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消费理论 > 消费前沿 >

刍议社会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3-09-23    阅读:669 次  选择字号:T|T

康妍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李旗庄镇政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居民也有了更多支配资金的权利,农村居民的消费是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农村居民消费也会受到社会医疗保险的影响,社会医疗保险是保障农村居民就医的关键,在社会医疗保险备受社会关注的背景下,我国有必要探究社会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针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以及消费环境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提高农村地区居民消费水平。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 农村居民;消费


0引言

农村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对我国消费的贡献率也是巨大的,但在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尤其农村地区居民受到传统生活观念的影响,消费欲望不高,存在消费不足的现象,再加上社会医疗保险在农村地区开始流行,更是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通过社会医疗保险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内容[1]。


1社会医疗保险概述

1.1社会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社会医疗保险是我国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制实施,由雇主和个人统一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建立社会医疗保障基金,支付雇员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第二种是缴纳社会医疗保险的劳动者在患病之后,社会医疗机构有责任、有义务给患病人员根据缴纳社会医疗保险的比例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报销,促使劳动者尽快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快速回归到岗位工作中。社会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会由政府承办,对社会医疗保险工作进行统筹和管理[2]。社会医疗保险主要包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三种,这三种社会医疗保险在缴费的金额上是不同的,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缴费数是最低的,不同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费是不同的,农村居民每年缴纳一次即可。

1.2社会医疗保险的作用

1.2.1有利于提高劳动社会生产率,促进生产发展

对社会医疗保险的重视显示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精神境界的提升,同时社会医疗保险也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医疗保险可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解决人们在身体健康上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身到生产工作中,提高生产效率,社会医疗保险的存在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3]。

1.2.2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在当前农村和城市居民在收入方面还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工作种类之间也会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如果差距不断加大,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社会医疗保险通过征收保险费用以及偿付医疗保险费用可以调节收入差距,这也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精神文明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行能为生活贫困的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救济以及保障,解决社会贫困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享受到社会医疗保险的待遇,保障其基本生活。

1.2.3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当前部分地区农村居民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社会医疗保险的建立可以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目的,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可以将社会居民缴纳的保险费用集中起来,对其进行管理,当农村地区居民出现疾病时可以在第一时间提供帮助,这对形成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发挥促进作用。


2我国农村消费需求及消费环境现状

2.1我国农村家庭消费水平不断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家庭消费水平不断上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在满足基本生活的基础上追求精神生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以2021年为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比2019年增长14.3%,两年平均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收入的增加决定了我国农村地区家庭消费水平的提升。

2.2城乡差异明显,农村地区整体消费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当前我国一直在协调城乡居民之间的差异,截止到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比2012年增长近八成,增速快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显著缩小至2.5:1,但是城乡居民之间在收入方面还有较大的差异性,城市有着更好的就业机会、医疗环境以及教学师资,消费水平也会明显提升,而农村地区总体消费水平得到改善,但是与城市相比较农村整体消费水平还有上升的空间。最近几年我国一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交通、通信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休闲旅游文化产业获得发展,但是农村人口的消费基础与城市居民还有较大的差异,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较高,用在家庭食品烟酒方面的支出比重依然较大。

2.3农村地区消费品市场发展水平较差,价格指数呈不规律波动

农村地区消费品市场发展水平较差是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当前农村地区流通体系不健全,现在的农村市场规模小,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在服务质量上也难以保障,市场内部的经营体系不健全,农村地区消费品市场还会存在假冒伪劣的商品存在,降低了人们的购买欲望。其次,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经常会存在沙尘飞扬、气候反常等众多问题,农村居民的消费预期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另外,农村地区的部分消费品会呈现出一定的变动,比如农业生产可能遭遇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农作物减产,价格也会发生一定的上升,价格指数出现不规律波动,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区消费品行业的发展。


3社会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环境改善策略

3.1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改进农村家庭消费的硬件环境

新农村建设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环境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医疗保险备受关注的背景下,我国必须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改进农村家庭消费的硬件环境。首先,我国应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增加人、财、物的投入,给农村居民创造良好的医疗卫生环境,优化就医环境。在具体工作中,地区应该整合国家补助、省级财政、市县安排和政府债券等多种渠道资金,确保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比如国家工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两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远程医疗网络能力建设的通知》。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指标:第一,基层医疗机构普遍覆盖宽带网络;第二,98%以上基层医疗机构接入互联网;第三,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提升网速;第四,提升远程医疗技术支持。这也为农村医疗机构建设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其次,我国应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进行针对性检查和督导,开展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工作,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水平。

