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藜麦产业特色发展区域简述
田晓珍 天津泰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藜麦收到了广泛的关注以及人们的欢迎,藜麦产业也逐渐得到较快的发展。本文则论述了当前我国的国内藜麦发展的特色区域分布情况,重点论述了山西和青海的发展概况,力求更好地推进藜麦产业的进步。
关键词:藜麦;产业;区域;特色
引言
藜麦又称南藜麦、藜谷、奎奴亚藜等,一年生藜科藜属植物,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特性,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迷路等中高海博山区,生长范围约为海平面到海拔4500米左右的高原上,最适高度为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或山地地区。具有5000-7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传统食物,被称为丢失的远古“营养黄金”、“超级谷物”、“未来食品”和“素食之王”,古代印加人称之为“粮食之母”。1980年代藜麦被美国宇航局用于宇航员的太空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基本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并将2013年宣布为国际藜麦年,以促进人类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1、藜麦发展特色区域
1.1山西省静乐县
(1)产业发展整体情况
静乐县于2011年在娑婆乡引进藜麦试种成功,至2018年底,全县藜麦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平均亩产在300斤以上。2019年,静乐县依托与山西省农科院的“院县合作”机制,在娑婆、赤泥洼等乡镇建设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000亩;配合优种推广、膜侧播种、渗水地膜、配方施肥、机械化穴播、无人机防控等“三新”技术,辐射带动全县藜麦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率提升至53%,农户从事藜麦种植劳动强度大幅下降,种植效益较往年提升10%。
(2)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情况
藜麦作为静乐县特色优势产业,在种植、加工、销售、品牌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先列。根据藜麦的生长习性,全县适宜发展藜麦种植的耕地面积约15万亩,全县14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具备种植条件。近年来,静乐县培育规模较大藜麦加工企业6个,年加工转化能力约为1500万斤,年销售收入可达6000万元。2015年,由山西亿隆藜麦公司发起组织制定,在长春举办的藜麦产业高峰会议上国家粮标委正式颁布藜麦米国家行业强制性标准,标志着藜麦生产正式有了行业标准,可以申请QS认证,也可以在国内外正式上市销售;2016年9月,华青藜麦公司搭载神舟11号飞船进行了藜麦太空育种试验;2016年10月,忻静藜麦公司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成为忻州市首家上市的农产品企业。
(3)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情况
2013年,静乐县达到10000亩的种植规模,静乐成为南美、美国之外世界第三大种植区静乐县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藜麦之乡”称号,并举办了首届“静乐藜麦节”,参加了玻利维亚在北京举办的藜麦巡回展活动;2017年,“静乐生活”牌藜麦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首届“静乐藜麦摄影节”在段家寨乡成功举办;2018年,静乐县省级杂粮(藜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正式获批,静乐藜麦通过“中国生态食材”认证。
山西省藜麦不仅仅以原粮形式上市,而且出现了一些加工产品,如挂面、面粉、饼干、酒等副食品,在一些高档大饭店也能品尝到用藜麦开发的佳肴。山西省先后涌现出五台山天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华青藜麦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山西亿隆藜麦开发有限公司、忻静藜麦公司等,这些企业有专用品种、专用商标和大型加工设备,产品种类多、档次高、效益好,产品主要销往广州、上海、深圳等地。
1.2甘肃省天祝县
为探索优越的藜麦种植区域,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相关科研人员多次来到天祝藜麦基地考察,发现了天祝“中国青藏高原—河西走廊高原藜麦适种带”,认为天祝藜麦从内质、品相到产量,均优于国内其它地方所产,是国内藜麦种植的黄金地带。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后,2018年将种植面积扩大为3.8万亩,一举成为全国集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
2018年3月,远达集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成立中藜麦联合研究中心,在藜麦粮食、饲草、蔬菜科研、多方向产品深度开发、种质资源培育等方面展开了高水平合作。在中国作物学会藜麦分会的指导下,远达集团倡议联合西部地区近40家藜麦产学研单位,发起成立中国西部藜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18年11月11日,天祝县被(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正式誉名为“中国高原藜麦之都”。
目前,甘肃天祝县已培育甘肃纯洁高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甘肃格瑞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注册“一年一穗”藜麦商标,种植藜麦的专业合作社达到67家,带动松山、大红沟、安远、哈溪等13个乡镇790户种植藜麦6.4万亩,约占到全国种植面积的40%左右,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4户种植藜麦2.22万亩。
2017年,天祝县推进“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甘肃远大投资集团公司,带动贫困户发展藜麦产业,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造血”能力。同年,该公司在天祝县南阳山片移民安置点试种藜麦5000亩,秋收亩产达150公斤,总产值达600万元。这为天祝县今后发展藜麦产业提供了宝贵经验,更让全县广大农牧民看到了致富的新希望。
2、青海省海西州藜麦区域发展特点
截至2018年,海西州藜麦种植面积达1733公顷。2019年海西州全州藜麦种植面积3000公顷,预计产量达1万吨,现有加工企业10余家,已建成8000吨加工生产线,开发出的藜麦挂面、藜麦酒、藜麦罐头、饼干、奶昔、营养粥等10余种系列产品已正式出口美国,并与盼盼集团、娃哈哈等国内大型企业签订购销协议。
青海海西更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最适合种植藜麦的地方,从藜麦的产量和品质都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产地,青海省海西州被授予“中国藜麦之乡”的美称。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与藜麦原产地环境相似度高
藜麦的原产地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维多利亚、厄瓜多尔和秘鲁,喜耐“高冷旱”(高海拔、冷气温、盐碱旱地)的作物。从海平面至4000多米都有分布,而用于食用的优质品种主要种植在安第斯山海拔3000米以上,降雨量在300毫米的高海拔山区,而在我国青海种植藜麦的主要地区是也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降雨量在300毫米的柴达木高山盆地(如下表所示)。
表2 藜麦年降雨量对比表
2.2国外引种,科学培育
得天独厚的环境地理优势让更多农业专家和当地政府官员有了在海西州栽种藜麦的强烈想法,并于2012年在德令哈地区和格尔木地区进行藜麦种植试验,分别进行了32个品种和39个品种的不同试验,成功选育出适合德令哈地区种植的6个品种和适合格尔木种植的10个品种,经过一年的引种和适应性栽培,藜麦在海西最高长至1.8米,单株产量最高57.5克,其生长高度、产量等均超过在原产地(玻利维亚)和美国的种植,也使得青海海西的藜麦产量稳居国内前茅。
2.3工业荒地,天然净土
海西位于青海省的西部,大部分地区都在素有“聚宝盆”美称的柴达木盆地内,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矿产资源富集,但由于勘察开采技术的相对落后和不完善,依然是一片工业荒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自然环境天然而纯净,所产藜麦产量高、营养价值也高与其他产地。
参考文献
[1]孙宇.基于数据分析的藜麦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