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研究
杨俊淑 东营市河口区文化和旅游局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乡村的投资环境,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但是,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环境破坏严重、服务质量较低、品牌影响力较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乡村旅游经济下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与现状着手,分析了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并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完善、规范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提出乡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字:乡村旅游;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影响;策略
0 前言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注重观光旅游,向往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这不仅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密切相关,还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是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通过结合当地特色,打造出特色乡村旅游路线,以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增长。对于农村经济而言,乡村旅游对其发展有利有弊,在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缓解农村居民就业压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包括环境污染、服务质量下降、创新能力差等。因此,通过结合实际问题,树立环保旅游理念,规范乡村旅游管理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向好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概述
1.1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一种特色化乡村野旅游形式,以旅游度假为主,没有人文干扰以及生态破坏,依托农村地区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文化资源,在以往的农村休闲游、体验游基础上,拓展多样化休闲娱乐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在现代化乡村旅游中,其主要特征为旅游时间无限制,通过利用农村区域特色化景观、文化资源,吸引各地游客前往,不仅能够增加当地财政收入,还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并且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1.2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指的是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或者与农业有关的经济集群。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小城镇群体具有较大的数量,在城市、农村经济中起到桥梁的作用,通过缩减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有效解决工农产业之间的利益问题,并且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农业地区,林业、农业、工业、商业、建筑、服务、牧业等都属于农村经济。
2 乡村旅游经济下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与现状
2.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现状
2.1.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由于我国各地区地理环境不同,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的乡村旅游模式包括多种类型,森林公园模式:旅客可以在森林公园领略大自然风光,愉悦心灵;民俗文化模式:由文物古迹、风俗人情等多种特色化元素构成,该模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并且在乡村旅游业中较为常见;休闲农场模式:具有观光、娱乐等功能,属于一种新兴的乡村旅游模式;观光购物农园模式:农民开放果园、菜园、花园等,为游客提供游览、采购等服务,体验劳动的乐趣;租赁农园模式:城市居民与农民签订租赁协议,付一定的租金,获得种植权,实现双方共赢[1]。
2.1.2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是大众娱乐的一种方式,在该行业的快速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政府的扶持力度下降,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导致投资者积极性降低。首先,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不完善是较为突出的一大问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卫生状况,包括住宿、饮食等多个方面。再加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科技化产品,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其次,乡村旅游管理模式不够先进,农业和旅游业之间的契合度不高,由于乡村旅游产业涉及范围比较广,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各不相同,若没有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很难吸引更多游客。最后,专业人才匮乏,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城市地区较差,大部分旅游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前往,导致乡村旅游产业专业人才紧缺,人才储备量不足,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
2.2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现状
2.2.1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首先,产业集群引领模式。该模式下的企业规模较小,主要是因为行业门槛较低,品牌影响力不高,具有较高的生产灵活性;企业集群的数量比较多,规模效应较为突出;分工明确,中小型企业的技术水平上升,发展空间较大,研发成本降低。其次,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比较常见的为县域经济模式,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人文等优势,实现专业化生产,政府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扶持企业;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资源,坚持“先富带动后富”,要求被扶持企业积极对其他企业进行帮扶;确定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和技术,建立大型的农业集团,为乡村旅游拓宽发展空间。最后,第三产业带动模式。一种为批发市场带动模式,另一种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通过开发乡村地区的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等,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2.2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依旧处于较低水平。首先,由于农村地区工业化基础比较薄弱,限制了农村工业现代化发展,且农村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不够先进,导致农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落后。其次,农村地区的机械化操作水平有待提升,由于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模式的影响,导致农村土地管理缺乏规范性,甚至部分地区依然采取传统收割方式,对农村经济发展较为不利。最后,城乡经济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多数年轻劳动力进城谋发展,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数量减少,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3 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3.1正面影响
乡村旅游主要是通过提供服务获得收入,解决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带动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首先,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转型,在政府的扶持下,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潜力,使得区域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同时,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增加,由于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较为紧缺,不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而乡村旅游业有助于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有效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途径。其次,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投资环境,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以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就业问题,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2]。最后,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基层政府会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语言表达、产品介绍、接待等方面的内容,转变从业人员的传统思维观念,有效提升其专业素养。
3.2负面影响
