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机构业绩评价研究
李雪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机构业绩评价工作。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效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科研机构经营目标定位,利用新型的技术提升科研质量,实现机构价值的最大化,更新管理观念以及价值观念。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机构业绩评价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机构;业绩评价
一、前言
新兴产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主要以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型产业为主。国内于2019年期间已经将其提上了经济发展议事日程。科研机构需要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要目标,依据政策的指引,结合区域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其作为指导经营目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到实处。在此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研机构业绩评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依据所收集到的资料文献表明,立足于产业基本面的评价内容较多,但是业绩评价问题鲜少涉及,对此,需要依据业绩评价原则对其内容进行基本考量,并提出指导性建议。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
业绩评价是为科研机构经营目标的一项服务性指标,也是业绩评价体系的直接性内容和依据,可用于判断业绩评价功能的正确性。在新的战略目标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不同时期所代表的基本内涵不一致,主要以价值利益最大化作为战略目标,按生态经济发展规律组织生产经营,形成生态化的管理模式,以循环经济为主,确保科研机构战略经营目标得到实现,助推科研机构建设的价值最大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可快速加快技术突破,对社会长远进步具有引导和带动作用。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以科技成果为主要支撑,有较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机构经营理念
科研机构经营管理主要是为科研机构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服务,决定了整体的业绩评价特点,与科研机构经营目标共同构成业绩评价体系。故新的科研机构经营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效率观
科研机构经营管理中需要应用新的效率观,新的效率观要体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经济发展的本质,遵循循环经济发展规律,在科研机构发展与创利水平中实现高占比的社会贡献,使得科研机构时刻关注同行业的发展水平以及位置,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发挥科研机构经营的先导性作用。科研机构的经营管控中,还要注重处理污染治理、清洁生产以及高生产效率的关系,确保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基本代价,明确科研机构经营利润等需求内容。
(二)利益观
经济发展体系下的利益观主要强调科研机构在获取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以及人类的全局利益,将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纳入到整个科研机构的战略管理中,实现以点带面的原则,通过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性作用来带动科研机构的整体发展,确保科研机构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对该种产品或者其他产品的经营管理实现科研机构的整体性发展,促进更高战略经营目标实现,处理好新兴产品的经营与其他产品经营之间的关系,在新管理理念下实现新兴产品经营收入高增幅和高盈利水平。
(三)创新观
创新观念不仅仅指的是技术创新理念,而是以发展需求为主的技术突破。以此作为基础点,赋予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性作用,关注新兴产业产品生产、技术突破和创新管控,对技术研发人员做好专业培训等。在业绩评价中,需要以科研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为主,实现技术创新以及人员培训等多方面业绩评价。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业绩评价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指业绩评价基本内容的相关性,主要包括指标体系等内容设定,使其与管理目标相符。战略性和新兴性的评价应该整体相关,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故在业绩评价中要充分反映科研机构在同行业中的发展水平地位以及关联度。在相关性原则中,需要首先肯定战略性的基本特征,明确该种情况下存在的特质,使得工作开展具备较强的实效性与合规性,相关产业之间的管理原则必须相符。
(二)全面性
全面性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业绩评价需要包括全方位的内容,主要体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业绩等不同方面的评价,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营目标管理要求,将循环经济内容纳入到评价范围中,使其与战略性新信息评价内容相结合,共同构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评价体系。
(三)系统性
系统性评价原则是指评价体系属于一个因果链,能对业绩的形成过程进行充分解释,找出影响业绩的基本因素,体现引领科研机构经营目标的驱动情况,以此对科研机构的业绩合理评估,并做好业绩管理工作。
(四)财务业绩为着陆点
以财务业绩为着陆点的基本原则是指科研机构经营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利润,使科研机构的经济价值最大化。而财务业绩的追求是科研机构经营的宗旨,科研机构是以科研创新为目的和前提,在不同情况下所需要采取的策略不一致,可直接性推动社会经济的长期性发展。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业绩评价内容
一般来说,科研机构的新兴产业业绩评价主要侧重于财务业绩的评价以及利润的获取评价,该种评价是着眼于当期业绩进行评价。科研机构经营利润业绩的评价是以突出战略性为目的,将持续性的最大化经济利润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在循环经济体系下实现科研机构战略经营业绩的整体性保护,将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利益纳入到科研机构业绩评价体系中,将其作为重要内容。这些内容的评价直接体现了科研机构对经营产业的战略性要求以及管理理念,体现了相关性的评价准则。在技术创新、人才培训以及精英储备等各个方面评价需要体现科研机构经营产业的新兴性管理需求,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带来的利益,将其作为财务业绩以及社会效应的评价指标,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营发展,以循环经济发展为前提,创新事物发展规律。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机构业绩评价工作。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效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新兴性产业的长期性建设,构建优质管理专业,突出业绩评价中的战略性特征,实现最大化的技术肯定,助推工作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蕊.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研究[J]. 会计研究, 2014, 000(00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