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摆脱资源依赖发展模式的对策
杨晓蕾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 300387
摘要: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是资源大省,尤其是煤炭大省。资源曾一度促进了山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导致山西经济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本文依据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基本理论,总结了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对策。
关键词:山西经济转型;资源依赖;可持续发展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产业主导着山西的经济发展,这也成为了制约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煤炭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开采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来说,具有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危害。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经济背景下,仅仅依赖资源型的产业并非长久之计。
1、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
1.1资源型经济使山西陷入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的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就是从煤炭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始的。但是,山西省依赖资源型产业所带来的高回报长期投资于资源型部门,而资源型部门除了自身投资外,对其他产业的投资范围有限,导致其没有良好的生存空间。同时,对于具有溢出效应和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高产资源部门对当地消费品的需求拉动十分疲软。例如,煤炭产业对于需求的拉动能力非常有限,无法拉宽产业链,无法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的价值,也无法拉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最后导致山西的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模式。山西长期处于这样的畸形发展之中,导致经济持续下滑,最终陷入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1]
1.2经济转型中内生动力和后续发展能力不强
首先,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不够稳定,经济放缓,市场需求疲软,给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带来了巨大的外部压力。另一方面,山西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发达城市距离相对较远,经济体系比较封闭,不易形成较多的替代性产业,无法繁荣发展。山西的经济转型中,内生动力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山西省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使得经济发展的环境不断恶化,从而导致成本增加,在产业间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又因为资源型部门的转型升级成本较高,人们不愿意牺牲短期利益去换取转型升级后所带来的长期经济效益,这样便抑制了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
后续发展能力不足也是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行业采取的限制措施以及政府政策措施或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都会影响经济转型的进程。[2]
1.3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的社会层面制约因素
首先,在传统的经济发展中,GDP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好坏的最主要指标,因此盲目追求资源产业带来的GDP而无法摆脱煤炭资源对山西经济发展的束缚也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帮扶上也存在缺位。因为循环经济在前期存在资金需求多、周期长的特点,需要产业部门有充足的资金来提供保障。这也要求政府在相关政策的制定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3]
最后,有关资源型经济的法律制度,大多以事后控制为主,对于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和监管存在明显的缺位,因此,有必要重视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2、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
2.1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健全的转型体制,全力推进能源改革,实行新兴产业的培育计划,完善好产业转型升级机制。因此,在低碳背景下,山西的转型发展应结合国内外的资源转型经验,不断创新,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实现从单支柱产业结构向新型多维度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转变。[4]
2.2煤炭产业链的纵向发展
山西在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从属地位,是下游产业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供应商。因此,山西资源型经济要想实现转型升级,就要向终端消费品市场延伸,拉宽拉长传统产业链。当前,新型科技不断发展,国际国内能源技术改革正脱颖而出。山西也正密切关注科技前沿,增加创新和技术人才力量,加大高新技术引进和研发资金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崛起。
2.3充分发挥其他产业优势,补齐新兴产业短板
非煤产业是山西经济发展的短板,但也意味着其他产业在山西的转型发展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山西走出“资源优势陷阱”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山西省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在发展其他产业时,要充分发挥山西的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的新型能源产业;紧跟时代步伐,与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发展经济,加快补齐新兴产业短板。[5]
2.4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山西作为资源型地区,其发展只有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绿色循环发展。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即要在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保持经济总量的持续性发展。我们要对资源开发地区进行有效的保护修复治理,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增强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实现资源的绿色再循环利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使绿色富民惠民。[6]
结束语:
总之,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经济已成为各国及各地区追求目标的趋势下,山西资源型经济必需进行转型升级,要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实现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参考文献:
[1] 杨建慧.关于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路径的思考[J].前进,2017,(2):46-48.
[2] 宋园莉.山西煤炭资源转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2.
[3] 高冠群.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山西煤炭产业转型跨越发展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3.
[4] 韩芸,柏婷.新常态下山西转型发展的新路径[J].前进,2015,(2):22-24.
[5] 张云,张临山.山西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寻求突围[N].山西日报,2016-1-5.
[6] 李孝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理论渊源[N].江淮论坛,2019-1-5.
作者简介:
杨晓蕾,女,山西,汉族,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