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中运用装配式建筑的可行性分析
刘迎雨 盘山县住建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 盘锦 124107
摘要:随着我国对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传统乡村住宅建设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本文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探讨了乡村建设中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做好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农村住宅;装配式建筑;问题;措施
引言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下,农村的房屋建设如火如荼,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乡村住宅品质的提高,但基于传统方式的砖混结构建造方式却存在一系列问题。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无疑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1、当前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住宅建设的多由农民自由开展,缺乏专业指导,出现了混乱盲目的发展模式,农村住宅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简单模仿,过度装饰,造型丑陋
农村住宅建设一般无专业建筑设计,往往是随意布局,相互抄袭、盲目攀比,无专业施工队伍建造,建筑质量没有保障,其经济适用性、节能美观性和安全耐用性已无法满足农民新的生活方式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国内各地区都受到了文化的冲击与渗透,农民的头脑中,现代化、国际式的生活理念逐渐排挤了传统的、乡土的生活习惯。农民试图将所谓“先进”的、“国际化”的建筑样式搬到其住宅中来,“花园洋房”成为追逐的目标。
1.2、建筑形式千篇一律,地域特色缺失
很多新农村在建设时没有科学的规划方案参考,大部分的农村住宅的建设都是根据一个标准和模式进行建造,所以造成了很多家庭都是一样的建筑样式,无法体现出地域差别和文化底蕴。
1.3、空间设计不合理,片面的追求高大造成浪费
很多农村家庭常住人口不足四、五口,但是住宅面积普遍在200㎡以上,甚至达300㎡以上,攀比成风。另外,由于土建浪费严重,造成装修普遍比较简陋,常见新楼房中零星摆放着破旧的家具。生产生活模式的巨大变化使得生产活动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农村家庭的人口构成也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也正在慢慢消失。
2、装配式建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农村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这一系列状况已不能适应现代农民对住宅的刚性需求。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具有的诸多优点更加能够满足农村住房发展的各项需求。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采用专业的建筑结构设计和工厂化生产,结构体系能满足抗震和抗台风的要求,质量和安全性能更为可靠;由于构件可标准化大量生产,在施工现场仅需简单装配,减少了湿作业,缩短了工期;施工过程中可减少物料浪费和建筑垃圾,更加环保,围护结构-墙板和屋面板等可采用外保温或内保温等多种形式,农村冬季取暖便可减少煤炭资源的消耗;以农民生活生产需求为标准进行设计,空间布局合理,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保温隔热等性能;可以将当地的自然风貌或特色等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让美丽乡村富有地域特色。考虑到农房建设存在的缺点及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在乡村发展装配式建筑正契合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的要求。
3、向农村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必要性
3.1、资源优化、保护环境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设计多样化、功能现代化、制造工厂化、时间最优化等诸多优点,能够根据农民住房要求进行设计,满足使用功能最大化要求。建筑构配件可以采用多种节能环保等新型材料,统一工厂化生产,促进设计、建筑的精细化,有效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节能减排率。现场装配化施工,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减少材料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装配式建筑拆迁再利用高,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2、结构强度大、建设工期短
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构件,使其产业化,其优点是它的技术、养护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材料配比等都科学化使其强度、稳定性以及孔洞的预留都要比传统工艺强很多,其强度大约比同档次的混凝土高10MPa。而且传统工艺如混凝土搅拌、砖墙砌筑、钢筋捆扎、模板支护、混凝土养护等,这些工艺现场施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容易受天气的影响。而装配式建筑只需要提前预制构件,将构件运输到现场,在现场进行安装与混凝土浇灌,减少了现场人工作业时间,缩短了工期,减轻了环境污染。
4、推进装配式建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用的几点建议
4.1、建立健全乡村装配式建筑的标准规范体系
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乡村应用较少,我国关于乡村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标准图集还十分匮乏,要加快推广乡村低层装配式建筑,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编制农村装配式建筑结构标准规范及施工图集,为农村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提供有力依据和科学指导、验收标准。针对更适合在农村建造的轻钢结构房屋,出台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技术标准和图集,有效推进农村轻钢结构房屋的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健康发展。
4.2、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
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急需研发、设计、生产、安装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不仅需要职业院校培养装配式建筑专业的后备人才,而且需要培训一大批新型产业工人。职业院校应顺应建筑新业态,开设装配式建筑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与装配式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装配式建筑技术和管理人才,使学生能够满足装配式建筑设计员、构件生产技术员、施工技术员等多种岗位的要求。
4.3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进行建设
目前,部分农民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不能够保证,所以在装配式建筑在农村推广使用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国家可以出台一定的激励政策,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结合地方文化、自然风貌进行低层装配式住房的建设,总结推广试点装配式建筑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扩大试点范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5、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建筑行业不断改良和升级,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未来农村住宅建设发展的必经之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乡村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灵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湘特色装配式建筑探索[J].建材世界,2019,40(05):73-76.
[2]阎占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巴渝特色装配式建筑研究[J].住宅产业,2019(0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