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消费经济 > 经济与法 >

西藏传统民俗文化法律保障路径研究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2-05-16    阅读:1381 次  选择字号:T|T

周健华    西藏大学政法学院     西藏  拉萨    850000


摘要:西藏地区各民族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在生产、饮食、居住、人生礼仪、服饰、节日、游艺等方面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本文将对西藏节日文化、游艺习俗、居住文化和服饰文化这四类民俗文化的法律保障路径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期助力我区民俗文化保障事业的法治化进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法律保障


民俗是生活于某一特定地域的民族或族群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习俗惯制。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西藏民俗文化的外延又可具体划分为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居住文化、婚俗文化、生育文化、葬俗文化、信仰文化、节日文化、家具文化和游艺文化等。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民俗文化都适合用法律途径加以保护。经过调研、比较和遴选,我们认为西藏民俗文化中的节日文化、游艺习俗、居住文化和服饰文化比较适合用法律的手段进行保护。以下逐一对此四种民俗文化的法律保障路径加以阐述,以期助力我区民俗文化保障事业的法治化进展。

一、西藏节日文化的法律保障路径探究

节日文化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汇聚着一个民族政治、经济、宗教、社情等的文化事项。西藏的节日文化呈现出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特点。就国家法定节假日而言,国务院办公厅每年都会发布关于下一年度关于节假日安排的通知,诸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8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虽然此通知并没有以部门规章或者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形式予以固定,但是国务院办公厅以通知这种行政指令的形式予以公示,也可以彰显一定的公信力与执行力。由于缺乏相关节假日立法的相关上位法依据,所以与节假日地方性立法不能进行创制,否则就会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相关法律规则。遂建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也以区政府办公厅的形式对我区影响力较大的民族节日发布相关类似的通知。

二、西藏游艺习俗的法律保障路径探究

游艺是人们的娱乐方式,它可以消解人们的疲劳、枯燥与压力,以求得内心的愉悦与平衡。一般来说,游艺习俗包括民间竞技和民间游戏等活动。藏族的游艺形成了以骑射、角力、棋艺、田径等为代表的综合性娱乐方式。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其第6条规定:“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第15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提高”。由此国家对发展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重视与体恤,此外《体育法》中关于国家支持发展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规定为我区相关地方性立法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上位法依据。目前,我区尚未颁布关于保护西藏游艺习俗的地方性立法,遂建议西藏自治区人大和政府积极推进该领域的地方性立法,诸如《西藏自治区发展民族体育事业条例》或者《西藏自治区发展民族体育事业管理办法》。该《条例》或该《管理办法》应重点突出发展民族体育项目的基本原则、经费来源、推进主体、秩序维护、项目类别、奖励办法、法律责任等具体相关事项。还应特别注意该《条例》或《管理办法》不得与《体育法》等上位法规范相冲突。

三、西藏居住文化的法律保障路径探究

在广袤的青藏高原,矗立着风格多样、形式各异的民居。对西藏居住文化的保护的主要途径在于依法定程序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的规定:“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由此可见,一旦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申报审核成功,将获得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多方面的主动保护和资金支持,这将大大促进我区的居住文化的保护工作。此外,该《条例》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申报的主管单位,协同单位、审核主体及申报程序都做了细致的规定,直接适用即可,并不需要特别的地方性立法予以配合,所以并不需要创制西藏相关的地方性立法。值得一提的是,我区在适用该《条例》申报历史文化名称、名镇和名村时,可以邀请内地相关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专业申报团队来做经验报告,方可接触更加细致的行政许可程序和申报经验。

四、西藏服饰文化的法律保障路径探究

藏族服饰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相关规定,民俗服装的设计如果具有独创性,其就具有美术作品的属性,一经作者完成即具有相应的版权与著作权,非经作者或设计者允许,不得擅自复制与仿照。由此规定可知,提高西藏民俗服饰设计师的法律维权意识是对民俗服饰的本身价值的尊重。此外,如果西藏民俗服饰的设计、制作过程符合传统手工艺的特征与流程,则可以依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相关要求与流程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申遗成功,申请国和相关缔约国将对遗产各个方面进行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 (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 和振兴。因此,西藏民俗服饰文化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法(国内法)和国际公约(国际法)两种路径加以保护。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西藏传统民俗文化汇聚着一个民族政治、经济、宗教、社情,西藏传统民俗文化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立明.西藏民俗文化[M].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版。

[2]李文阳.关于国内民俗文化传承保护的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3]刘雪凤、王家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综述[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1卷第2期。

[4]刘坤梅、旦珍.节日活动与地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展现——基于拉萨雪顿节的调研[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33卷第2期。

本文系2017年度依法治藏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拉萨传统民俗文化法律保障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YFZZ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