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消费行为 > 饮食与健康 >

食品安全检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2-06-08    阅读:1116 次  选择字号:T|T

刘文丽    青岛京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备受关注,农药残留、添加剂过量、微生物污染等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被列为重点检测对象。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食品安全检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化学检测技术;应用


1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1.1农药残留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辽阔,农产品丰富,农业物种植过程中为有效预防病虫害,并加快农作物的生长,农业生产活动中难免会使用一些农药和化肥,过度使用农药会导致农产品过多的农药化合物残留。当人们食用这些含有农药残留的物质后,就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1.2添加剂过量或滥用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当前很多不法商家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超量使用添加剂或使用非法添加物质。部分食品添加剂过量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非法添加物质的食用更是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代表的奶粉就引起过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极大的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1.3微生物污染引起食品安全

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指在因有害微生物侵入食物而产生的污染。在食品的加工、销售等过程中,微生物污染会导致食用者出现呕吐等中毒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健康。为此在食品的加工、生产、销售等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以上问题的发生,从源头上加大微生物污染防治力度。

2化学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分析

2.1化学非显色分析

在食品安全检测的过程中,常用的技术还有化学非显色法。这种化学非显色分析可根据有效的化学反应来验证食品的安全性,及检测出食品当中可能含有的化学试剂。在选择验证方式和分析方式时,应科学合理的进行选择,据不同的物质来选择不同的验证和分析方式。通常化学非显色分析是依据食品样本和试剂的颜色反应来分析食品的情况,可很快得出结果。在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检测中,化学显色分析应用的非常普遍,这种化学非显色分析方式在国内外许多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和开发性研究。

2.2 色谱检测技术

(1)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检测技术的原理是离子交换,对于共存的营养离子进行分离、定性和定量。该方法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并不会受食品元素含量、类型的影响。一般应用于饮用水成分含量的检测。

(2)高分离度液相色谱法

高分离度液色谱法是以气相色谱法为基础、精确度较高的检测技术,主要采用高压输液泵仪器,将溶液泵送到色谱柱,然后注入样品中,开展检测工作。该项技术适应能力强、灵敏度较高、检测效率高,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较广泛。

(3)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主要采用专业的仪器进行检测,主要采用色谱仪等专业仪器进行检测。气相色谱法具有分析周期短、工作效率高的优点,一般常用在农产品农药残留和污染物成分的检测工作中,该项技术检测迅速,且适用范围较广,够检测出多种不同的污染物,且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分离农药污染物。

2.3 光谱学技术

光谱检测技术一般分为荧光分析法、近红外光谱技术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技术。荧光分析法一般用于检测食品中痕量元素,具有较高的专一性和针对性,同时敏感度也很高。荧光分析法是将原子荧光和荧光光谱相结合,同时发挥原子荧光和分子荧光的效果。

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速度快,并且不会产生污染。同时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鉴别能力较高。为测试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能力,在猪肉中加入少量小麦、奶粉、牛肉与羊肉等,然后分别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掺入羊肉的猪肉的预测标准差为3.33%,相关系数为0.87%。而对于掺入牛肉的猪肉、掺入奶粉的猪肉、掺入小麦粉的猪肉的预测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2.99%和0.89%、0.92% 和0.99%、0.57% 和1.000%。由此可知,红外光谱技术可高效、快速完成对肉类掺假的辨别工作,此外如果将掺加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判断的准确程度可达到95.7%,甚至更高。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可同时检查多种元素,并且结果准确,在食品营养改善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是一种流行方式。光谱检测技术往往用于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2.4固相萃取技术

(1)固相萃取的定义

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技术,是一种利用固定吸附剂通过化学的方式对液体样品内的目标化合物进行有效检测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实现样品基体与干扰化合物的有效分离。在当前,固相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样品前处理方式,在食品检测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

(2)固相萃取在食品检测中应用

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样本的分离检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可发现,固相萃取技术作为一种食品分离技术,可降低样品基质的干扰,并可对样品进行净化。在食品的安全检测过程中,通过固相萃取技术可以实现对于目标物的有效分离,实现多样品的平行处理,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也是食品检验前处理的重要方法。

2.5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技术

在20世纪7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技术便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借助这一技术,需要分析的化合物并不需要实施衍生化处理,便可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直接分离,通过质谱便可进行定量、定性,并且分析的精准性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消耗的时间短,尤其是针对高沸点以及难挥发的化合物的检测,其优势非常突出,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这一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理想的效果。

通过该技术可有效发现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并对有害物质的含量和成分进行明确,使食品的加工生产得到了规范化管理,也强化了对食品市场的安全管理。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当中,通过该项技术,可为食品的安全生产检测等提供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参考,确保食品市场的安全稳定发展。

结束语

由于食品安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影响都息息相关,因此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在现代和未来都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起因,论述了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应用到化学检测技术。为保证食品安全,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合理运用化学检测技术作为食品安全检测的有效武器,打赢食品安全攻坚战。


参考文献

[1]刘琨.浅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