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于生态视角下的林产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几点探讨
丁巧巧 中国人民大学 应用经济学院
摘要:林产工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林业发展为主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恶化、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化发展在我国的重要性更为凸显,林产工业经济应当坚持生态化理念,改善现有情况下所面临的问题,推动发展模式的创新。基于此,文章围绕该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从生态视角分析我国林产工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完善对策,旨在促进我国林产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生态视角;林产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资源短缺
一、生态视角下推动林产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就业
我国林业工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且覆盖的范围较广,在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发挥着增加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等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木浆造纸业、木竹加工业等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为社会扩大了就业渠道,缓解了很多人的就业压力。此外,在很多富裕山区中,花卉、食用菌、林果、木竹、药材以及森林食品等收入超过了地区经济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林业产业经济在较大程度上带动了农民增收,使农民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二)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在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我国政府开始对每年的木材产量进行控制,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木材的需求量也持续提升,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加之很多国家较为注重森林资源保护,均采取多种途径限制木材出口,因此,我国无法长期依赖以进口木材缓解国内木材供需矛盾的方式。从国际市场中来看,木材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紧缺资源,其属于一种可再生资源,采用非生物材料代替不仅成本高,而且不健康,所以我国应当加快速度发展以森林培育为核心的林产工业,促进我国林产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使木材利用率得到提升,更好地解决木材供需矛盾。而从生态视角下推动林产工业经济创新发展,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重要途径,对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价值和意义。
(三)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提升
在我国国土总面积中山区面积占据了69%的比例,且我国很多贫困县都处于山区地区,通过创新发展林产工业经济,能够带动山区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提升,为脱贫攻坚带来强大的助推力。当前我国林地的生产率和利用率都较低,对林地资源进行充分运用,大力发展药材、果品、竹木、森林旅游、花卉、森林食品等产业,一方面能够促进农村生产门路的拓展,另一方面还能够带动农村生产力的增强,为新农村建设带来较为有利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林产工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木材资源匮乏
木材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对木材的需求量更高。但是由于受到我国森林保护政策以及环境因素等的影响,我国林业产业整体结构较为单一,木材资源的数量也较少,难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人们对木材需求量日益增长与木材供应不足的矛盾更为凸显。
(二)林业企业不注重生态化发展
林业企业是我国林业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主体,该群体所采用的生产方式是否科学、运行流程是否合理以及产品质量是否较高会直接林业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林业企业生态化发展的意识薄弱,企业所采用的林业生产、处理技术等较为滞后,难以为社会提供实用性强的产品,影响了行业的持续发展。并且,我国很多林业企业工作者都存在综合素质偏低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灵活性、创新性思维,难以及时运用先进技术提升发展的有效性,导致企业产品不符合需求。还有很多林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不仅资源被浪费,而且导致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三)林业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创新
当前我国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各个行业在发展中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竞争,林业工业经济也是如此,要想突破竞争提升发展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强创新。我国林业工业属于综合性产业,其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并非仅指林业的加工和运用,也包括与林业发展有关的花卉业、药材、旅游业等的发展,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林业工业经济发展进行创新,如此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但由于当前我国林业工业经济发展中很多企业均缺乏创新精神,无法根据社会需求探索和开发新的发展方式,因此限制了林业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专业化林业人才欠缺
林产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做支撑,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所在。但是当前我国却面临着严重的林业综合型人才欠缺问题,这导致林产工业经济发展受到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如,大部分林产企业的人才综合素质偏低,仅仅是掌握了基本的林业技能,缺乏高端技能,在工作中难以有效、及时运用新技术,且思想观念较为老化,不注重学习与创新。近年来,随着我国林产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加大,但是高校以及培训机构对林业专业人才的输送量难以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人才缺口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产经济的发展。此外,受到课程体系滞后、教学内容与市场发展存在偏差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所培养出的林业人才不能较好地与时代及行业的发展要求接轨,导致林业人才步入工作岗位面临实际考验时更易产生转行现象,如此更加剧了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生态视角下的林产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林业产业经济市场建设
林业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市场政策做保障,目前我国的相关政策尚不健全,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加强政策建设。如结合当前林业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现有政策进行完善,摒弃其中落后的内容,增加可支持发展的创新内容。此外,还要从政策上向林业产业企业倾斜,鼓励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林业企业的生产水平,带动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如,鼓励林业企业到国外考察学习,引进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国外先进的立业生产技术,并鼓励国内各个林业企业之间加强合作,通过合作整合资源,实现技术进步等。
(二)推动林业产业生态化发展
生态化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大趋势,任何行业都应当坚持生态化发展理念,提升生态化发展的有效性。林业产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也应当加强提升对生态化发展的重视度,企业要做好现代化建设,通过先进技术、完善的工艺流程等提升生态化发展的水平,如此才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如要在日常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入绿色化、生态化理念,将这一理念嵌入到企业运行流程中,时刻关注绿色化工艺的运用效果,注重绿色化技术的引进等,顺应潮流,向生态、健康、绿色方向发展。
(三)提升林业工业区建设的力度
林业工业区建设是林业经济规模化、持续化发展的关键,也是带动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工业区较少,难以满足行业的需求,因此应着重加强该方面的建设。政府部门应当发挥带头作用,引导林业企业相互合作,构建更为科学、专业的林业产业工业区。如从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发挥牵头作用,更好地引导工业区建设。同时,林业企业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构建林业工业体系,充分利用农民对该地区的认知和林业经验优势,引导农民参与到工业区建设过程中。
(四)提升创新力度
生态视角下我国林业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思维,林业企业应当加强创新,通过先进技术的运用提升企业发展的有效性。还要精准地分析市场形势,搜集用户信息,以提升产品生产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如可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林业市场的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大量数据信息分析企业所处的形势,并积极根据这些形势对企业发展的理念、产品等进行创新。同时,还可以运用专业的工具搜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将消费者划分为几个类别,依据不同的类别生产针对性的林业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发展效益。此外,林业企业还要对自身的业务规模进行拓展,如开发林业旅游业、新兴林业产品等,以新型产品带动行业持续发展。
(五)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
我国林业经济的良好发展还离不开专业化人才,面对当前我国林业专业化人才欠缺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及林业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并积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政府要鼓励高校开设林业有关的专业,并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的紧密衔接,由高校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林业企业也应当注重人才培训,定期为自身现有的人才开展与林业经济发展有关的培训内容,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还要为员工培训林业有关的新工艺、新技术等,促进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更好地为行业发展做贡献。
四、结束语
在生态视角下,应当对林业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推动林业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这不仅需要加强市场建设,积极推进林业产业生态化进程,还需要提升林产工业产业区建设的力度,并不断提升专业化林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只有从多方面进行努力,才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陈玫,马玲,杨毅坚,罗琼仙,蒋红旗.基于产业化视角的云南茶业经济发展模式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23):88+90.
[2]丁劭泊.试论低碳经济时代我国林产工业法律保障制度的完善[J].林产工业,2020,57(06):82-84.
[3]敬艳丽.生态文明理念下的郑州市循环型生态产业发展研究[J].质量探索,2019,16(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