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大转变及其发展路径探析
王会昌
中国人民银行酒泉市中心支行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在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三大转变,它分别为政策驱动逐渐向市场驱动转变;人民币出入境渠道从经常项目向资本项目转变;离岸市场先行发展向在岸、离岸良性互动转变。所以说在这三大转变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实现了协同发展与深度整合。本文中开门见山,直接深入探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大转变及其发展路径。
关键词:三大转变;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协同发展;金融市场
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是内外部环境重大变化。从外部层面讲,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极大盛行的现阶段,逆全球化思潮逐渐涌动,中美贸易战逐渐升级。2020年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并蔓延以后,全球价值链受到重创,中国在国际贸易层面的投资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外部风险正在不断增大。从内部层面讲,国内汇率市场面临双向波动,在岸与离岸汇率联动加强溢出效应十分明显,在金融市场市场化开放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压力。在内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就呈现出了相对显著的三大转变。
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大转变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特别是2010~2021年十余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三大转变是客观明显的。一方面在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一方面在于经常项目向资本项目转变;再一方面为离岸市场先行发展向在岸、离岸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方向转变,下文将逐一作出研究解读。
第一大转变: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在过去十余年,国内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发展在政策推动下实现优化调整,它表现为人民币的国际化需求逐渐丰富,这也为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保持3年以上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就2020年第一季度看来,人民币官方外汇储备资产达到0.30万亿美元,这一数据创造历史新高,位居全球第5位。这一点就证明了人民币已经获得了来自于诸多国家政府与央行的认可。
从另一方面看,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支付额表现为极其稳定状态,自2016年以来,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占比已经超过2.00%,维持在全球第4~6位置水平。例如在“一带一路”政策下。诸多边贸活动中采用人民币支付结算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代表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已经有所改善,实现了巨大改变。
再者,就个人所持或境外机构所持人民币金融资产而言,它们都在呈现出不断增长发展态势。据统计,国内自2015年到2021年的个人所持与境外机构所持人民币金融资产是呈现下降趋势的,取而代之的他们都增持了大量的债券股票金融资产。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开放与项目管制正在逐渐放松,二者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提升了人民币地位,令人民币在国家上的使用契机逐渐增多。正是由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功。国家资本市场在逐渐开放,资本项目管制也呈现出逐步放松状态,政策的利好推动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奠定基础,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环境也逐渐向良性化方向发展[1]。
第二大转变:人民币出入境从经常项目向资本项目转变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大背景下,它逐渐保证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实现了持续发展输出,形成了经常项目输出发展机制,它建立了资本项目回流机制,满足了人民币境内外健康循环体系。在跨境货物贸易结算方面,它就参考我国对外贸易基本比例(30%)逐步带动人民币国际化向前发展。在跨境贸易过程中建立了人民币结算机制,它在推动国内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人民币金池快速有效增长。在带动人民币国际离岸市场向前发展过程中,它也促进了人民币金融产品的有效发行与交易,在通过贸易结算和发展过程中增加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占比。在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计价交易过程中,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全球占比有所增加,这代表了国内人民币国际计价结算的主渠道从原本的经常项目向资本项目自然转向。在这一转向过程中需要明确3点验证问题:第一,在“一带一路”战略项目建设带动背景下,人民币对外的投融资合作正在呈现大幅度增长发展趋势,我国“一带一路”沿线与周边国家地区在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将达到3.00万亿元以上,其同比增长超过50%。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口总额方面也已经超过8万亿美元。在直接投资之外,国内各地也分纷纷建立了合作园区,且合作园区也已经成为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重点,这为人民币对外发展、直接投资等等都带来巨大契机。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在全球50余个国家建立合作区超过百余家,这其中多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第二,国内资本市场在开放刺激境外机构,优化调整个人环境方面就对人民币产品提出了明确要求,它希望不断扩大中国债市、股市发展规模,确保国家资本市场地位日益提升。在吸引到投资者投资后,中国的人民币国际收支会有所改善,投资证券、债券的券面总额将会有所增长,增长幅度高于200%;第三,在众多资本项目中,人民币在跨境流通中是存在广阔发展空间的,就这一点商务部通过外商投资创建了“负面清单”,积极推出各项开放措施。实际上它彻底取消了银行业外资股比限制,适当放宽外资股比达到50%以上,且这一限制在2021年会被正式取消。不过,目前外资在国内股市上的持股占比依然控制在3.5%左右,这说明了国内股市中的外资占比还是相对偏低的,资本项目在人民币跨境流通方面空间依然较大,需要予以调整优化[2]。
第三大转变:离岸现场先行发展向在岸、离岸良性互动、整合方向转变
实际上,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依然未全面开放资本账户,所以这也导致了离岸人民币市场在人民币自由整合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人民币在汇兑、投融资、结算等等方面出现各种问题,它所导致的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隔离问题是颇为严重的,它在为人民币提供跨境业务外部对接点方面就有效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形成了一种以香港为中心的金融市场结构。在过去十余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是呈现出开放发展趋势的,它在境内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过程中也形成了境内外离岸业务市场,在日益增加央行货币调控难度过程中也确保国际资本冲击在岸市场,这为人民币定价权带来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考虑到当前市场自由选择过程中人民币的定价权存在偏离,所以必须合理规避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可能对在岸金融市场所带来的经济冲击影响。就这一情况看来,国家应该考虑在上海、深圳这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立全球性的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机制,保证定价清算到位,有效推动在岸、离岸人民币的市场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同时实现对资源内容的有机整合,有效提高国内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3]。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有效路径
