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问题与控制
卢求 望城经开区建设开发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建筑工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房屋、道路、水利等等领域的工程建设,都涵盖了建筑工程。比如降水、挖方、基础施工、浇筑梁板墙以及一些配套工程,都属于建筑施工的范畴。由于建筑工程的投资比较高,如果在工程建设中不能对造价实现控制,那么就可能导致造价超出预算,差额甚至可能达到上百万甚至更多,这将严重影响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可能出现一些贪腐问题。所以,就必须要对造价进行强力控制,确保工程造价处在预算范围内。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控制
引言
严谨的工程计划是决定建筑施工造价控制及预算准确的基础,但计划不如变化快,因为工程施工中的造价影响因素多且复杂,故而经常会出现超预算现象。为此,我们就需要对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1、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根本原因分析
1.1工程预算编制不合理
造价超预算,不一定是造价管理过程中不到位导致的,有可能是预算编制本身就存在问题。预算的编制需要结合工程实际,立足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资料来计算工程量,确认相应的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以及配套措施等投入,从而估算出相应的造价。但是根据实际来看,在编制预算的时候,有时会出现工程量计算错误的问题,比如对于一些隐蔽项目的计算出现遗漏甚至工程量漏算等,从而编制预算的工程量少于实际,导致预算低于实际造价,从而引发结算造价超预算的问题。对于少算漏算的问题,应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就需要引起重视。
1.2工程预算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化管理,是目前工程管理的潮流趋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起高效的造价管理体系,值得相关工作人员引起重视。从现如今的发展来讲,出现了很多全新的信息技术,比如大数据技术、BIM技术、VR技术、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等,这些技术都能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也需要对信息技术实现有效利用,打造信息化的造价管理模式。不过,从目前实际来讲,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还比较低,对于一些新颖的信息技术并未有效利用,从而导致造价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影响到了造价控制的效果。
1.3工程预算编制能力不足
造价预算编制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首先是因为建筑企业内部关于预算编制的规章和规则不健全,没有对编制预算这一行为作出明确的规定。其次,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足以及专业素养不够,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对实际的建筑工程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原材料的购买的价格变化方向掌握的不及时等,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最后,预算编制的决策者工作不上心,或者是预算编制目标不够明确,导致最终的预算编制失衡甚至出现严重的偏差。
1.4工程预算审核机制不健全
造价预算审核的本质是对造价预算方案中的工程建筑材料的数量、金额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的一项工作。建筑工程造价计算审核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专门的造价预算审核组织。很多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和人力,把造价预算审核的工作推给中介。第二,造价预算审核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比如造价预算审核人员无故删减相关项目,使得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有关预算项目缺漏,以及预算审核过程中的人为错误。第三,工程建筑企业没有制定合理的预算审核规范性文件,明确造价预算审核的流程和相关标准。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造价预算审核机制不健全。
1.5工程预算执行力不够
工程预算的有效保证是工程造价方案能落实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然而,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并不按照工程造价预算的方案进行购买材料和施工。比如由于没有按照预算的方案购买相应材料,导致变更的发生,造成工程返工导致材料、人工、机械等成本增加,从而导致造价预算与实际花费的成本出现很大偏差。很少有施工单位能够真正做到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工程造价预算执行力落实到位。
2、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管理对策
2.1精准预测项目风险,削弱预算外部因素影响
在上文中我们知道导致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出现超预算现象,很多不可预测的外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对于这些外部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他们的危害进行充分的认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市场进行合理的推断,对于未来市场发展的前景进行预测,进行市场的深入分析研究,使得最终的预算能够贴近实际情况。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等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还必须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预测这些自然环境会不会影响工程建设进度,会不会影响工程造价预算,会不会导致资金成本的过多支出,会不会产生成本损耗。在开展预算之前应合理勘查工程现场,并将勘查得到的数据结合设计图纸调整工程量参数,为编制预算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制定出最为合理的预算方案。
2.2加强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强化工程预算执行力
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时,必须要充分的注重材料、人工的精细化管理,材料、人工在工程造价所占比重大(材料约70%,人工约20%),而材料的精细化管理更是工程造价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极大,是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的重中之重。具体的方法有:严控材料的价格,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做好经济分析,造价管理人员可以建立一个材料数据库,对于各种材料的情况进行综合比对核算,选取最为经济合理性价比最高的材料,同时注重材料价格的时效性;严控材料的损耗率,在满足施工进度的基础上,对于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做好规划,减少不必要的材料运输、仓储损耗以及仓储费用;严格把控材料的消耗量,做好材料的精准下料、全面铺排,在施工的过程中避免材料浪费、遗失现象的发生,避免因为材料消耗量出现不可控的情况,进而导致预算超支。
2.3立足工程全过程展开造价管理,提高工程预算信息化水平
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管控来讲,自项目立项始至项目竣工决算,需要立足工程全过程全面展开造价管理,避免出现造价管理缺失和断层。比如在设计完成后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一次全面审查,确认其中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是否存在错误、矛盾、淘汰工艺等不合理之处,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预算依据的合理性;在预算编制阶段核算工程量时,可以借助BIM技术构建立体化的工程信息模型,将隐蔽工程全面展示出来,确保工程量核算的准确,避免出现漏算少算的问题;在工程结算阶段依据工程建设施工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核算造价支出,同时对其他非施工环节的造价成本全面核算,比如人员福利、行政办公等都属于造价的组成部分,不可出现遗漏缺失。
2.4重视市场因素,排除预算市场波动干扰
在造价管理中,应同时考虑市场因素制定造价管理体系,通过市场因素有效解决由于市场恶意竞争以及市场供需失衡造成的造价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出现阻碍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项目决策。投资者对建筑工程项目认知水平高低、判断正确与否、投资合理与否,应以市场调查结果为基础,通过对市场实际情况了解本项目的实用性、可靠性、经济性、适用性等情况,进而将项目可研结果进行比较并做出合理判断,使得造价预算更加科学、经济、合理,符合实际市场发展以及建筑工程造价设计的真实需求。在进行建筑工程市场造价调查中,应全面了解市场造价组成内容、市场造价波动情况以及预估市场造价未来发展趋势,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专业资料确定投资估算,也为限额设计奠定基础。决策人员依据项目建议书以及项目可行性报告,并结合市场调查结果进行决策,最大程度减少决策误差,从项目初始阶段避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问题。市场调查对建筑工程的不同部分设计以及投资人的项目决策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市场调查的重视,保证建筑工程在造价预算编制及控制方面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减少造价超预算情况的发生。
2.5促进造价管理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提升,提高预算编制能力,完善预算审核机制
建筑企业应重视对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定期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质,提高预算编制能力,并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机制和预算审核机制,通过培训及考核的双向手段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而更好的为建筑工程项目服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始终贯穿于项目的各个阶段,目前工程造价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我国当下企业所面临的严峻考验。这就需要我们迎难而上,抓住机遇,适应当下社会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利用科学的手段,锻炼自身的专业素质,借助现代的网络技术,让工程造价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广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白星午.论建筑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审核[J].建材与装饰,2019(36):148-149.
[2]丁琼.关于建筑工程的预算造价管理措施探讨应用探讨[J].地产,2019(13):90.
[3]包蜃.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控制要点及对策[J].门窗,2019(11):130+132.
[4]林超连.建筑工程预算中造价管理问题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