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文化漫谈
王国伟 枣庄职业学院
摘要:文化是不能吃的,文化也不是为了吃而存在。要说吃中有文化,吃的过程有文化,说法是比较确切的。
关键词:吃文化;饮食文化;餐饮
一、人类从早期的茹毛饮血、生吞活剥,逐步进化到石上燔谷、火中取栗,再到陶器、青铜器、瓷器、铁器炊具的广泛使用,再进一步发展到食物讲调味、讲营养、讲养生、讲健康、讲美食、讲特色、讲身份、讲面子,直到目前能有条件挑选着吃,吃的演化过程一直伴随着文化,只是吃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有所不同吧了。餐、饮、食、吃,概念不同,内容有别,但却同属于人们每天必须的生理行为。
二、 很多人都想给吃文化或饮食文化下个定义,这是非常有难度的。咱先来看看“文化”究竟是什么?专家说,文化必须有文字,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总和。这种说法无疑是对的。笔者以为,人的头脑中产生,但尚未说出口的意识和理念所产生的自觉行为,就是文化。知名作家梁晓声对文化的定义有四句经典的名言: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约束前提下的自由;不求回报的善良心态。这四句话不正契合了智慧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文化,文化不等于学历吗?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大妈做出的举动,往往较有学历有知识有智慧的人还高尚的多,这才是文化的本质。国家有国家文化,民族有民族文化,地域有地域文化,行业有行业文化,那么饮食文化或吃文化,指的是什么呢?西方人讲,一个人的吃相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中国是一个讲究吃也会吃的国度。同学聚会、战友聚会、单位聚餐,各类活动的欢迎晚宴,招待晚会,必然涉及到会朋访友,包括旅游、会议、庆典、员工、喜丧、部队、学生、学员、病员、孕妇、产妇、老年、疗养、航海、宇航、乔迁、满月、送行、接风、壮行、偶遇、高升、和解、家族、谢师、请吃、吃请等等,怎么吃,吃什么,和谁一块吃,什么时间吃,在哪里吃,摆场动意,组织过程,操办过程,里面都隐含着丰富的文化。所以,饮食文化或吃文化是不好下定义的,因而也一直没有完美的定义。人们一直误认为厅堂挂字画、摆件或菜点典故传说就是文化。
三、如果非要给饮食文化或吃文化下个定义,笔者只能浅显地说,承认餐饮是永恒的朝阳产业,是社会重要职业之一;需要尊重食客并给足食客面子;营造适宜氛围传播食俗倡导文明;了解并尊重民族食俗忌讳,尊守文明规范。吃文化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中含有吃文化。
四、餐饮文化的概念非常宽泛,其中包括烹饪、美食、建筑、装饰、管理、服务、宴席、食俗等众多的大项。例如烹饪文化,珍惜食材原料;科学合理烹调;食物安全第一;技艺传承自揽。舍其此,还能称其为烹饪文化吗?
五、人吃的目的是健康快乐。厨师不识料,刀工不扎实,调味欠妥当,入行没有学习力,出师没有执行力,从厨缺乏创新力,只会模仿复制,无法达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本,不懂鲜从食材取,香在锅中求,一生也行不成自己的风格,从业无绝招,何以立足立派。从厨如行医,以德立身,识料为本,投料科学合理,调味视料视人,善于拓宽味域,那怕自创几个菜,甚至是一道菜,也可称其为名厨大师。
六、再如美食文化。究竟中国的哪道菜可称其为美食呢?味是菜之母,一热顶三鲜,然而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这是美食常识。笼统地讲,按照食材物性,烹制调味达到应有的极至,便可称其为美食。
七、 美食文化可让食客记住菜,记住味,记住人。靠怪异的方法,烹调出的所谓“黄马卧草滩”(炒韭菜上面放上煎鸡蛋),“火焰山”(凉拌西红柿),能诱人食欲吗?传承也好,创新也好,能流传久远的美食,才能称其为真正的美食。厨行是勤行,不但要善和五味,还须了解各地食俗,知晓美食的不同叫法。例如点餐,食客进店仅能按本索食,某店菜谱之外厨师便无技可使。如果食客为考验厨师的功底,非要在某店点要皮里皮,皮外皮,皮打皮,皮靠皮,听到此菜名,厨师便一筹莫展。其实这四道菜,哪个酒店都有,是极普通的菜。皮里皮,是红烧大肠,皮外皮,是红烧肉,皮打皮,是烧猪尾,皮靠皮,是拌猪耳。
九、对食客来说,为了面子,请客者明知吃不了,还要点一桌子的菜。食罢半盘半碗的鸡鸭鱼肉剩在那里,只能倒进泔水桶。难道中国人物质丰富到可以浪费的条件了吗?有些地方仍不乏有饿着肚子睡觉的人,不然国家会搞扶贫工程吗。在西方即使上层社会用面包擦盘子的也很正常。浪费食物的陋习难道不是中国餐饮文化应该摒弃的吗?
十、再如餐饮服务文化。服务的本质是技巧,但服务的过程中有文化。餐饮服务中的文化,应达到在食客尚未张口之前,传统的五声必须脱口而出,把食客视作领导、老板、老师、长辈、朋友,食客是给餐饮业送钱来的,千万不能将食客当作上帝,上帝不是人是神,离我们太远太远。然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来了不高兴,不热情,不礼貌,不细心,不耐心,不周道,不文明,谁还愿意与你打交道呢。当然,食客中某些人的素质肯定不一样,难免有不文明的人,甚至说一些难听的黄段子,这时作为提供餐饮服务的人,应当把这些人当作上帝,上帝不是人,而我们是人,是人的人就不应该与不是人的人一般见识。坚持倡导文明,有礼有节,服务质量不减,相信不文明的人也会自省。树立“仆商风范”是餐饮服务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衡量餐饮服务队伍的素质高低,有无文化素养,从服务细节中便能识别。优秀服务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疾眼快,在食客还未张口之前便能知道他有何服务需求,并立即满足。优良服务员,在食客张口要求提供服务时,才能马上做到。一般服务员,即使食客有服务要求,也是按部就班,总是强调自己在忙着,请稍等。这就是我们讲的餐饮服务文化在不同人身上的显现。
结束语:
服务的氛围就是要达到食客到了自己家一样。酒店是人们聚餐吃饭的场合。一个酒店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在这个浓缩的小社会里,名人的足迹,社会的变迁,都能反应出来。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个性化服务,是餐、饮、食、吃文化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许苑. 论《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理念与文化传播[D].云南大学,2013.
[2]钟声.现代中式餐厅通用设计元素研究[J].山西农经,2017(08):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