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消费经济 > 经济与法 >

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的法治实践现状及对策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2-08-10    阅读:1204 次  选择字号:T|T

刘梦嘉    北京联合大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区养老服务问题也随之被人们关注,虽然现在社区养老服务得到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医疗设备不健全,护理人员不足、素质偏低、法治服务落实不完善等情况。本文将从社区养老、养老服务智能化法治实践现状、未来展望与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完善养老服务智能化,健全社区养老服务法治体系提供若干建议,推动养老服务智能化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人口老龄化;法治实践;对策探究


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表

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测,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数的14%,2035年和2050年时,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3.1亿和接近3.8亿,占总人口比例则分别达到 22.3%和27.9%。如果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会更多,到2050年时将有接近5亿老年人。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

二、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法治实践的现状

(一)我国现有养老法律的局限性

由于养老问题我国近些年才引起重视,所以大部分关于养老问题的法律法规只做了零散的规定,没有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于养老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所以遇到养老问题的纠纷、法律事件等,能依据的法律法规较少,这就对与我国养老服务智能化带来许多不便,造成了我国智能化养老法律的局限性。

(二)法治实践与智能家居应用的结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法律问题也相应得到解决,例如现在许多家庭在家中安装了智能家居,包括扫地机器人、自动洗衣机、自动炒菜机以及监控设备等。通过家中监控设备可以实时记录家中事务,并传输到手机当中,这样就能对老年人的生活进行记录,避免出现因老年人自身问题造成的法律纠纷。还有一些家庭将家中的所有家电、门窗等物品等统一绑定智能系统,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软件就可以远程控制家电,可以通过手机调节室内温度。家中装有报警系统,一旦室内发生异常状况就会出发报警装置,系统会自动报警,及时告知主人危险。智能化家居的的引入虽然为老年人生活带来了质量上的提升,同时也解决了一些实质性的法律问题,为执法人员的工作减轻负担,为老年人机提供了更加安全的、舒适的生活环境,让老人在家中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满足自身需求,法治养老。

(三)人脸识别技术与法治养老的结合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社区能够更好的做到智能养老与法治养老的结合,社区安装人脸识别技术能为老年人的生活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环境。社区安装人脸识别装之后,一方面可以充分保护老年人的个人隐私问题,通过人脸识别,小区可以禁止陌生人的出入,防止一些不法分子进入小区,对老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造成威胁。另一方面,现在许多家中安装人脸识别门锁,既可以解决老年人记忆力差忘带钥匙、出门将钥匙弄丢等情况,还可以有效预防不法分子偷到等行为,更好的保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人脸识别门锁还可以将需要进屋的人员提前录入到系统中,进行人脸识别后可以直接进屋,如果遇到没有录入的人员,系统会自动通知主人,主人自己进行识别,没有危险就可以进入。通过人脸识别还可以对于老人进行监控,应用智能机器人对老年人形成24小时无微不至的看护,如果老人出现摔倒、长期静止不动的状态,系统会自动识别场景并且发出报警,像医院或警察求助,第一时间对老人进行救助,以免出现抢救不及时现象。还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在养老院设置就餐刷脸系统,老人们在选择好自己的餐食后,刷脸支付,可以省去携带现金或或手机的麻烦,并且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可以记录老人的就餐情况以及就餐人数,可以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到老人们的情况,对他们提供更加细致的照顾,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避免法律纠纷。

(四)远程诊疗与法治实践联系

远程诊疗技术的益处大家有目共睹,但是由于网络通信技术的介入、涉及主体的增多,导致远程医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特有的法律问题。随着5g的发展,远程诊疗技术也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医生可以通过远程监护实时对老年人的身体进行监控,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人健康计划。但是远程诊疗会出现相对应的法律问题,例如对于远程诊疗设备的监管、对于从业人员的监管、以及对于患者的隐私保护、远程诊疗以及相关法律责任判断等问题。虽然远程诊疗可以帮助老年人解决一些看病问题,为他们的诊疗带来便利。但由于现在正在处于试点阶段,对于基础设施以及老年人是否同意等方面还需仔细研究。

(五)智能化养老服务对老人情感的影响

现代社会普遍出现的问题就是空巢老人的问题,因为年轻人忙事业无暇顾及老人,以至于老年人的生活枯燥,没有人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生理需求,他们的需求的不到满足,可能就会出现相应的法律问题。《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此条款可以说是我国法律对于精神赡养的规定。所以作为子女应当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精神物质保障。但由于子女工作忙,现在一些智能机器人的发明与应用,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有了重要改变。智能机器人可以陪伴老人聊天,记录老人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多方面的娱乐项目,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在保障老人健康的情况下,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为他们的生活添加乐趣,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保持老年人的智力情况,充实老年人的生活。既减少了法律纠纷,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丰富的晚年生活。

二、我国智能养老社区服务法治实践的展望与对策

(一)加强智能养老的法制化系统管理

通过“互联网+智慧社区”对于养老服务做出系统化的法律规范,减少因信息分散导致的法律问题,把老年人的信息集中管理,加强系统的安全管理,保障老年人的信息得到安全的管理。将老年人的个人信息通过系统进行整合、分类,把类似的老年人归为一类,统一管理,通过大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将老年人的信息共享到相关部门例如执法部门、医疗部门、政务部门以及社区,通过信息共享,实现老年人信息及时得到更新,既方便相关部门的工作,也方便老年人办理业务。社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智慧社区”系统让智能物流进社区,为老年人送去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等一些生活用品,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吃到健康有机的食品,享受到便利细致的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智慧社区”系统建立老年人应急救助服务,在老年人出现身体不适时,可以及时反应到医疗部门,让老人得到及时治疗。还可以开通家政服务,精神娱乐等项目,让老年人有一个开心,健康的晚年生活。真正做到“让老人生活的舒心、安心;让老人子女放心、省心”。

(二)强化智能养老服务的信息系统

强化智能养老信息服务系统,以信息系统作为基础,把互联网技术、传感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应用到养老服务当中去,将老年人的信息系统化管理,并将它们共享到各个服务部门,简化流程,从一个入口进入直接可以看到老年人的详细信息,结合AI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等等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测,通过数据实时分析,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传输到系统当中,并自行分析为老年人制定相应的健康计划。再将信息技术分享到子女、社区、医疗机构,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这样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快捷舒适的服务,也加上了对老年人信息的管理,避免法律问题的出现。

(四)加强智能养老的法律法规

加强智能化养老的监管制度,必须建立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例如智能家居使用的规则、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法律法规、远程诊疗的相关法律等,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以及生活中若出现的法律问题,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强化国家智能养老实验基地,根据实验基地实行结果推进智能化养老服务进程,提高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智能化养老服务管理单位,实际负责关于智能养老的建设和未来规划。针对智能养老服务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简化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审批流程,鼓励老年人加入智能养老科技研究的对当中,以自身的实际经历为基础,提供相关的信息,深入研究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情感需求,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确立养老服务科技研究的方向和法治建设的方向。做到真正了解老年人的需求与想法,真正保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打造健康的、舒适的晚年生活。

总结: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的一大难题,通过智能化与法制化的结合可以为养老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和服务措施,让智能养老有法可依,实现管理、人才和服务的专业化,完善智能养老服务内容等多方面措施,进一步健全老年人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品质,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让老年人真正的享受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终。


参考文献:

[1] 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线上发布会.2020.

[2]史宇航:《数据的法律属性与保护模式》,《网络信息法学研究》,2019年第1期.

[3] 成海军.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分析与未来展望[J].新视野,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