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创作与音乐结构的关系
孙大为 鹤壁市群众艺术馆
摘要 进行舞蹈创作编排的过程中,要想达到一个较高的呈现效果,那么就需要各种结构因素来辅助舞蹈创作的完善,而音乐的整体结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通过音乐的加持,不仅给舞蹈创作者带来灵感,同时也让舞蹈的创作更加生动形象化。大多数的经典舞蹈作品中,能够发现舞蹈和音乐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以舞蹈的动作,能够更真切的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在音乐的融合之下,使得整个舞蹈作品更完善,由此来看,音乐结构和舞蹈创作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成就的形式。
关键词:舞蹈;创作;音乐结构;关系
1、音乐结构介绍
1.1音乐结构的含义
在音乐的整体形式当中,音乐结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能够让群众在听音乐时,能够充分的理解到音乐作品的方式,音乐的结构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不是特例的一种结构方式,他只是在音乐作品中来选材。音乐结构以作品为基础,但作品则是决定着舞蹈作品创作中。例如在电影《雁南飞》主题曲中,以电影背景音乐为主,创作出双人舞《送别》,在这一支舞蹈作品中,能够感受到青年男女离别时的情景,将舞蹈创作和音乐进行有效的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更直观的感受到这种离别情感,让观赏者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情感。
1.2舞蹈音乐结构的段落种类
再进行舞蹈创作时,音乐结构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在舞蹈创造中,需要音乐作品的某个段落结构,这样更方便创作舞蹈作品,同时也能够让整个舞蹈作品展现的效果更加淋漓尽致,所传递的情感也更加丰富。在舞蹈的音乐段落结构中,同包括这几种机构,分别是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及交响式。首先在一段式构架中,它的整体单位较小,也可以认为它是整支舞蹈作品中最为基础性的,通常这种结构形式会选择有思想情感的音乐,一定程度上也让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简单,二段式的舞蹈结构主要包含的部分有两个,都是以不同的形式使得舞蹈作品的情感表现出来,使得舞蹈作品的情感构架与音乐节奏充分的呈现出来。三段式则是通过三个独立部分形成,进行舞蹈创作过程中,三段式的使用率还比较高的。三段式音乐机构能够将不同音乐歌曲旋律和二段式舞蹈融合到一起,使得舞蹈的核心主体呈现出来,达到和舞蹈结构的相互呼应。交响式是根据交响性的音乐机构来完成舞蹈创作,这一形式能够充分的将舞蹈及音乐之间的融合度更高。
2、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价值
2.1旋律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旋律是音乐发展与转变的一种重要连接方式,对节拍、节奏需要进行串联和弥合,它将每一个音符“穿针引线”般串在一起,将舞蹈作品的每一动作、每一表情进行升华和传递,以此进行舞蹈作品中人物情绪的表达、时空的展现、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等。人们通过听觉来感受舞蹈作品中人物复杂情感的跌宕起伏。在一个完整的舞蹈编曲中,音乐有快与慢、轻盈与低沉的变化,再结合舞者的肢体语言动作以及面部的喜怒哀乐,书写着舞蹈作品中人物千姿百态的生活故事。在这过程中,舞者伴随着音乐跌宕起伏的旋律,表现出忧伤、喜悦、坚定、愤怒等表情,同时配以轻盈、沉重、快速变化的舞步,将舞蹈作品需要传递的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观众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2.2节奏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节奏是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现状的描绘,生活中不同的事件有不同的节奏,例如运动、恋爱、工作等都会带出不同的节奏,因而不同故事有不同的节奏引领,这也使得舞蹈作品在表现中能够基于不同的节奏抒发舞者的内心,并结合音乐的起伏达到作品艺术魅力的展现。节奏是音乐乐符中长短音的网络链接,节拍是一个音节不同时段的循环,使得音乐在编曲中有规律可循,从而使音乐整体上表现出来的节奏错落有致。同样的,舞蹈编排中有不同的舞步和回旋,它们需要配合音乐的跌宕起伏以达到情感释放的目的。不同舞蹈剧在展示过程中需要通过音乐节奏和节拍的变换来体现舞蹈作品中舞蹈角色的情绪变换,从而将舞者内心的喜悦、愤怒、不甘、狂傲、悲凉、寂寞等情感一一展现出来,以此来营造出不同的舞台艺术效果,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故事的变化。
