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消费行为 > 旅游与文化 >

新形势下对古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措施研究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2-10-31    阅读:1404 次  选择字号:T|T

毛端燕    桂林市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    


摘要:旅游产业作为国家解决扶贫问题的关键性手段,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受到了政府的广泛关注,由此,面向具有当地特色却发展显著落后的地区,国家支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将其地域特色利用率提高,进而拉动经济以及文化的增长,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然而,随着旅游产业的急速发展,急功近利的思想开始出现,不少旅游企业肆意开发景区,对不少古文物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破坏。针对开发者、游客存在的有损古文物保存的问题,笔者将通过结合现状开展论述。

关键词:新形势;古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协调措施


引言:

中国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世界上存量最大的古文物,这是我国发展的优势,却也是我国必须用尽心力去维护的方面。当下,在利用古文物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传播的策略下,不少旅游产业将各地极具特色且具有发展意义的地区开发成为了旅游景区,将其中包含的独特文化包括古文物对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开放。然而,据研究,近几年由于开发者与游客对古文物保护手法的不了解、古文物保护意识的薄弱,造成大量的文物被损毁,致使我国的文化力量不升反降,由此必须受到国家的重视。

一、新形势下古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

古文物保护随着新形势的到来已经不仅仅是单个国家的责任,开始逐渐受到国际方面的关注。对此,我国在近几年内也开始加强对于古文物的保护措施,以期在最大程度上保存剩余的古文物存量,以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北京颐和园和故宫、山西平遥古城等大型古建筑景区为典型,在受到严格保护措施的基础上仍存在着不合理的开发行为,而某些小景区由于受到的投入不大、保护措施不具体的影响,更是直接损毁了原本极具意义的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由此,国家当前必须加强对于大中小型不同层级涉及古文物景区的管控与投入,保护象征我国文化产业以及历史印迹的古文物。

(一)古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文物是人类从产生伊始进行社会活动而遗存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意义与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判别文物有两个基本的特性,首先,文物是由人类所创造的或者说是与人类的活动有相关性的;其次,文物来源于历史,也受制于历史,一旦损毁就不可能进行重新创造的。文物按照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材质,不同的价值可以被分为多个种类,但都同样具有展现人类历史活动、意识形态以及价值的意义,都属于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中国,文物这一词最先开始出现是在《左传·桓公二年》中,其中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一直到后来的唐代,骆宾王诗:“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杜牧诗:“六朝文物草连天,天淡云闲今古同”。都已经开始解决于现代对“文物”一词的理解释义。由此可知,每个时代对于历史遗迹的称呼与理解是不同的,但对文物的重视是一样的。

(二)古文物保护的必要性

在当下注重培养文化软实力的时代,维持民族文化的特点的时代,保护象征历史文化的由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成为了所有国家的发展的目标及要求,为此,不少国家出台了有关古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严厉打击损害文物的行为。当前形势下,文物保护和管理已经成为了国家有关行政部门的基本职能,通过法律、政治、科技等多方面的手段,积极解决保护文物存在的各项问题,加强社会民众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不得不说的是,文物的保护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面向我国庞大的文物库以及保护文物涉及的多项专业技能,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投入,提高旅游景点开发者对于文物保护的意识成为了必然。

(三)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的地域幅员辽阔,存在着数以万计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点,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与此同时,我国虽在2020年已经全面实现了脱贫的目标,却仍存在着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现象,那么,通过开发旅游业可以直接且有效的改善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推动我国总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将地区隐藏的传统文化以及古文物展现给社会、国家乃至国际的重要方法。对此,国家通过大力开发旅游产业,不仅可以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效果,还能够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产业。

二、古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间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景区的不合理开发

据不少研究学者研究发现,旅游景区不合理开发进而导致文物遭受损害的现象主要存在于小型景区。在对小型景区的研究中,笔者发现都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首先,该景区对于文物的保护制度不够完善,小型景区由于规模不大、游客稀缺,时常忽略文物的保护措施,进而出现游客损坏文物的现象;其次,开发者对于文物保护的手法不了解,致使在景区的开发过程中,未对文物进行合理的保存,进而导致文物被损坏;最后,国家对于小型景区的经济投入不大,小型景区由于规模较小,游客稀少进而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资金的短缺致使景区无法得到正常的运转,进而采用不合理的开发手段开发景区,以期提高景区的收入水平,进而获取利润[1]。

(二)未对古文物采取完善保护措施

笔者在前往旅游景区进行考察时发现,不小旅游景区甚至于包括大型的旅游景区存在着文物保护措施极度不到位的情况,这也体现了当下旅游景区开发使用中古文物保护措施不完善的问题。例如,某小型文化博物馆中展出的古代女子的配饰,只是随意摆放于一个有着划痕的玻璃箱中,为排除饰品氧化以及玻璃箱破裂的风险,存在着极大地保护问题。对于此类现象在小型旅游景区中只多不少,是最为典型也是亟待解决的现状。

另外,除去硬件设施的采用问题外,各景区对于古文物保护条例的制定也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其中主要涉及的就是文物保护的细节方面,大多数的文物旅游景区针对于文物保护条例的拟定只是罗列了一个大纲,为落实到细节处,也为落实到具体的实施中。例如,在某历史遗迹的文物保护条例中指出要定期对于文化遗迹进行一次大型的检查与维护,却并未指出具体的时段与具体的检查维护流程,为下层具体手段的实施造成困难,进而直接导致文物保护不全面的问题出现。

(三)未做好游客管控措施

除去旅游景区自身对于文物管控的不合理外,游客是文物遭受无可挽回损害的主要原因。在近几年的新闻统计中,有不少幼儿攀爬文物、游客踩踏文物或者触摸文物导致文物缺损的现象出现,直接影响到文物保存的寿命[2]。对此,旅游景区在开发时就必须先考量到游客有可能会给文物带来的损失,进而为文物的展出位做一个优化的设计,确保游客不触碰到文物的同时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文物的全貌。