3.2围绕政府惠农政策,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的软环境

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方面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惠农政策,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的软环境,解除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拉动农村地区消费增长。首先,政府要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医疗保险是农村居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它与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为此,政府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关于农村地区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农村居民在患病后能得到及时救治,这样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消除农村居民的安全隐患,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方面。比如当前农村人口数量十分庞大,我国政府为解决农村人口看病困难的问题,2002年便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医疗制度也正在不断推进、完善,2022农村医保缴费,“3类人”无需交钱,“2类人”甚至不用参保。无需交钱的主要包含以下三类:第一类,低保户,对于失去劳动能力、重度残疾等低生活能力且需要国家补助的家庭,可以依法享受医疗保险,看病时只要按照一定的经济比例上缴医疗费即可。第二类,特困人员,没有劳动能力、生活来源,没有赡养、抚养能力与义务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在无法获得劳动报酬的情况下无需上缴医疗保险费用。第三类,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国政府时刻关注这类人群,且这类群体无需上缴医疗保险费用。两类不需要参保的人员主要包含有职工社保的公民无需参与医疗保险,农村灵活就业人员无需参与医疗保险。政府下达的关于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政策内容减轻了农村人口的经济压力,拉动了农村地区人口消费。其次,完善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比例 [4]。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中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不同,医疗机构的级别越高起付线越高而报销比例也越低。但是在当前社会医疗保险中只能对规定的病种进行报销,部分病种需要患者自费,这也就导致部分患者因为生活条件等众多因素拒绝治疗,为此,我国应该完善补偿机制,尽快实行门诊统筹,降低起付线,降低同一级别医院住院与门诊的补偿差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根据患者病情确定不同级别医院的保险比例。最后,我国应该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降低医疗成本。虽然社会医疗保险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就医条件,但是依然存在药价昂贵、滥开处方药等问题,这是农村居民普遍面临的问题,增加了农村居民的负担。为此,我国应该密切关注医疗成本高的现实问题,尽可能降低医疗成本。一方面,我国可以采用最经济批量的库存管理方式,对大宗药物和常用卫生材料根据历史用量水平,制定最低库存量、采购批量、采购间隔期,减少对医疗成本的投入,减少药材的浪费以及药品过期问题。另一方面,健全药品管理制度,加强对不同种类药物的分析,根据不同药品的特性制定更加完善的药品保管方案,保障每一种药品都能妥善地保管和储存,提高药品的使用效率,减少医疗成本。同时,我国还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避免医疗机构存在滥开药物现象的发生,减轻农村群众看病就医的成本投入,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3.3以新农村社会建设为中心

新农村社会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社会医疗保险不断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背景下,我国必须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促进农村地区产业化发展。首先,政府等相关部门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新农村建设对改善民生,调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将新农村社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才能够逐步提升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其次,我国应该大力发展一批新型农村人才,使其成为农村地区的带头人,带领农村居民共同致富,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4提升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和落实程度。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使其更好地为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工作服务。首先,政府等部门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培训工作,定期向服务人员讲解社会医疗保险的相关知识,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始终以社会医疗保险工作内容为依据,提升农村居民社会医疗保险水平。其次,政府要加强人才的引进,从社会和高校中引进一批高素质、年轻化、具有服务意识的青年医疗卫生人才,不断优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人才队伍结构,更好地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政府等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返聘的方式从社会中招聘具有工作经验、工作意愿强的退休人员,他们一般熟悉基层医疗机构的相关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满足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对人才的需求。在社会医疗保险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地区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使社会医疗保险在农村居民消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带动农村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5]。


4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医疗保险可以有效地保障农村地区人口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但是当前我国农村消费需求及消费环境现状并不理想,这就需要我国要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改进农村家庭消费的硬件环境,围绕政府惠农政策,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的软环境,给农村地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等,从而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将会更加完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鄢洪涛,杨仕鹏.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21,40(07):48-52.

[2]张玉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D].江苏:南京财经大学,2013.

[3]葛潇纯.医疗社会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商,2015(48):48-49.

[4]陈醉.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5.

[5]罗汉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20(09):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