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消费经济 > 发展战略 >

海绵城市在市政规划中的体现初探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1-10-26    阅读:1087 次  选择字号:T|T

李梦阳 1    黄东宁2     1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2.中电建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建设,以此来不断满足城市人口增加而产生的需要。但是,由于城市规划设计的不完善,城市内内涝的现象频发,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同时对水资源也是一种严重的浪费。随着海绵城市这一理念的提出,将可以很好地应对现阶段存在的内涝问题,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规划;应用


1 引言

中国城市化建设速度在不断加快,有效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与科技的良好发展,与此同时,也伴随着气候异常、环境污染加剧和供水不足问题。因此,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但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并非轻而易举,必须正视建设海绵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全面优化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

2 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

城市规划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需要结合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这样就导致在城市规划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建设。此外,城市在一些气候天气的条件影响下,在特定的季节会出现干旱或者内涝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城市的生产以及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损害。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规划方式,它所遵循的理念是生态优先,最大程度地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充分地将城市当中的灰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进行深度融合,从而能够促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进行吸水储水,进而可以有效地破解城市目前的内涝和干旱等问题,还能够提升城市雨水的储存能力、渗透能力以及净化能力,最大程度地让雨水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将城市的生态状况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3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原则

3.1 结合城市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城市是当地居民在一定的地理、气候、历史环境中建立起来的生活、工作、活动空间,因为城市各有不同,所需水资源规划部署工作自然也就不同。利用海绵城市理念时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生态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保证海绵城市理念运用的合理性。

3.2 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

生态优先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原则,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可能受到的影响,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时会用到一些吸水及保水、净化水装置和技术设施,必须结合城市生态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保证城市生态安全。

4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

4.1 对城市生态海绵体进行科学改造

一些城市本身并没有天然海绵体结构,可以积极采用人工建设及改造的技术形式进行海绵体的构筑,在城市规划中要综合分析城市的现有情况,对城市中水资源进行科学调配,建设湿地公园对城市污水进行净化与多余水分存储,以保证其海绵效应。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进行海绵理念及结构建设时,首先,要积极做好人工园林及绿地系统的优化建设,保证城市对于污染物能够进行有力消减与控制,防止城市水污染问题及洪涝的危害。其次,应做好水系统的科学建设与调整,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特点与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自然水体调节能力优化,并将海绵城市设施中收集的雨水等运用到城市园林及绿地的灌溉中,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效果,积极扩大城市透水面积。

4.2 建立湿地公园

一个性能完备的湿地公园能够为海绵城市提供最大限度的运行保障,是海绵体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从而使湿地公园内部的不同种类生物之间达到一种生物系统的平衡状态。而且,由于光照条件会将湿地公园所蒸发出来的水分凝结起来,进而形成降雨,这也产生了循环效应,推动海面体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在建立湿地公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避免出现生态污染的现象。

4.3 做好雨水集中性排放设计工作

在设计雨水集中性排水系统时,应注意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加工处理。中国是世界贫水国家之一,西北地区经常缺水,南方部分城市却在雨季会陷入雨涝灾害的困境,对此,应该对雨水进行集中排放与必要收集以及加工处理,最终,将经过处理的雨水用于洗车、浇灌绿化植物和农作物等,从而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在雨涝防洪线工程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根据区域自然环境合理规划雨涝防洪线工程施工规模。目前,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气温升高、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致使国内部分城市频发暴雨天气,降水量剧增,很容易诱发雨涝灾害与洪灾,对此,必须适当加固城市雨涝防洪线工程,改善管线质量,根据本地流域面积规划防洪线工程规模,同时,要不断改善防洪排涝设施。

4.4 巧妙运用微地形

基于海绵理念,巧妙利用场地微地形,对建设场地进行竖向设计的优化,根据地形的起伏变化特点,促使洼地与高地相互结合,结合具体情况,运用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等系列海绵措施,利用场地资源,实现对雨水的吸纳和蓄渗以及缓释。利用现场的植物和鹅卵石等,实现对雨水的缓冲以及净化,进而减少雨水径流污染,优化生态环境。结合城市景观规划方案,种植本土植物,营造具有本地人文特色的景观,并且形成植物缓冲带。利用缓冲带,将富余的径流雨水,利用斜坡底端设置的排水渠道,将雨水汇入到明渠,在排水道表面设置1层鹅卵石,用于雨水净化以及缓冲,以此缓解雨水管道压力,全面提高明渠水生态环境整体质量。整个公园规划设计,巧妙利用微地形,通过优化竖向设计以及排水系统设计,实现对地表水的有效疏导,利用道路排水管沟,将水排向明渠,进而减少排水管的使用量。

5 结束语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发展中水资源分布与流转的现状,同时还要综合分析城市现有的水资源需求情况,为城市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的水资源调配规划,进而保证城市发展的合理性,为更加美好的城市未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钱伟.海绵城市在市政规划中的体现初探[J].居舍,2019(19):6.

[2] 张新虎.小议市政规划中海绵城市的体现[J].居舍,2019(15):93.

[3] 李馨.海绵城市在市政规划中的体现[J].住宅与房地产,2018(30):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