,扩大客运企业的涉足领域和范围,促进道路客运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3.2实现经营多样化
客运企业在立足班线运输主业的基础上,要探索多样化的客运经营新模式,关注城市内非班线运输业态,如校车、通勤班车、汽车租赁、城市环卫运输、城建渣土运输等。结合乡村振兴,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优化农村客运网络布局,增加农村客运通过的范围,提高客运在农村地区发展的程度。与邮政部门加强合作,进行合作经营,发展城乡物流工作,利用客运运输功能加强各城乡地区的小件快运经营模式。客运公司也可以实现运游融合发展模式,发展旅游景区的客运专线,加强在旅游景区内通行运输服务,也可以与高铁站、机场合作,为需要往返旅游景区和机场、高铁站的人群提供专门服务,从而简化人们的出行线路,减少人们出行路途时间。客运企业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积极拓展网约车、定制客运等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
3.3.3实现服务人性化
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消费者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旅客对出行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出行的便捷性、时效性和舒适性。道路客运企业可以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设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互联网+客运”服务,整合不同运输方式信息资源,实现联运票务一体化,为乘客提供联程客票信息查询、跨方式出行设计,创造一站式购票乘车的便捷出行条件,以此更好地满足乘客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出行需求。
3.4进军新领域,发掘市场最大潜力
3.4.1优化班线主业发展方向
一是转变班线发展思路,减少省、市际大城市长途干线运输、积极拓展县际、乡镇等支线运输,深入挖掘高铁未覆盖的客运线路;二是加快发展定制客运业务,依据《新客规》的政策规划,在传统客运模式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技术为手段,打造信息平台化、车辆小型化、机动灵活的运营模式,为旅客提供“门到门”“点到点”“随客而行”“灵活设置站点”的精细高效定制客运服务[4];三是把握城市都市圈发展的市场机遇,利用现有客运班线资源,开展城际公交项目,即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利用高频次、低票价、多站点的运输优势,为周边旅客提供更加惠民、便利的出行方式。
3.4.2丰富发展非班线运输产业
(1)推动联程联运高效换乘,联城联运可以发挥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长处,对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统一规划和构建,推出不同的运输组合,提高运输的效率和质量。客运企业可以与铁路、航空加强合作,推出铁路联运、空陆联运等服务产品。在机场、高铁站建设客运服务网点,为用户提供租车服务,建设机场、高铁站接驳线路,为客户提供机场接机服务以及高铁接站服务。客运企业推动联城联运运输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综合性交通枢纽系统的建立健全,有利于客运行业的良续发展。
(2)发展公务汽车租赁业务,客运企业应紧抓公车改革契机,拓展政府、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服务;重点关注厂矿企业、酒店商超、物流园区、社团组织等方面的通勤用车需求;积极参与商务会展、大型会议、防疫转运等各类重大社会用车保障任务。
3.4.3搭建汽车服务产业体系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客运企业要着力打造汽车后市场产业链,打造新的产业布局,建立健全车辆保险、汽修维保、加油加气站、驾校、汽车检测站、事故快处等完善的汽车服务产业体系。道路客运企业可以与交警支队、保监协会加强合作,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增加事故车留修业务。采取“线上+线下”的营销方式,推动公司加油业务的市场化,客运驾校要探索目标责任经营及合作办学等市场运作模式,提高市场份额,促进驾培业务平稳前进[5]。同时要将各汽车服务产业进行有效串联,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链”服务体系,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服务。
3.4.4盘活场站资源开发利用
积极主动盘活场站资源,打造新车站、营造新功能。根据站点所在地区发展定位及轨道交通资源条件,结合已建、在建站点周边零星地、边角地等用地资源,规划建设具备综合开发的出站点,实现动态管理、滚动发展。以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站场资源、广泛招商。做好站场商业开发,充分发挥站场的商业开发价值,站房与商业办公综合楼采用一体化设计,拥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以经营为根本、以营销为手段,选择商业物态,确定经营方式,制定开发计划。可发展运游集散、地方特产展销、交通物流基地、场内夜市经营、电商创业协同等多元化的站场经营服务项目,建立集乘车、旅游、休闲、购物及娱乐于一体的站商融合经济生态圈。
4.结语
在新发展格局下,道路客运业实施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要想促进道路客运业的转型升级,客运企业就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制定现代化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注重人才梯队储备,激活选人用人机制,客运企业要实现产业多元化、经营多样化、服务人性化,优化班线主业发展方向,丰富发展非班线运输产业,推动业务数字化和管理数字精细化发展,实现客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从而使道路客运业能够有效应对高铁、民航等多元运输方式的冲击,实现道路客运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武艺.道路客运业创新服务方式已迫在眉睫[J].运输经理世界,2019(10):52-55.
[2]肖朝刚,邱林.“互联网+”对道路客运业的影响和冲击[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9(09):108-111.
[3]王春燕.浅析综合运输体系下道路客运业如何实现转型发展[J].现代国企研究,2020(02):171.
[4]王凌艳.“互联网+”时代道路客运定制服务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08):125-126.
[5]李卫国.道路客运业市场化管理创新之探析[J].交通标准化,2019(0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