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消费经济 > 发展战略 >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建设研究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2-02-28    阅读:1171 次  选择字号:T|T

李苏霞     北京唐人祥商贸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3


摘要:特色小镇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一个有意义地探索。在政策等因素的利导下,特色小镇建设呈现出爆发之态。本文就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建设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就其前期探索中所出现的产业单一、市场活力不足;核心产业特色不足,主题不明确等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出了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建设出路,在未来的发展中,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建设者们可以从结合三农发展要求提振乡村经济、完善特色小镇的政策制定和布局、丰富相关产业助力特色小镇发展等方面不断地优及,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特色小镇;产业经济学;建设


近年来,基于“农业、农村、农民”为本的特色小镇建设广受追捧,成为实现乡村内生动力增长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蓬勃发展的特色小镇已成为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农村+产业”的发展模式下,其不仅驱动了乡村的发展,更为内外动力的的交融提供了支点。而这也使得乡村发展被赋予了更为深厚的功能和希望[1]。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政府对于乡村资源资本化的一种竞逐。地方政府通过对具有资源禀赋的农村进行“特色小镇”的主导建设,通过多渠道的融资途径和现代化经营理念的加持,实现在经营和管理升级。

1、特色小镇的建设的现状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特色小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划,而是一个非镇非区的一个有着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及兼具一定社区功能的产域融合性发展平台。在对当下以旅游为特色的小镇发展模式探索中可以发现,精制型的特色小镇和复合型的特色小镇是当前特色小镇的两大发展模式[2]。这可作为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上的一个缩影。

精致型的特色小镇主要是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来实现对乡村生活空间和景观的重塑。这一发展模式有益于对于景观的高端化、浓缩化的打造,使得景区的文化意味更浓,品牌价值更为突显。这一发展模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更好地实现景区的改造及后期的经营,其在发展的前期会通过外迁安置的方式,使景区内的原有居民搬离。这一策略虽在最大的程度上实现了景区建设和经营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但开发过程中对于原住居民的剥离使得景区的文化韵味收到了极大的冲击,这就导致精致化的特色小镇开发模式极易沦为城镇居民休闲的单一性居住空间。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村民的存在和景观的融合才能够生成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人为地割裂也将导致乡村旅游的文化韵味大打折扣。在对这现状的反拨中,一些精致化的特色小镇虽采用返聘的形式让部分居民在景区内进行民俗表演,以舞台化的方式提升旅游生活的意趣,但这一方式仍无法替代农村生活的真实性,进而导致乡村旅游的内涵上与大众旅游的趋同[3]。

相对于精致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复合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本质上体现出来较大的不同。其不再要求景区规划建设中对原住居民进行外迁,而是将原住居民规划在其中,并使其能够按照一定的方式来参与到景区的经验和管理当中。这就使得景区的原真性、生活性得到了最大化的保留,能够让游览者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风情。然而这一种开发模式虽在更大程度上将利益的天平向居民多倾斜,更符合乡村旅游发展的内涵,却反向带来了投资者在景区经营管理上的难度。在对这一开发模式中所存在问题的梳理中发现,村民利益和景区利益的协调是决定景区持续化发展成效的重要内因,只有在开发中实现村民利益和景区利益的兼顾和双赢,才能够使得景区获得其自身的成长力而完成长久的发展。

2、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建设中的问题

特色小镇建设最初源于在2016年由我国住建部、发改委及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通知》下发之后,各级人民政府开始依托区域的产业特色开始了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镇建设。“体育小镇”“梁画”“药帮古镇”“标准件小镇”等一大批极具产业和文化特色的小镇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华夏大地生长开来。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20年3月,我国特色小镇的规模总数已接近1000个,而这一发展势头随着乡村振兴计划的再次发力而又进一步增长的态势。纵观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发现,许多特色小镇的发展并不均衡,同时出现了在产业特色、文化属性等方面的同质化、单一化。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产业单一、市场活力不足。部分特色小镇的规划者,只是为建设而建设,简单地将一些特色元素进行挖据,便开始了规模建设。这极容易导致特色元素的植入与当期自然、人文生态的剥离,导致特色小镇的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这一建设模式,也在后期的建设中应特色改造费用的不断加持而导致小镇建设的资源等层面举步维艰。在这样的背景下,所生发的产业本身就比较孱弱,无市场活力可言,这对于特色小镇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4]。