乡村旅游业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首先,乡村旅游行业在发展中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乡村旅游大多为体验、娱乐性活动,在游客体验、消费环节,由于人流量增加,产生大量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乡村交通、资源储备等都与乡村旅游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过度开发资源,也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由此可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其次,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但是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秩序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等问题,对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不良影响。再加上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村公共设施的损坏率也有所增加,居民的活动空间缩小,还可能会引起当地物价上涨。最后,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由于游客量的增加,不仅造成生态污染,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由于城乡居民思维观念的不同,可能会加大双方发生冲突的概率,甚至还有部分游客引诱当地居民从事违法活动,严重影响社会风气。
4 乡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4.1引入生态环保旅游理念
发展乡村旅游业旨在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实际情况,树立生态环保理念,确保乡村旅游经济能够带动农村经济朝着正向方向发展。首先,做好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前期论证工作,保证项目合理可行,通过科学规划,推动乡村旅游业的有序发展。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应提高对当地特色文化的重视,防止出现过度开发的情况。对于相关政府部门而言,应做到奖罚分明,严惩对乡村资源环境造成破坏的企业或者个人。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监管中,引入低碳环保理念,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加大资源保护力度,严格把控景点的游客承载量,提升游客的旅游舒适度。其次,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与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不管是对当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都应通过宣传使其约束自身的行为,在旅游体验过程中避免随意丢弃垃圾,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3]。此外,有关部门应完善法律规定,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和管理,禁止发生过度污染环境的行为,以促进农村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关系着游客的旅游体验感,为了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应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工作。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投资力度,结合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服务。道路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设施、景区设施、购物中心等,都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在这方面不断完善,才能够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增加乡村旅游的收入。其次,在乡村旅游业规划中,应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区域环境等,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经济、生态的平衡[4]。例如,针对生态村项目的建设,通常会涉及道路硬化、绿化、污水无害化处理等各种项目,在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为乡村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效益。最后,注重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专业的信息化团队,负责乡村旅游产品的运营工作,通过借助新媒体,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其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数据共享与分析,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设置客流量的阈值,完善监控预警机制,有效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3规范乡村旅游管理模式
近些年,乡村旅游业获得较好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作用,就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保证乡村旅游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首先,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尽可能防止出现夭折问题,政府部门可以为乡村集体或者个户提供适当指导,为其制定完善的人资管理以及经营策略,这样不仅能够壮大旅游业的规模,还能够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5]。对于个户而言,其主要客户群体为散客,提供的产品大多为小众化的旅游产品,通过打造精品或者特色化的旅游产品,更有利于个户的发展。其次,在乡村旅游业实体经济发展中,应配置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旅游期间有关线路规划、餐饮住宿等事项的安排,通过明确人员分工,为游客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有效推动旅游后续工作的进行。同时,还可以聘用一些兼职人员,辅助专职人员共同管理乡村旅游事业,主要负责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如游客量突增、增值服务等。
4.4加大营销与宣传力度
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想要最大程度发挥其价值,就应将品质放在核心位置,结合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合理设计旅游项目,开发具有特色化的乡村旅游品牌,突出乡村地区的特色。通过打造民俗文化、森林公园、休闲农场等多样化的旅游模式,满足游客的多样化旅游需求。同时,深入挖掘旅游项目的卖点,通过加强营销和宣传,提升其知名度。首先,在乡村旅游项目营销策略的制定中,可以从特色饮食、民俗文化等不同方面切入,利用互联网,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采用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出旅游产品的卖点。针对乡村旅游项目的营销内容,可以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若农村所处位置属于历史名城,或者有过革命历史,可以将民俗文化弘扬作为主要营销内容;若是单纯的乡村自然景观,可以从田园风光、舒适安逸、远离喧嚣等方面切入;若是有特色美食,可以将美食作为营销的重点。除了单方面从某一特色主题进行营销之外,还可以将多种特色结合起来进行营销,更好地展示出乡村旅游项目的特色。其次,加强宣传。由于农村地区位置较为偏僻,且知名度较低,确定乡村旅游项目之后,其知名度较低,效益不够好,因此,通过加大宣传,有利于扩大其影响力,从而被更多人熟知。当地政府应与媒体联合,做好旅游项目的宣传工作,除了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宣传之外,还可以举办以特色乡村为主题的大型活动,起到较好的宣传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品牌知名度。
4.5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乡村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更应注入新鲜活力,通过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首先,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关政策,通过设立人才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专业的旅游人才,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在引进人才之后确保能够留住人才。其次,注重人才培训,针对现有从业人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展开专业素养培训工作,使其认识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价值,并从服务态度、技能等方面加强培训,规范其自身行为,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还可以引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案例,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在人才培训后及时进行考核,有效提升其自身专业水平,保障乡村旅游业的顺利发展,以吸引更多游客,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6]。
5 结语
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缓解农村就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经济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就需要结合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树立环保理念、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规范管理模式等方面着手,有效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瑜.特色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发展路径[J].农业工程技术,2021(32):3+5.
[2]周艳丽,陈瑞萍,王炜.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6):53-54.
[3]崔晓燕.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探究[J].当代旅游,2020(30):36-37.
[4]黄璐,葛新旗.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研究——以江西婺源民宿建设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2(8):112-115.
[5]赖思均.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0(17):214.
[6]刘征.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8(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