2.3音色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不同的乐器所发出声音的音色都是不相同的,物件和动物由于自身属性也会有独特的音色展现,人们也可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乐器,比如蒙古族的马头琴、傣族的葫芦丝、维吾尔族的二胡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同时,古筝、琵琶、笛子等乐器也都由于其不同的音色而展现出不同的魅力。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乐器,可以营造出符合舞者内心的情绪氛围,这一情绪氛围同舞蹈者的身体语言艺术相结合,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舞台效果。不同的舞蹈作品需要达到的情感倾向是不同的,通过激情的高音音色、温婉的中音旋律、低沉压抑的低音节奏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带给人不同的感官效果,从而将观众带入到不同的情境中,将音乐与舞蹈进行完美融合。
2.4不同曲部对舞蹈作品的影响
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的展现,不可能仅仅靠单一的音乐曲部就可以完成。音乐中,不同的曲部传递的情感是不同的,在舞者编排中融入乐调的变化,能够体现不同人物丰满而复杂的情感以及故事情节的跌宕与变化,从而促使舞者在舞台上展示出完整而富内涵的作品。仅仅依靠单一的音乐曲部去表达不同的情感内涵和营造不同的环境效果是不可能做到的,其中不同的曲部能够展现人物的不同情绪,而不同的曲部在循环变化中可以体现出舞者所要传递的复杂情感的变化,加之音乐与舞步动作的融合,二者可以共同展现出舞蹈作品的灵性。音乐整体性的情感变化以及情绪色彩的渲染都离不开不同曲部的结合,而对情感的刻画与描绘,则离不开对每一个舞蹈细节及音乐细节的关注。优秀的舞蹈作品讲究音乐的搭配与表演者技法、动作、表情的表现等等,只有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才能带给观众上乘的艺术效果。
3、在舞蹈创作中应用音乐结构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舞蹈创作中应用音乐结构可以让舞蹈作品的情感更加丰富,让舞蹈创作的思想情感得到更好的激发和加强。而在进行舞蹈创作的时候需要以舞蹈音乐为根据,应用一些符合舞蹈动作的音乐旋律,以此来充分的展现出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气韵。另外,音乐结构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出舞蹈作品创作的灵感,让舞蹈作品更加有思想、有深度。而音乐的旋律和因素等都可以很好地让舞蹈的属性以及对观众的影响更加强烈,如在《翻身农奴把歌唱》中,音乐中旋律配合舞者的肢体语言把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欢快、愉悦的情感充分地展现出来。此外音乐结构中音色的使用,可以很好地体现出舞蹈创作主题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并且还可以把一些独有的民族特色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因此,在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舞蹈的主题思想和情感体现来应用音乐结构,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让舞蹈作品中的情感更加强化。
4、舞蹈创作过程中音乐结构的应用原则
4.1相互呼应的原则
将音乐结构进行划分,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结构,那么就可以在上下回声的对应中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的重复性联系,从而首先环环相扣的效果。看就比如说在蒙古族祝酒歌《鸿雁》当中,让整个音域更加宽广,也让舞蹈的呈现更加潇洒,使得也让而这形成了一种相互呼应的效果,
4.2变奏的原则
具体是舞蹈的主题的是进行的是反复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一种无限的可能性,让整体音乐变奏的整体变化不会过于强烈。例如在《顶碗舞》中,不管是舞蹈动作语言或是调度,其整体的内容较为简单,从而是中间的反复性的音乐旋律得到一定的呼应。
4.3三步性的原则
整体结构的相互作用中,也要符合不同舞蹈创作音乐最基础的序曲,这也给比较大形式的舞蹈音乐给予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例如在《中国舞曲一茶》中,根据这一有条件上,将风趣幽默的情感呈现出来。整个舞蹈主题中,也营造了和谐的舞蹈氛围。中间的部分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舞蹈音乐的特性没有表现出来,而这也给音乐结构及舞蹈创造完成了相互的交融。
4.4起承转合的原则
在经典的作品《梁祝》中,能够充分的将舞蹈与音乐间的起承转合表现出来,以舞蹈的形式使得音乐作品含义表达出来,同样,音乐作品也让舞蹈作品更加立体化,同时也达到了起、承、转、合的原则。
