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者系列期刊为例谈大众期刊如何把握时代主题
刘燕 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期刊出版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从主题出版在新时期的内涵和外延来看,期刊也是主题出版很重要的一个阵地。读者出版集团不断创新出版理念,持续推进期刊品质提升、传播力提升、影响力提升,从贴近现实、宣传实效、读者群需求、杂志气质等几个角度出发,打造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主题出版刊物,让期刊出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做爱国主义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
关键词:主题出版 品牌特质 期刊 读者需求
“主题出版就是以特定‘主题’为出版对象、出版内容和出版重点的出版宣传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等集中开展的重大出版活动。”从这一定义来说,“主题出版”并未局限于图书出版领域,但由于图书出版的专题性、深入性、系统性,近年来,主动策划、实施主题出版活动的多为图书出版单位,“主题出版成为各家出版社打造精品图书、创造社会效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和引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大众期刊在主题出版方面,具有时效性强、贴近现实、形式丰富等优势和特征。“期刊作为主题出版的又一宣传阵地,探究并树立期刊的主题出版方向与形式将更大程度助推新时代主题出版工作,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除拥有甘肃人民出版社等9家出版社外,还有《读者》《读者》(校园版)、《读者》(原创版)、《故事作文》《读者欣赏》《老年博览》《飞碟探索》等13种期刊。从年龄层来看,读者传媒的期刊矩阵实现从少儿到青少年、中年、老年人群的全年龄覆盖;从分众角度分析,这些期刊包含文化艺术类、科普类、综合性等多种内容。公司核心产品《读者》杂志已累计发行20亿册。本文以读者出版集团出版的部分大众期刊为例,说明读者出版集团的期刊出版部门如何把握时代主题,在价值坚守中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传播优秀文化、彰显人文关怀,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1、与时俱进,贴近现实,注重发挥期刊时效性强的优势。
与图书相比,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物,具有时效性强、内容机动灵活的特征。在主题出版领域,这一特征便体现为及时跟进主题,进行“短平快”的策划和组稿,有效实现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主题宣传。
近年来,主题出版的“主题”内容不断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传统文化教育、垃圾分类、生态保护、动物保护……与策划主题出版图书的专题性、集中性、深入性不同,主题内容的呈现在大众期刊中呈现出机动、轻巧的特征。
以《读者》(原创版)杂志为例,杂志为月刊,在同一期内容中,编辑可以通过提前策划选题的方式,同时在一期杂志中呈现多个主题出版内容。在2019年第7期中,杂志的“特别报道”栏目,以8个版的篇幅呈现“八步沙六老汉”浴沙播绿的英雄群像,展现“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集体“时代楷模”形象;“隐秘青春”栏目,策划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专栏“四时佳兴”,以长达几年的时间跨度,呈现传统文化中动人之处;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特别策划的专栏“大国小事”当期刊发《老板,来一碗小面》,以个体的生命记忆,呈现时代变迁,表达大国70年的波澜壮阔,沧桑巨变;该期封底广告,呈现的是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动物保护主题的公益广告。
可以说,这中间每一项主题,或者说每一篇文章,都可以深入挖掘、精心规划,做成一本主题出版图书。与生产周期较长的图书相比,大众期刊的“短平快”带来的就是主题的丰富和与时俱进,并且更加贴近现实。
2、从读者出发,从杂志风格出发,打造主题出版内容
“主题出版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市场,反映的是国家之需,民族之需和时代之需。这是最大的市场,也是最持久的市场。要让普通老百姓都成为主题出版的读者,就要按一般读者需求开发产品,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政治读物。接地气,才能争取到更重要的市场。”在这方面,“读者”品牌具有先天优势。读者集团多年来深耕内容领域,“以温暖隽永的形象深植广大读者内心”“以讲述温暖隽永故事,于润物细无声中传达真、善、美而著称”,这一风格不仅体现在《读者》刊物上,“读者”旗下系列刊物均受此影响,传导着统一的价值观。
读者传媒致力于用好期刊这一传统大众传媒,把爱国主义主题贯穿进媒体融合发展中。在此感召下,“读者”旗下系列刊物在内容制作中注重读者阅读体验和感受,具体体现在主题出版领域,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读者系列刊物均注重读者的特质、需求和兴趣,以让阅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主题内容。
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例。读者集团旗下9种刊物以刊发公益广告、制作适合本刊读者群的纪念专题内容等形式,参与到纪念活动中来,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如《读者》杂志从2019年第17期起,策划“我和我的祖国”栏目,文章选取的内容切口很小,但足够动人,以长达数月的时间,为广大读者奉献上一组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润物细无声。艺术普及类杂志《读者欣赏》杂志立足本刊定位,从读者群的兴趣、爱好出发,于2019年第10期制作了专题“70年丹青记忆”,融刊物特色、优秀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为一炉,创新了爱国主义新形式。青年新锐杂志《读者》(原创版)杂志自2019年第7期开始,策划了“大国小事”专栏,以一碗小面、赶火车、跑长途等小事入手,通过作者的回忆,从细微处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19年第10期,《读者》(原创版)杂志“特别报道”栏目制作了“活力中国:影像中的全民健身”,呈现70年历史中“全民健身”这一昂扬向上、激情澎湃的侧面。《故事作文》的读者为小学生,编辑部在制作相关内容时,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面等角度出发,策划了爱国主题的绘画比赛,让孩子们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活动得到全国上千名学生的踊跃参与,取得了良好的互动和社会效益。
