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姚艳文1 莫文希2 莫焜雄1 莫筱浩1 1.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2. 暨南大学
摘要:农村金融是我国当前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分支,促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是国家“三农”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抑制、信息经济以及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形成的产物,我国农村地区由于长期传统金融体系的缺失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为综合电商渠道等在农村的布局创造可能性,为解决农村地区农民资金需求、农产品销售和金融服务提供更多渠道。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阐述当前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最后就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农村经济;可行性
0 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将互联网和金融两者优势进行有机结合的产物,以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作为支撑,依托于计算机平台形成金融业态和相关服务体系。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首先,上世纪90年代早期到2005年左右是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阶段;其次,2005年到2011年左右是第三方支付繁荣发展的时期;最后,2011年至今是互联网实质性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互联网金融催生出各式各样的金融业务模式,涵盖了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模式[1]。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正处于快速向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据2015年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水平约56.1%,较前一年增加6.4%,由此可知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处于良好态势[2]。经济发展和资金支持以及居民收入增加密切相关,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借贷难、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由于农村金融市场金融抑制现象和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加上农村征信体系不健全等客观原因,导致农村地区农民的投资、融资需求难以满足。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体现出碎片化理财以及轻应用等众多特性,为农村地区投融资提供新的途径,减少农民投融资成本,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便利。
1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必要性
我国农村地区农民资金需求通常源于自身财富积累,也就是今年农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主要从往年农产品销售额中获得,同时该项资金还要满足农民日常生活以及农业经营,这种资金循环使用也被称为内源融资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影响扩大再生产[3]。伴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现代化农业生产对于质量和效率的要求更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面临更大挑战,以往所采取的手工农业生产方式逐渐淘汰,更多高效的农业设备和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中,而农民资金问题成为影响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农民的借贷、放贷数量明显不足,这是因为农业生产受到自然因素影响的客观原因所致,而农民还贷保障来源于农产品销售收入,一旦当年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农产品无法正常生产、销售,将直接导致农民难以按时还贷。同时,农村地区可用于抵押的资产较为匮乏,对于广大农民而言,土地公有制的存在造成农民缺乏抵押物,而用于农业生产的设备和厂房等价值不高,难以作为借贷资金的抵押物。除此之外,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贷渠道对于农民的审核较为严苛。资金是农村地区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保障,目前广大农民由于缺少信用记录、征信记录缺失,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服务的难度较大。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农民单笔借款额度较少,较为分散管理难度大,缺少抵押物和担保,这都是农村地区农民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重要原因。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不足,有效开拓了农村地区广大农民的资金来源。通过众筹方式农民和企业可以将具有创意的项目进行展示,吸引具备资金和兴趣的投资者对该项目进行投资。农民在获得资金支持后购买先进设备用于农业生产,扩大生产范围,利用电商平台增加销售渠道收回资金,从而形成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金良性循环。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思路,发展农村互联金融极其必要,对于促进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2 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可行性
将互联网金融应用到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利于降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交易成本,增加覆盖范围,提供多元化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有效解决农村地区金融缺口的问题。互联网金融通过为农民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发挥贡献:一、为农业生产提供完善的金融产品体系和服务渠道,满足资金需求;二、完善农村征信服务,为农民累积信用资本;三、完善农产品产业链,为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模式提供金融支持,从而有效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2.1 互联网金融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
互联网金融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为农村地区大量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平台,也降低了融资的门槛,使广大农民获得更加便捷、平等的融资服务[4]。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农民只需要简单地完成注册和身份信息认证,说明资金用途,就能够快速地获得农业生产所需的资金。以众筹模式为例,中小企业在相关网络平台上发布创意项目,投资者对于自身感兴趣的项目可以直接进行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投资,充分的将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发挥最大的价值并获得收益。总而言之,无论是哪一种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对传统银行等金融信贷机构的有效补充,赋予了农村金融新的生命力,对于具有良好信用、详细规划的农民或者企业可以快速提供所需的资金,有效实现城市闲散资金对农村地区的“反哺”,利用互联网平台引导城市资金流入农村地区,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农村地区所开展的生产经营通常都属于实体经济,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存在能够将城市资金注入广大农村地区,将此类资金投向实体经济,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立足于实体经济的模式。
2.2 互联网金融解决农民征信问题
社会征信是进行一切金融服务的重要前提,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基础设施,互联网金融时代一旦缺少征信体系,互联网金融优势将无处施展。金融征信在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以中国人民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和话语权。为改变当前我国单一依靠央行征信体系的情况,2015年央行向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多大8家机构授予了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这8家公司能够单独进行征信体系建设,至此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迈向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构建更为完善的征信体系,不仅有利于对互联网金融市进行规范,促进透明、健康发展,而且能够全方位监管金融机构,保证金融资产安全。除此之外,征信系统的建立,避免互联网金融规模化发展,有利于互联网点对点借贷、供应链金融等金融业务良好发展,尤其是征信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农村地区,便于农民累积信用资本,完善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便于农民更好的进行互联网借贷。
2.3 互联网金融有利于完善农产品产业链