另外,笔者在对某旅游景区进行调研时发现,不少旅游景区所使用的监控系统已处于一个十分落后的状态,画质较差,对监控内容的保存时间不长,无法清晰观察到游客的行为以及文物的情况,在后续的责任追究中也无法通过观察监控找寻文物损害的原因所在。对此,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管控措施,坚决杜绝损害文物行为的发生。

(四)国家对古文物保护的资产投入不足

我国地域广大,所拥有的文物数量也十分庞大,而文物的保存与管理所需耗费的资金量也并不少,对此,国家对于古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压力十分之大,无法对所有的文物展示景区进行资产投资,进而导致不少小型景区由于资金的缺乏宣告关闭或者直接通过不合理的方式开发景区以期赚取利润,由此,国家必须完善对于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系统,确保能够缓解各文物展出景区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发展[3]。

三、古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共存的有关建议

(一)完善古文物保护制度、措施、理念

在有关古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协调开展的研究中,完善古文物保护制度、措施、理念是解决其存在问题的关键缓解,以下将从三个分点展开论述。

首先,必须要完善古文物的保护制度。保护制度包含有古文物保护的流程、保护的方式等多项内容,其中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笔者将通过保护制度细节的完善为主进行论述。在景区的开发中,没有古文物保护制度的框定,极易造成文物的损坏,对此,制度中必须明确旅游开发的范围,将其开发控制在一个限定框架内,确保景区的开发不会超越界限进而影响文物的保存与维护[4]。另外,制度中必须将古文物的维护时间、维护手段、维护流程等进行落实,明确古文物的维护检查时间是一个季度、半年还是年终,规定文物的维护是向外界请古文物的维护专家来进行,还是景区内已有的专家来进行,确保后续景区的管理者可以依据完整的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古文物的维护,进而降低文物损毁的风险。

其次,必须加强景区工作人员的保护理念。意识决定成败,一旦工作人员缺少保护的理念,就无法使文物保护制度顺利的开展,对此,景区文物的管理人员必须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向其展示文物的重要性,并且教授工作人员一些基础的文物保护手法,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当然,开发人员对文物保护意识的建立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使开发人员充分了解了文物的价值,并且掌握了文物保护的技能,才能够确保在景区开发的过程中,避开会损害文物的手段及方法,为古文物的保护与景区开发之间的协调性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严格监控开发者景区开发项目

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乃至于景区本身都要加强对景区开发项目的监管,将开发又可能给文物带来损坏的程度降至最低。

首先,从国家入手,由于我国的文物数以万计,并且大中小型的文物景区遍布各地,对此,国家不可能对每一个景区都进行严格的监管,只能通过宏观监管政策,将文物保护制度落实到各地的政府,在政府的协助下完成具体的监管体系。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并不是临时的而是长期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某地区政府消极应对的现象,国家必须制定政策,要求各地区政府定期上交审查文件,实时掌握各地的文物保存现状,进而,通过各地文物保存情况调整其具体的策略与制度。

其次,从政府入手,政府必须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国家提出的政策与方案落到实处,并且能够根据本地区的地域特色,在国家总体发展策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发出最合适本地区景区文物保护的方案,做到以国家为主,以地区为主的保护策略[5]。

最后,从景区入手,要积极配合政府的定期监管,将景区内部最真实、准确的文物保护信息上报给政府,进而协助政府根据其发展现状拟定最新的保护策略。与此同时,景区本身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在政府定期监管的基础上,更高频率的加强自身文物保护与监管的频率,并且能够当下最新的科技研发手段,提高保护管理的质量,做到现代化的文物保护系统。

(三)完善游客管控系统

游客管控系统主要面向的是降低游客不当的观赏行为对文物造成损毁的问题。对此,开发者可以将不可触碰的文物用透明质的器材进行保护,并使文物与游客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高清投影等高科技手段,确保文物安全的同时保障了游客的观赏体验,一举两得。

当然,监控系统的完善也是文物保护的重点之一,开发者要及时更新景区的监控系统,关注市上更新的高科技监控工具,结合景点现状进行引用,确保后台对于游客以及文物的监管是清晰且及时的,能够有效阻断游客采取不利于文物安全的行为,进而通过高科技手段提升景区文物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文物是我国发展历史的象征,凝结了我国古人的智慧与力量,是凝结我国民族力量的重要媒介,也是提升我国人民爱国信仰的重要工具。除此外,通过文物来开发旅游业在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可以提升地方经济,进而提高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然而,面对当下存在的严重的景区开发损害文物的现象,国家、政府乃至于人民都必须采取手段以保护文物,加强文物于景区开发之间的协调性。

以上的改善手段只是笔者根据多数旅游景点存在的典型问题所给出的,并不全面却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此,希望能够给予我国文物保护以及景点开发之间协调性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进而改善景点文物的保存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瑞磊.书香润泽生命阅读点亮人生——石家庄北苑小学书香校园建设掠影[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7,000(006):P.F0002-F0002.

[2]陈金荣.阅读润泽心灵,书香氤氲校园——书香校园建设的思考[J].教师,2020,000(010):37-38.

[3]范建华.浅谈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以甘谷县大像山景区为例[J].丝绸之路,2019(4).

[4]杨伟.新形势下对古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措施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49(02):140-141.

[5]窦彩彩.浅谈刘青霞故居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以3号院抢险保护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8).

作者简介:

毛端燕(1990.5.26-),女,瑶族;广西恭城,本科,文博助理馆员,主要从事文物保护,财务,党务,人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