其次,核心产业特色不足,主题不明确。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点在于“特色”,无特色自然不可称之为特色小镇。而这一特色需要与小镇的核心产业、文化底蕴相结合,切不可以他人之特色来冠己之特色,这样极容易陷入到同质化的竞争当中。以体育特色小镇为例,在中东部省份基本都会有两到三个体育小镇建设其中,特色不突出及主题不明确是这些小镇发展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

再次,特色小镇区域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随着国家一些列文件的下发,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之音,有的大干快上造景观、炒概念,有的不具备产业基础、盲目“跟风”,有的大包大揽,把特色小镇当作融资平台。然而,没有特色产业支撑,聚不起人气,造出的新镇可能会变"空镇"。布局上的不合理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到位是导致这些小镇昙花一现的重要内因。

3、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建设出路

3.1结合三农发展要求提振乡村经济

特色小镇建设的根是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建设,是以产业的兴旺来推动乡村的振兴。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当中,应结合乡村产业兴旺的愿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文化兴农,推动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乡村的产业链条。特色小镇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只有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所融合才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生长力。在这一过程当中,一方面不能以牺牲农村的环境生态和人文生态为代价以破立新,而是应以产业的发展是否能与农村生态相共生,农业兴旺相和谐作为特色发展的重要标尺。另一方面,应对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农业发展要素进行充分地发掘,注重与农村发展需求的结合,以此来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进而让特色小镇发展变成真正的为民、利民、富民的工程[5]。

3.2 完善特色小镇的政策制定和布局

特色小镇的发展中,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制定统筹规划和各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加强各项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政府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扮好“红娘”的角色,充分地将自身的引导和落实职能向服务化发展上的转化,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构建立体的产业发展政策,调动特色小镇的各生产要素、盘活资金的注入渠道,培养产业的竞争优势。以某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为例,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借力冬奥而使得资源优势得以转换,通过标准化赛道、四季滑雪场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逐步打造了区域冰雪运动的核心生长地,实现了体育与旅游的完美结合,成为了区域最富盛名的冰雪运动小镇之一[6]。

3.3丰富相关产业助力特色小镇发展

生活富裕可以说是特色小镇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目标。特色小镇要发现就要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指标,为农民增收创益。对于特色小镇而言,其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其应能提供以围绕特色产业为核心的生产、销售及售后等一系列的服务。同时,与特色小镇发展相关的运输、餐饮、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服务都需要作为特色小镇建设中不可获取的元素进行开发建设。丰富的相关产业才能够使得特色小镇的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提高,也只有这样特色小镇的发展才能够在一个大的生态当中得到涵养。丰富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应将为特色小镇吸引更多的人流,实现小镇特色产业+多元服务的发展定位,能够在更多程度上延展服务的链条,扩大就业的机会,进而实实在在地增加农民的收入[7]。

3.4深化特色小镇发展中的集群优势

当前,在特色小镇的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便是在产业特色和文化内涵建设上的同质化。随着小镇建设发展的规模上升,特色小镇要想在发展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其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就显得尤为地关键。而这一核心竞争力的最根本要素便是其核心产业,核心产业的高、精、新、独、厚等特质,将直接决定了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高度。同时,在这一过程当中,以应逐步地要将特色小镇的发展向产业集群方向上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其可视为特色小镇发展的进阶阶段。以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呼应,使得区域经济中萌生对特色小镇发展更多的资源助力、产品助力及服务助力,以集群化的优势来巩固产业小镇发展的地位。

4、结束语

随着乡村振兴计划的再次发力,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将迎来一轮新的机遇。在这一发展的过程当中,应有效地避免在探索前期所出现的产业单一、市场活力不足;核心产业特色不足,主题不明确;特色小镇区域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相关规划和建设者应确立特色小镇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理念,在发掘和利用“本土”资源、生态和文化上下功夫,围绕这些“本土”资源、生态和文化做大文章,不断改善产品有效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本地人参与,在完善特色小镇的政策制定和布局、深化特色小镇发展中的集群优势等方面做好文章,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其适.浙江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资本支持体系建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20,42(4):51-55.

[2]陈晓娟.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7):30,131..

[3]居岩岩.推动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评《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14):93-94.

[4]王健.广州特色小镇的生态文化品牌建设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20,(4):18-19,88.

[5]赵艳,陈玲.西安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8):110-111.

[6]孟铁鑫.农旅特色小镇的内涵分析和建设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12):88-89.

[7]胡翠霞.休闲旅游与农村特色小镇建设的对接研究[J].农业经济,2019,(1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