互联网金融在现代农业化农业产业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互联网金融第三支付模式,及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为农产品源头生产到农产品销售这一流通环节提供极大的便利。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中,往往是农民将所生产的农产品运输至农产品市场、批发市场,或者直接在源头销售给零售商、批发商,农民从中赚取的利润较少,中间商将农产品放到市场上销售赚取高额利润。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农民可以在平台上直接销售农产品,减少中间商环节,农民能够直接得到销售收益,消费者也能够获得物美价廉的农产品。现阶段,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子商务平台逐渐开始加入农产品销售业务,从早期的淘宝网、一号店,随后京东商城、亚马逊、当当网开始销售农产品,到现在以销售电器为主的国美在线和苏宁易购都纷纷涉及农产品销售。
3 当前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从2014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向农村地区的渗透速度不断加快,是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传统金融机构市场空白的良好补充。除了早期阿里巴巴、京东集团等互联网巨头具有前瞻性的开拓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并在农村地区布局农村互联网金融外,近年来诸如新希望集团、大北农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加入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形成了多种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
3.1 综合电商平台利用平台优势打造金融同步发展格局
伴随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拥有用户海量大数据的大型电商企业来说,依靠自身技术平台和信息服务,能够向用户提供支付、转账汇款、小额借贷、理财、资产管理等各式各样的金融服务。
3.2依托于农业龙头企业强大线下资源构建农业、金融一体化生态圈
融合了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渗透至农业领域,有效提提高了农业行业集中度,促进农业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加快农业产业构建起全新商业模式。处于农业链条上的龙头农业企业,利用自身重要地位打造出农村互联网生态圈。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向产业链上游及下游提供融资、投资、网上支付等服务,实现了农村互联网金融渗透至农业产业化全流程。例如在大北农集团构建的“智慧大北农”中,龙头企业通过设立、收购贷款平台,促进不同产业以及上下游企业和农业金融在战略方面达成协同,并且加强和农业担保、农村金融租赁等合作,形成系统的农业产业金融服务生态体系,也是面向“三农”的融资模式之一。
4 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
4.1 助力农村电商发展,开拓农村创业途径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2016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约8945亿元,占全国全部网络零售额的17%左右[6-7]。同时报告显示,2016至2017年间,我国农村地区共有约832家网络店铺,而这些网店的存在也解决了农村地区至少两千万人的就业问题[7]。在农村电商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农村本地化就业,电子商务发展至少减少了约1200万农民外出务工。同时,电子商务对于农村地区创业提供了极大帮助,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存在其创业率达到19%左右,而不存在电子商务的农村地区这一数据下降至11%左右。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创业过程中,离不开良好的金融支持作为保障。然而电子商务属于轻资产创业模式,农民缺乏可用于抵押的资产,传统金融机构对电子商务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足。互联网金融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风险评估和控制,符合电子商务的特性,电子商务将农民生产经营转化为数据,使得整个流程直观、可视,打开农业生产的“黑箱”,能够为互联网金融的进入创造条件。将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进行有效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2 促进区域之间经济联系
传统金融通常仅关注资金,而互联网金融突破了种种限制,互联网金融模式中以金融为平台,能够和更多的事物相联系。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中,资金和产业是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通过充分发挥专业领域的优势,有利于汇聚产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在农村互联网金融平台中,收集了来自全国各个地区不同农业领域、环节参与者的大数据信息,通过这些数据能够对区域农产品分工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区域之间经济联系,为进一步加深和扩大区域经济合作关系提供有效依据。
4.3 加快农村地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农村地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明确指出需要加快农村地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农民创业就业,增加收入途径。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一旦农业和工业、服务业缺乏联系,竞争力将会严重下降。农业生产中质量监控体系的不健全以及生产过程不可视化,导致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出现担忧,极大程度影响农产品价值。互联网金融对于推动农村地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积极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传统金融机构认为由于产权模糊无法用于抵押,往往借贷难度较大。而从互联网金融角度来看,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产品主要经过网络营销,通过获取营销大数据能够为借贷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4.4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监管,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尽管互联网金融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农村互联网金融而言最大的问题仍是金融监管和风控问题,只有做好相关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才能保证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发挥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不管是传统金融亦或者互联网金融,都不能摆脱金融的本质,也就是有效配置资金。伴随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大面积推广,如何将传统风险控制和互联网风险控制进行充分融合,是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首先体现在政策规范方面,由于电子信息和个人的隐私重视程度的增加,用户个人电子信息、网络行为记录、浏览痕迹等信息的法律地位,以及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获取用户此类信息的合法性,都需要有关部门设立对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明确,为后续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风险控制以及推动征信行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其次体现在双向融合方面,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并非是完全代替或者颠覆的关系,所以传统风险控制和互联网金融新型风险控制之间,均有着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在相应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促进双方理念融合和优势互补,提高风险控制成效。
5 结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状况来看。传统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内容已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而互联网金融因其所具有的众多优势已广泛渗透至农村地区,加快互联网金融和农村金融的有效融合也是必然趋势,是对农村金融的有效补充。农村互联网金融能够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开拓农村创业途径,促进区域之间经济联系,加快农村地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真正意义上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刘芃麦,邓留保.互联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2):64-68.
[2]粟芳,邹奕格,熊婧,等.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地区的渗透差异及约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10):3-23.
[3]姚建锋.农村互联网金融需求对消费市场发展的影响——基于浙江的调研[J].商业经济研究,2020(10):134-137.
[4]杨庆军.湖南省“互联网+农村金融”发展动态及路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20(13):190-191.
[5]陈春艳,梁思梦.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0(29):123-125.
[6]汪维清,张乐柱,王剑楠.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业态模式、发展困境及应对策略[J].农业经济,2020(11):109-110.
[7]叶颉,谢仁山,陈一方,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与优化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0(10):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