5、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5.1以旋律角度进行分析
舞蹈表演的种类很多,每一种舞蹈所选择的音乐类型也各不相同,在研究音乐旋律与舞蹈的关系时,以一种非常典型的舞蹈,即民族舞来进行分析。大多数民间舞蹈在选择音乐时使用由打击乐形成的旋律进行表演。它自然会做出独特的音乐旋律,在表演过程中对舞者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提高整体的舞蹈效果,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在这一分支中得到充分展现。以舞蹈为例,我国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舞蹈。他们使用打击乐演奏的独特旋律,然后在人们面前展示。整个乐章在乐器的伴奏下,给人以质朴豪放之感,气势磅礴。不同的音乐节奏和表演动作的方法也结合了民间舞蹈独特的民俗风情。对于舞蹈和音乐来说,两者相互碰撞、融合,促进了两者的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舞蹈风格。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必须能够根据音乐的旋律调整呼吸。确保身体动作自然流畅,给人一种在一处享受跳舞的感觉,这是表演的自然状态,也是舞蹈在表演中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5.2从结构角度进行分析
在分析音乐与舞蹈艺术之间的关系时,应该考虑什么是音乐结构。音乐结构是指一首音乐的不同元素与歌曲形式之间的联系,主要由音乐不同元素的音高、音调和强度组成。舞蹈结构是指舞蹈作品本身在舞蹈创作中为使作品内容具体化,提高作品整体质量而进行的内部组织和安排。在面对高质量的舞蹈作品时,还要考虑到音乐结构与舞蹈结构本身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必须能够实现舞蹈结构与音乐的统一,围绕音乐本身的内涵来表达主题。对于大多数舞者在进行舞蹈创作时,会根据本次舞蹈创作中选择的音乐结构,分析如何结合音乐结构进行舞蹈创作,打破传统舞蹈创作过程中的创作局限,提高舞蹈创作质量。在舞蹈艺术中,可以说音乐是舞蹈创作的轮廓,它预先决定了每个舞者的动作和表演能力。要求演员在大纲表达中,以更有活力、更活泼的表情,将草稿的内容展现在人们面前。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者的结合构成了完整的舞蹈艺术。虽然这种新的舞蹈艺术仅限于一定的框架。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舞蹈艺术获得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正是由于音乐结构和音乐形式的要求,舞蹈创作才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5.3音乐和舞蹈在节奏上的关系
进行舞蹈的创作也要结合音乐的节奏来完成,那么所创作出的舞蹈作品是更加灵动的。同时,在丰富柔和的表达基础上,升华不同层次的审美取向。实现舞蹈情感与音乐情感的对话与交流,将舞蹈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学与情感认知呈现给观众,实现强弱变化的对比。例如,维吾尔族舞蹈《采摘葡萄》充分表达了当地丰收的喜悦,手工制作的羊皮鼓增强了舞蹈的节奏,与舞蹈作品相呼应。充分的情感融合,才会展现出这种异域风情。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更新变化,城市化进程推进,使得人们对于舞蹈音乐欣赏水平不断提高,使得舞蹈创造与音乐机构两者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复杂化。一直以来,舞蹈的创作、音乐的结构都是人们追求艺术上的一个较为主要的内容。艺术的世界里,音乐是听觉的享受,舞蹈则是视觉的欣赏。音乐与舞蹈动作的结合是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的最基本要素。音乐和舞蹈就像是铁路的两条轨道,共同驾驭着人类的情感不断奔驰,将情感的悲欢离合表现得淋漓尽致。舞步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在动作的变化和形象的塑造中,音乐的起伏使得舞蹈作品独具特色。
参考文献
[1]李佳雯.舞蹈创作中的留白[J].大观(论坛),2020(12):62-63.
[2]郑精广.舞蹈创作中情感表达的方式[J].艺术评鉴,2019(14):78-80.
[3]杨文佳.音乐联觉与舞蹈创作的建构——以歌曲《我爱你中国》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14):242-243.
[4]白冰洋.舞蹈创作中音乐与舞蹈的协调融合[J].青春岁月,2019(11):24.
[5]白冰洋.舞蹈创作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分析[J].戏剧之家,2019(18):115.
[6]石雨.原生态音乐元素与当代舞蹈创作的碰撞[J].长江丛刊,2019(12):8+26.
[7]严林.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03):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