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检测 >

以一带一路为战略方针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3-01-10    阅读:1356 次  选择字号:T|T

杨金鹤    北京大学



摘要:“一带一路”是我国基于促进区域合作和拉动我国经济发展而实施的一项战略,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于沿线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和不断加深国际合作都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质疑。本文结合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展开分析与思考,以便提高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其中。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政治经济学;思考


引言: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最早是在2013年,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一战略构想正式提出之后,在整个国际社会都引起了广泛关注,世界各国都认为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加深沿线各国的联系,对于促进区域繁荣稳定发展都能产生积极影响。部分国家对这一战略方针也存在异议,他们认为这一战略的实施会使中国由此走上称霸世界之路,所以迫切需要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一带一路战略方针进行反思

一、“一带一路”借助资本输出来促进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沿线有大量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大力开展技术设施建设,而建设活动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这一直是困扰此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有贸易方面的合作也包含文化交流、经济援助等内容,也非常注重资本的输出。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同时也在积极进行资本输出,不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我国的资本输出与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输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是以剥削和侵略为目标而实施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对外进行,资本输出是一种新的经济侵略方式。只要存在着资本主义,他们就会利用自身在经济方面的优势来剥削和侵略发展中国家攫取高额的利润。这种侵略会在很多方面得到体现,例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本国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都很高,所以他们会从国外低价进口原材料或者直接将工厂建立在贫穷落后的国家,利用这种方式来攫取高额利润。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他们更加注重资本输出,并建立起新的国际分工,而经济不发达国家在这种分工中往往处于低端地位,尽管也从中获取部分利益,但投入与产出往往不成正比。且在现实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往往还带有政治方面的约束条款,例如相关资金中的部分必须要购买输入国的产品,对资本输入国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非常危险的。

(二)我国所开展的资本输出是以合作共赢为目标而实施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大多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所以我国资本输出的过程中并不带有附加性条件。开展此项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公平地融入到国际竞争之中,促进资本输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良好条件,从本质上讲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关系所发生的最新变化。社会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所以合作共赢是我国资本输出的主要目标,也是沿线各国的迫切需求。借助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计划沿线各国能够从中得到实惠,他们能共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成果。同时我国在与世界各国展开合作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不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特别注意遵循国际交往的准则来构建新的市场秩序。借助计划的实施,为沿线各国提供了更多发展和选择的机会,这从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起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就可以清晰的得到印证。在2009年出现全球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资本输出下降了约43%,但是我国对非洲的投资增长率却上涨了50%,而且相关企业承诺不降低产量,不减少投资,不裁减员工,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生产要素的重新分工

生产要素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围绕生产要素的重新分工,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思考,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沿线各国生产要素的重新分工提供了机遇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助资本输出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蔓延到了世界各个国家,发展中国家也深受其害。而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进行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往往也处于劣势地位,所以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这充分说明在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合作机制下,发展中国家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并迅速崛起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我国所积极倡导和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计划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实施的经济合作计划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种计划是建立在充分引导各参与国发挥自身特长,借助优势互补来促进生产要素重新分工的一种合作战略,借助积极参与,能够改所在国目前在国际生产要素分工中所占据的地位,为发展中国家更好的提升自己创造条件。

(二)“一带一路”能够有效优化沿线各国的发展环境

“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过程中,着力于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同时借助参与国之间所开展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也能有效提升沿线各国在积极展开全球治理方面的能力,使各国能够更好地更好地融入到国际贸易和分工中来。由于沿线各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大多数国家的社会经济都处于稳步上升期,他们非常乐意参与公平的国际分工,尽管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落后于其他国家,但是只要积极参与,依然能够获得快速发展。我国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借助人才培训、国际劳务输出以及技术输出等多种方式对沿线各国进行了扶持,在发展经济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所开展的一系列建设成就,都可以成为他们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着雄厚的实力,借助双方所展开的一系列合作,能够为沿线各国发展环境的优化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也为他们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发展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三、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借助“一带一路”与沿线各国形成的新生产关系