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让主题教育内容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又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这与“读者”品牌几十年来奉行的“深度与温度兼具”的理念深度契合。
3、灵活多样,以多种方式相结合呈现主题出版内容
长期以来,在主题出版领域,期刊主题出版工作被认为“思想零散,不成体系”,并认为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期刊作为具有周期性发行的出版物,极易使‘主题’的内容分散,不趋于集中,又因其自身版面的限制,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主题出版工作,导致主题出版的思想零散、不成体系”。读者传媒的期刊编辑在具体工作中,以主题文章、策划专栏、专刊等灵活多变的形式相结合,呈现主题出版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以呈现2020年的抗疫主题为例。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版界和传媒界策划了一批主题出版读物,展示中国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读者传媒旗下部分刊物在2020年2月、3月实行合刊出版。《读者》(原创版)的2020年3-4期刊(2020年3月22日出版)策划制作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刊”,从封面、公益广告、卷首语、栏目设置等方面着手,以近60版的抗疫主题内容,做了一期内容集中、思想深刻而又温暖的抗疫特刊。
《读者》(原创版)编辑部在策划“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刊”之初,架构了“武汉本土作家讲述的疫情故事”“援鄂医疗人员的战疫日记”“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普通人的疫期生活”等板块,每个板块中通过文章、日记、绘画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奉上一组普通人抗击疫情的故事,记录那些勇敢和坚守,汇聚成共克时艰的能量”,以具体行动践行“为党和国家立心”“为新时代立言”“为英雄的人民立传”。
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相结合的,是读者传媒旗下其他刊物以栏目、文章、图片故事、征文、绘画大赛等形式,持续性呈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出版内容,有效避免了期刊在主题出版领域“思想零散、不成体系”的一面,放大了时效性强、灵活高效的一面。
4、注重细节,全方位展现主题出版内容
与图书主题出版相比,期刊除了周期性出版、时效性较强、形式灵活外,还有公益广告这一阵地。近年来,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性逐渐被重视,“公益广告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内容的相通性,都是向公众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作用的互补性,公益广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公益广告发展方向的正确性:目的的一致性,都力求提高公众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仍以《读者》(原创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刊”为例。当期杂志由美术编辑绘制名为“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封面,封面由武汉名胜古迹、地标建筑和文物等元素组成“武汉”两个大字;杂志另外制作3幅公益广告,分别向医务工作者和坚守岗位的普通人致敬,展示“同心抗疫,命运与共”。
以2020年复刊的《飞碟探索》杂志为例,刊物结合读者群兴趣和自身特色,约请专业插画师打造航空航天主题的公益广告,展现科普读物的优势和特色。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半年,“读者”旗下各刊共刊登公益广告30余次,内容涉及绿色生态、动物保护、抗击疫情、孝亲敬老、扶贫攻坚、航空航天等方面,以生动、直观的形式,积极向上的内容,展示了读者系列刊物在主题出版领域的作为。
在主题出版内容制作过程中,读者系列刊物在细节上下足功夫,体现了出版人的担当和传媒人的自觉。
5、发展多维出版,以全媒体出版形式打造主题出版内容
除了纸质刊物出版,期刊出版还具有媒体属性,在新媒体大发展的当下,期刊必须主动投身新媒体浪潮,发展融媒体、全媒体等新型业态,从“一维出版”向“多维出版”转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读者传媒不断创新出版理念,理清发展思路,持续推进期刊品质提升工程,力求旗下刊物在传播力、影响力方面有长足的发展。
除了传统纸质出版物,读者传媒旗下各刊均着力打造有自身特色的新媒体,范围涵盖微信公号、抖音短视频、头条号、微博等。其中,读者微信公众号2019年被评为第四届“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在新榜文化类公号排名中位居前列。“读者欣赏”“故事作文”“读者校园版”“读者原创版”“飞碟探索”等微信公众号也都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通过刊发纸刊内容、打造读者生产内容为刊物所用等形式,与纸质刊物形成良性互动,助力于期刊的主题出版工作。
结语:
总体上,读者传媒作为期刊大户,从贴近现实、宣传实效、读者群需求、杂志气质等几个角度出发,打造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主题出版刊物,让期刊出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做爱国主义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
参考文献:
[1]周慧琳.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主题出版工作[J].出版参考,2017(1):5-8.
[2]刘燕.以读者出版集团为例谈主题出版[J].传媒论坛,2020(16):100-101.
[3]孙峰.探寻期刊主题出版的发展之路——以江西高校出版社《成功密码》( 综合版)为例[J].传媒论坛,2020(18):91-92.
[4]施晨露.主题出版要不断回应时代课题[N].解放日报,2015-08-21.
[5]周蔚华.主题出版及其在当代中国出版中的地位[J].编辑之友,2019(10):23-28
[6]韩寒.2020主题出版:感受时代力量与温暖[N].光明日报,2020-7-15
[7]刘燕.好好过生活[J].读者(原创版),2020(3-4):5
[8]丁茜.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刘燕(1982.07- ),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