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当代海洋题材瓷画审美拓展与意义探究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2-04-18    阅读:1039 次  选择字号:T|T

熊 军     景德镇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摘要:海洋题材瓷画以海洋或海洋相关事物为表现对象,其源头可追溯至宋代,并在历代形成自身特色。当代海洋题材瓷画在传统基础上全面拓展,在审美内容上极大丰富,在风格、空间、材料等审美表现上独树一帜,对于拓展传统美学表达、象征时代审美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当代海洋题材瓷画;审美拓展;审美意义


0 引言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家,对陆地文化的推崇使得海洋题材在中国绘画艺术中一直都处于薄弱地位,于中国瓷画中也不例外。尽管自古以来,海洋题材即作为中国瓷画的表现内容之一,但却是受到长期忽视的类型,在学术研究领域中,也从未将海洋题材纳入到研究视野之内。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今天,瓷画艺术创作已经进入到多元化的自由创作时代,早已突破了含蓄的内陆气质而具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海洋题材           瓷画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当代瓷画的审美拓展方向,因此,正视海洋题材瓷画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具有非常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1 海洋题材瓷画历史演变概述

海洋题材瓷画指的是以海洋或海洋相关的事物为表现题材的瓷画,从类型上说,它可以是中国画风格的,也可以是油画风格的,而从内容上来说,它可以表现海景、渔民和海洋动植物等等,而从材料上划分则更为丰富,可以是釉上彩、釉下彩、青花和高温颜色釉等,因此,海洋题材瓷画风格多样、内容丰富,适合于各种陶瓷绘画表现。

最早的海洋题材瓷画可以追溯至宋代,在宋代各窑中,海洋纹饰是一种较常见的装饰纹样,其大多描绘为波浪汹涌的海浪形式,通常被称为海水纹。海水纹的源头则可以追溯原始陶器以及原始青瓷中,其已经出现了类同于海水纹的水波纹。宋代海水纹以吉州窑白地褐彩海水纹最具代表性,浪花层叠、气势磅礴(如图1)。元代时,海水纹也是常见题材,在元青花中多有表现,并且出现了与白马神兽相配合的纹饰,称之为海马纹。

图一宋代吉州窑海水纹炉

进入明代以后,海水纹、海马纹等仍是瓷画纹饰中的常见题材,并且在海洋题材上有了新的变化。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盛行在密布的海水纹中描绘山崖,称之为海浪仙山,又可称之为江崖海水或福山寿海。明代海浪仙山与宋元时期的海水纹、海马纹等的装饰图案化特点相比,更具有绘画性,陡峭的山崖在汹涌的海浪中矗立,更具真实性,可以看作是中国海洋题材瓷画的真正形成与成熟。这一题材的兴起显然是受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明代早期面向海洋、胸襟开阔的标志。明代中晚期,海浪仙山题材得到延续,但因帝王气质的差异,其恢宏壮阔气势却荡然无存,只延续了庸俗的吉祥之气。

清代海浪仙山题材瓷画继续得到传承,因瓷画工艺技法的迅速提高而描绘更为精致和工细,在仙山上出现了蟠桃,使福山寿海的寓意更加具体化。清代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变得空前密切,而陶瓷艺术品是最受西方国家欢迎的中国商品之一,外销的兴盛使得西方化的海洋题材瓷画开始出现,特别是在广彩瓷中,吸收了西方油画技巧的海洋题材瓷画颇为常见,其中以帆船题材为最多,以迎合西方人的审美观,然画风华美柔媚,并无劈波斩浪之气魄。进入清末民国时期以后,内敛型的文人瓷画占据了主导,海洋题材瓷画没有获得新的发展。

建国以后,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海洋文化开始受到关注并大量表现于当代艺术创作当中,海洋题材在中国画中开始萌生,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争取其独立画科的地位,而与此同时,海洋题材瓷画也蓬勃兴起。在新时期兴起的海洋题材瓷画既源于传统,又与现代海洋画热潮紧密相关,体现出当代瓷画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审美追求与理念,是在这种新的理念下所进行的艺术与工艺技法开拓变革的结果。