在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有效路径首先要做好区域化、周变化发展策略,确保满足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发展需求。这里所指代的区域化就是要建立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发展路径,联合沿线国家扩大人民币市场需求。例如可以在东盟国家建立人民币支付结算货币交易体系,承办人民币币种业务,开展人民币存储业务等等。总体来说就要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坚持追求人民币的区域化、周边化有价值推进发展[4]。
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建立相互贸易双边关系、投资关系过程中,需要倡导推动对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发展进程。一方面要确保从央行层面深入思考强化沟通协调政策,确保双边共同利益有效实现,满足利益共识条件,在巩固、扩大边贸本币结算规模过程中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关系;一方面也要建立市场需求导向,实施分类政策内容,确保周边国家广覆盖范围有效扩大,基于不同层面上分析人民币渠道差异较大这一现实问题。必须承认不同地区的货币贸易、产品贸易发展形势是不同的,要基于这些不同形式建立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机制,结合周边各国地区内容分析集中力量建设机制,确保周边地区历史遗留下的非正规银行人民币跨境流通渠道规范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对人民币现钞的跨境调运成本问题进行分析,了解人民币头寸平盘相对困难这一现实问题。要基于各方协调建立突破化解机制,确保促进离岸人民币业务能够切实与当地金融市场实现相互深度融合,激发区域性人民币的国际化使用。例如在欧洲地区,就存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带动国际发展机制,建立基于全球层面的市场基础体系,确保证思想对人民币的广度与深度优化,确保包括东亚、中亚以及南亚的各国都能参与到人民币枢纽战略节点地区培育过程中。当然,还要继续推挤能实现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在全球进行布局,充分发挥不同地区人民币的离岸市场优势,确保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之上创造流动性、效率相对较高的交易机制,有效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全球网络的早日构建与应用实现,如此也能做到对人民币国际使用成本的不断降低。
必须进一步对汇率利率市场进行改革深化,确保建立适度的资本管制体系,形成人民币市场协同推进,扩大人民币境外流通。这一过程中就要实现对人民币汇率的有效倒逼,追求利率管理制度改革幅度加大,如此才能消除国际资本市场所存在的恶意冲击,避免国内金融经济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负面影响。在这里,应该追求实现利率自由化,结合浮动或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与利率自由化问题展开分析,确保币值稳定,满足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需求,解决人民币汇率贬值这一多年以来的惯性问题,确保人民币摆脱当前的货币危机困境现状。就现阶段而言,保持币值稳定是人民币能够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关键,它希望坚持稳定汇率制度,在形成浮动汇率制过程中追求改革突破,最终提出汇率机制市场化与浮动汇率优化两方面要求[5]。
从另一方面来讲,始终保持币值稳定是有必要的,这是人民币国际化成功推进的重要条件。在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过程中就要始终坚持固定汇率制内容,这一点我国早在2005年开始就已经实现,当时从固定汇率逐渐走向浮动汇率制,这一过程中基本就实现了对汇率形成机制与市场化实行浮动汇率的有效调整,确保市场化改革发展到位。整体而言,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已经创造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它在规避汇率贬值关心问题、破解货币危机困境过程中建立了汇率形成机制,确保市场化改革发展有效推进,它也让人民币汇率市场逐渐发挥了决定性价值作用。总的来说,它还是希望市场来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价值作用,如此才能追求达成一种相对均衡的汇率水平。而在实施汇率市场改革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转变过程中也希望始终保持适度的外汇管制,在稳定人民币汇率及其预期过程中有效规避汇率的大幅度波动风险问题,这一点在学术界以及金融业界发展都有巨大价值作用。在针对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之间关系进行分析过程中,目前依然还是存在不一致观点的,例如有些学者就认为,基于人民币国际化手段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建设是有必要的,它确保资本项目自由化能够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市场,有效解决资本项目自由化时序错误问题。另外,考虑到我国当前外汇储备已经超过5.5万亿美元,且香港这一离岸人民币市场在个人持有境外人民币存款数量方面也有上升,因此说适当的外汇管制还是相当有必要的,它在稳定金融市场发展方面绝对是一大重要手段,必须加以合理利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合理均衡人民币汇率,同时央行主动停止干预人民币汇率是有必要的。这能够实现对资本跨境流动监管内容的有效完善,确保在外汇管制条件下实现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有效改革,它对推动人民币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在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方面也有一定利好,必须认真把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对金融市场开发带来的高风险有效防范,确保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大转变有效优化,并提出诸多发展策略。诚如本文中所论述,在调整金融结构的过程中也希望不断强化金融服务实体能力,从各个方面有效抵御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风险,切实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大转变优化。
参考文献:
[1] 徐珊, 潘峰华, 曾贝妮,等. 人民币国际化的地缘空间格局研究[J]. 经济地理, 2019,258(08):3-13.
[2] 张明, 陈谦. 后疫情期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新机遇[J]. 当代金融家, 2020,179(05):50-53.
[3] 方旭, 胡星辰, 马成文. 人民币国际化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299(07):49-52.
[4] 徐伟呈, 王畅, 郭越. 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货币锚模型的经验研究[J]. 亚太经济, 2019(6):26-36.
[5] 马光明, 杨武, 赵峰. 人民币国际化的汇率缓冲效应研究——基于境外人民币存量与人民币结算比重[J]. 南开经济研究, 2020,212(02):11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