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如何完善信托风险管理机制
陈逸飞 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前信托行业作为我国金融行业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子行业(截至2018年底数据),由于其长期倚靠制度红利而产生了创新惰性,制约着信托行业的长久健康发展,传统的信托行业亟须转型优化,进行信托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基于此,本文就金融机构完善信托风险管理机制的策略,进行了研究探索,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机构;信托风险;管理机制
引言:
本文首先阐述了关于金融机构信托风险,然后以此为基础,从加强金融机构信托管理内部机制建设,加快金融机构信托管理外部机制建设,强化金融机构信托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围绕完善金融机构信托风险管理机制的策略进行了研究探索。
1、关于金融机构信托风险的阐述
金融机构信托是现代经济信用发展的时代产物,指的是主要以信用为基础的动产、不动产、金融财产等资产所有者获利为目的,把资产财产的管理处理权委托给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公司等被委托人的特殊金融经济行为。这种金融经济行为是建立在实物信托基础上的,具有财产财务管理、金融保险、开发投资、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促进功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金融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这种经济行为是依托信用资产进行的,但是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定风险性。所谓的金融机构信托风险,也就是金融机构在进行信托业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关风险或因素。
2、完善金融机构信托风险管理机制的策略
2.1加强金融机构信托管理内部机制建设
一是,加快金融机构信托人才培养。满足委托人在资产管理上的金融收益需求,是金融机构信托业务开展的出发点,因此完善信托风险管理机制,必须要向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和财产管理服务,以满足客户对金融信托最基本的需求。在当前金融机构信托管理专业领域,许多单位信托经验缺乏,经营能力不足。为此,有的金融信托机构不得不与其他实力较强的专业公司开展合作,来培养自己的专业信托管理队伍,开展相应信托业务。由此可见,金融机构信托管理,应该加快有关信托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可以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信托业务和产品开发人才。打造一支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管理水平高的信托管理队伍,以提高金融机构信托管理质量,降低管理运营风险。
二是,推进业务转型,创新信托产品设计。完善金融机构信托管理内部机制,还要加快推进信托业务的转型,大胆进行创新,丰富信托产品的设计。从金融机构信托业务关注期限套利的侧重点,向专业信托公司经营和市场运营转型。在信托业务与产品设计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金融信托管理经验,把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发出适合我国市场的信托产品。与此同时,还应积极进行信托业务管理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好的用户体验。金融机构信托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2.2加快金融机构信托管理外部机制建设
目前,我们国家的信托管理制度体系,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很大一部分都是由陆陆续续出台的一些法规或规范性文件组成。再者,我国信托监管分业体系林立,相关的监管层时时会有部门利益上的博弈冲突,对金融机构信托业的均衡发展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从国家和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应该完善信托管理的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建设,支持金融机构信托业务的发展。信托业务作为我国金融领域的支柱产业之一,与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相比,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上还有很大差距,也不够完善。
基于这种背景,国家目前最应该出台金融机构信托业务的相关利好政策,加快金融机构信托管理外部机制建设。加快信托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提高对金融机构信托监管效率。推动立法建设,从立法层面,在之前《信托法》的基础上,出台一些相关配套细则规定。以政府层面对金融机构信托管理监管为主,逐步引入社会方面的监督以及信托行业协会方面的监督,完善金融机构信托业务监管体系。加强信托法律法规和信托制度的宣传,向人们普及信托知识,让人们对金融机构信托核心业务形成明确认识。可以借鉴其它金融行业的宣传模式,面向投资者进行信托产品和服务的宣传介绍,吸引更多的人投资金融机构信托产品。在宣传上还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除了借助传统电视、广播、平面媒体渠道宣传外,还要通过网络媒体、新媒体等信息化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扩大金融机构信托业务的知名度和曝光度,培养大众对金融机构信托业务的信任和认同,推动金融机构信托管理外部机制建设和完善。
2.3强化金融机构信托管理信息化建设
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社会,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信息在信托管理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引领信托金融机构信托管理发展的重要工具。完善金融机构信托风险管理机制,金融机构还要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加强自身的管理数据信息保护。主动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提高对信托信息的收集、分析、应用能力,深入推进金融机构信托管理经营中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托管理水平。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信托风险,应建立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确保金融机构信托经营运行稳定和客户的信息安全。
如果金融机构信托信息管理机制不完善且存在漏洞,则信托经营信息和客户个人数据很可能因此被泄露,不仅影响客户的信息安全,还会造成一系列的信托风险。金融机构信托信息管理必须要完善相关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及时规避信托管理运营风险。对内部管理来说,一方面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安全操作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另一方面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金融机构信托管理法律知识培训,从信托管理人员主观上去规避信托风险。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信托业务的规模、市场作用、定位以及风险管理,与证券、银行、保险等业务比起来相去甚远,这些因素也阻碍了我国金融机构信托业的发展,因此,完善金融机构信托风险管理机制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张旭.县级平台信托融资违约风险及控制研究——基于中江信托云南存续项目[J].时代金融,2019(23):39+47.
[2]王波,罗云,陈彩云.中国互联网信托:内生逻辑、运营模式与风险规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9,32(03):76-83.
[3]任翔.新形势下信托业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的对策思考[J].福建金融,2018(03):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