2当代海洋题材瓷画审美拓展

2.1当代海洋题材瓷画审美内容拓展

从海洋题材瓷画的历史发展来看,其在过去大部分时期内以海浪仙山为主,体现的是非常浓郁的民间吉祥审美文化内容。这一传统审美内容在当代自然显得与时代审美风尚格格不入,在新的时代下,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当代海洋题材瓷画内容更为丰富多样,而海洋题材瓷画家能够轻松地前往海洋地区写生采风,从而使创作内容更为鲜活与生动并富有情感。海洋题材瓷画所包含的内容繁多,笔者依据中国画传统分类,大致将海洋题材瓷画划分为海洋题材山水瓷画、海洋题材人物瓷画和海洋题材花鸟瓷画三大类型。这三大类型可以基本涵盖海洋题材瓷画的所有审美内容。

海洋题材山水瓷画或可称海洋风景瓷画、海景瓷画,其以宏观的构图来整体描绘海洋景色,由壮阔的海面、海上或海边礁石、海岛、海滩以及民居、航标、船只等各种要素组成,共同组成一幅壮观的海景画面,主要从宏观视角展现海洋的自然审美形态;海洋题材人物瓷画以表现海边渔家生活、生产场景为主体,主要展现海洋的人文审美形态;海洋题材花鸟瓷画以表现海洋动植物为主,以海洋或海滩作为背景,描绘海洋生活的各种动植物,如海鸟、海鱼以及各种海兽等海洋动物,椰树、海藻等各种海滨或海洋植物,是以微观的视角展现海洋的自然审美形态。

2.2当代海洋题材瓷画审美表现拓展

从审美表现风格上来看,当代海洋题材瓷画大致可分为简约风格和工细风格两大类型,简约风格以具有写意化的笔法进行描绘,对海洋元素进行提炼与概括,具有强烈的意象性效果,以营造类同于中国水墨画的悠远意境为主,表达传统的审美意境,而工细风格则是以较为写实的笔法描绘物象,具有真实客观的审美感受,借鉴大量的西方写实油画技法。如图2,作者以类同于中国画的写意笔法描绘海神及与海洋相关景物,营造出一种具有民族风情的浪漫意境。

图二《海神》 张传斌作

从审美表现空间来看,当代海洋题材瓷画大多注重空间的深度表达,以三维空间的方式立体化呈现海洋的壮美,引入西方绘画的空间表现手法,如透视和光影手法等,有的则利用釉彩的自然晕染与融合来丰富空间的表现,有的海洋题材瓷画则关注于装饰性表现,以平面构成方式来布局画面,既具鲜明的现代审美感,又有一定民间审美气息。如图3,作者以极具装饰意味的平面构成手法描绘海边少女和海洋景象,富有现代设计意味,同时又颇具民间文化色彩。

图三《锦瑟年华》 张秋菊作

从审美表现材料来看,当代海洋题材瓷画大都以釉上彩表现为主,主要为易于操作和色彩明快丰富的新彩为主,也见釉下彩和青花表现,审美趣味各不相同,而有的则采用高温颜色釉来进行表现,特别是写实性表现。如图4,为笔者采用高温颜色釉为材料,以写实油画来表现海洋的壮美之景,显示出当代海洋题材瓷画在材料审美上的突破与拓展努力。

图四《踏歌》 熊军作

3当代海洋题材瓷画审美意义

尽管海洋题材瓷画具有漫长的演变发展史,但其真正兴起为引入关注的瓷画类型还是近些年的事情,它不仅仅体现了当代瓷画艺术家对海洋文化精神的追求,透过海洋物象我们还可以看到海洋题材瓷画创作者深层的审美追求与探索,体现出突破传统的开拓精神,具有重要而积极的审美意义。

当代海洋题材瓷画完全不同于传统海洋题材瓷画对吉祥意味的审美追求,给人以与传统审美迥异的感受,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强烈视觉冲击,其所包含的海洋审美特质是过去瓷画艺术中所缺少的,与表现内陆题材的瓷画艺术所包含的审美特质完全不同。当然,这并非说海洋题材瓷画无法表达传统审美观,相反,其完全具备表达传统美学精髓的能力,只是在审美视角与表现上与传统内陆题材瓷画艺术有所差异。当代海洋题材瓷画能够通过对海洋环境的渲染与升华衬托出具有文人气息的悠远意境,表达出平静淡泊的情怀,也能够以装饰性审美表现和渔民生活来体现民间审美,传统的“天人合一”美学思想在当代海洋题材瓷画作品中也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当代海洋题材瓷画并非因表现海洋而脱离了传统美学,相反,传统审美仍是当代海洋题材瓷画最重要的审美追求之一,只不过是以一种新的形式来诠释传统美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传统美学表达的延伸与拓宽。