各种社会制度存在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生产资料到底归哪个阶层所有。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属于全体劳动者所有,这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所以我国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计划的实施,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适应生产力发生的最新变化与沿线各国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并不存在着剥削与压榨。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一切社会的经济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两者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生产关系既可以发生在人与人经济交往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人与物之间。一旦整个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出现了不匹配的问题,就会导致矛盾的发生,甚至会因此而诱发社会革命,导致新的生产关系出现。我国社会在经历改革开放之后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也进入特殊的新常态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出现了不匹配的问题,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谁知道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基建技术,但是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很多技术在国内已经没有应用的空间,而且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很多地区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备,市场需求量在不断降低,所先进的技术与过低的市场需求两者之间出现了很大的供需矛盾,这一矛盾在短期很难被调和,因此只能借助国际合作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空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不再需要借助出口资源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是。我国又面临着能源与原材料紧缺的问题,迫切需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加大与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双方之间以此来形成新的生产关系,同时借助合作的不断深入,也能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转型,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有利的条件。

伴随着全球经济出现的一体化发展趋势,我国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善其身,所以必须要积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生的最新变化。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出现之后,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利用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借助制定新规则和不断提高贸易标准来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广大发展中国家都会因此而遭受巨大的损失,所以急需要借助新的发展战略来适应当前国际社会生产力发生的最新变化。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和正式实施为沿线各国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沿线各国都能围绕发展经济来展开深度合作,对于打破贸易壁垒,充分发挥各国优势,促进生产资料和生产力的合理分配及优化都能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计划的实施,我国与沿线各国形成了新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以合作共赢为基础而建立的,因此得到了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

四、“一带一路”战略计划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新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国家经过高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各种社会矛盾都在逐渐呈现,各种经济危机频发得充分说明资本主义一直坚持的发展理念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动摇。所以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建立起的全球治理体系,也必然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协同共享已经成为全球普遍接受与认可的新治理理念,“一带一路”战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协同共享,战略计划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新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

(一)构建了以中国为主导的新全球治理体系

在国际经济发展进程中,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一直在互相追逐中共同向前发展,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工业革命依据,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借助自己在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实力在国际上占据了优势地位,并借助霸权主义和对外侵略控制了全球经济,并构建了以资本主义理念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砖四国”的崛起,目前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使得国际经济秩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全球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霸权主义和经济侵略等发展思路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我国结合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国际影响力,积极倡导“一带一路”战略计划,并着力于构建一个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发展机遇,事实也充分证明,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计划的实施,构建了以中国为主导的新全球治理体系,使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一带一路”战略重新构建了新的治理结构

目前世界经济正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但是受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的不同,在国际交往和合作过程中依然面临很多困扰,各国都在积极展开博弈。由于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治理方面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必然会导致他们的主导地位出现动摇,所以如何才能构建出新的治理结构,这一直是我国在考虑的问题。自从我国正式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之后,我国就一直在思考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进行市场转型,如何融入到国际治理体系中。借助不断努力与探索,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立一个跨越国家的经济组织,以此实现对区域内各国进行投资,协助做好经济管理,促进资本的有效利用推进国际金融合作,例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我国借助主导此类经济组织的建立,更好的引领区域各国的经济发展,构建了以经济治理为主要目标的新治理结构,使沿线各国都能积极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中,利用市场机制来调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很好地带动了沿线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结束语:

“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正式实施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构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将我国的发展理念更好地展示给了世界各国,构建了以协同共享、合作共赢为主导的新合作模式,是沿线各国都能公平地参与到国际贸易活动中,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对于重新构建全球经济体系也发挥出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文,方茜."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00(010):62-72.

[2]董宇坤,白暴力.“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与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18-26.

[3]张前.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一带一路"专题研讨概述[J].青海社会科学,2016(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