中国传统瓷画从总体上来具有内敛含蓄的审美气质,这是与其封建文化属性所密不可分的,而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精神除了保持其固有的儒家文化内敛特质以外,更需要的是宽广博大的胸怀和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需要新的审美精神来表现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而当代海洋题材瓷画的蓬勃兴起、应运而生,恰好契合时代的精神需要。当代海洋题材瓷画创作者通过作品歌颂和赞美大海的博大雄浑、宽广无私、昂扬奋进、拼搏奉献的精神品质,借以激励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凝聚成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巨大力量,因而,其所蕴含的审美精神与时代脉搏共同跳动,代表着我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在这个意义上,当代海洋题材瓷画可以说是我国新时期新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当代海洋题材瓷画既完全突破了传统海洋题材瓷画审美意义的局限性和狭隘性,走向多元化全面发展的舞台,更以一种新的审美方式挖掘传统审美文化,并紧跟时代审美精神前进方向,而在未来,随着海洋题材瓷画的进一步发展,其审美意义与价值还将进一步凸显。

图五《晴·海》 熊军作

4高温颜色釉海洋题材瓷画的实践探索

以高温颜色釉为材质的海洋题材瓷画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种类型。高温颜色釉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装饰材料,自古以来在陶瓷装饰中并不作为具象描绘材料,而仅仅是以意象性的釉色之美而取胜。近年来,以高温颜色釉作为瓷画装饰材料的创作方式已经蔚然成风,笔者也对高温颜色釉瓷画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探索。运用高温颜色釉来表现山川、人物、花鸟题材的做法已经非常普遍,而笔者则另辟蹊径,采用高温颜色釉进行海洋题材瓷画的创作活动。如图4、图5为笔者创作的高温颜色釉海洋题材瓷画作品。

海洋一望无际、波涛汹涌,浪花的飞溅和海浪的涌动毫无规律可循,可高温颜色釉恰恰也是一种在窑炉烧成中发生各种不可预知变化的材料,这使得二者具有了明显的相通者,笔者以蓝色高温颜色釉为主,在烧成中自由地涌动、晕散,形成了偶然性、随机性的肌理效果,以此来表现变化莫测的海浪以及天空。为了表现海浪中飞溅的白色浪花,仅仅以传统留白的方法是难以表现的,笔者采用了填涂白色泥浆的方式,运用泥浆的质感和色泽很好地表现出白色浪花四处飞溅、奔涌的效果。而为了表现浪花激腾的壮观景象,笔者采用深色高温颜色釉表现海边礁石,礁石的坚固、深沉与海浪的灵动、明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上述工艺方式所创作的高温颜色釉海洋题材瓷画,具有与风景油画相通的艺术效果,画面气势磅礴,富有空间层次感和纵深感,丰富的光影效果和随机形成的浪花,如同真实的海洋被定格于一瞬间,形成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5结语

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尽管海洋题材瓷画已经颇为常见,但仍是一个新兴领域,其在以内陆题材占据绝对主导的瓷画艺术中,以涉海性特征而在当代瓷画艺术中独树一帜。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陶瓷艺术理论界还没有对海洋题材瓷画进行界定研究,这种边缘化的生存状态显然不利于海洋题材瓷画的继续成长与完善,当然,笔者相信,当代海洋题材瓷画与传统审美的血脉相连,与时代精神的共同呼吸,其重要意义终将为陶瓷艺术界所认知,也终将会被纳入研究视野中而在今后的发展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陈润民.宣德青花海水纹双耳三足炉[J].紫禁城,1990(04):30.

[2]李冬.感悟中国海洋绘画研究发展的意义[N].中国海洋报,2007-10-12.

[3]冯智军.海洋绘画——中国画的新课题[N].中国文化报,201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