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回流之农村人力资本振兴研究
张向君 陈阳 山东理工大学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开展,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由于城市化的原因,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发展缓慢,农村大量人才流失。现在,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工开始回流,但是想要真正振兴农村还需要人力资本振兴,那就必须让人回流入农村,并且形成一只稳定且优秀的队伍来进行农村的建设。劳动力迁出总是和劳动力回流相伴发生。国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迁出与回流研究相当多, 提出了各种理论, 目前颇受国内普遍关注和引用的当属推拉理论, 该理论认为:追求生活条件的改善是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动因。这里的生活条件含义很多, 既包括就业机会, 也包括投资机会、预期收益、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民工回流;人力资本
要想真正实现乡村人力资本振兴,就要去解决社会资本如何进入农村农业、如何加强农村人力资本的培育以及如何改善农村农业生产经营等问题。当物质资本进入农村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如何让人力资本也进入农村,尽快形成一只职业的农民队伍,具有专业的技术和知识,以实现乡村振兴。要想形成一只这样的队伍,可有三种途径:第一,培养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但是由于他们思想落后,培养难度较大,时间较长,所以并不是第一选择;第二,城市中的精英人才和大学生流入农村,由于年轻人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不愿下乡等种种原因,无法把这些年轻资本留在农村,如果没有很好的政策支持,在短时间也很难实现;所以最好的是第三个途径,农民工回流,让外出的农民工回流到农村,他们既有一定的农业常识,又在城市中生活数年,学到一些经商的知识和思想,所以是最合适的选择。
一、农民工回流人数呈上升趋势,非自愿回流比例较大
农民农村补专项调查证实,截止到2015年,全国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达到了5000万人,2019年更是呈大比例上升中。近几年,我国城市发展步伐开始缓慢起来,我们发现许多农民工回流的现象更加明显,并且每年都呈上升趋势,而且趋于稳定。通过查阅北京、广东、湖北统计局数据,都出现了“农民工回流”的现象,规模仍然在持续增加,增速高达20%左右。
农民工流动人口回流的年龄主要是以中年为主,普遍是集中在40岁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0周岁以下“农民工回流”占22%比例,40周岁到45周岁比例占67%,45周岁以上比例占11%,所以由此可见,中年成为“农民工回流”的最主要群体。
同时,我们发现农民工非自愿回流占比例较大。他们往往是因为城市压力过大,子女教育问题难以解决,以及自己的养老问题等等,被迫回到农村。现阶段,多数农民工都属于非自愿因素回流,占比大约70%,而自愿回到农村的只占30%,两者相比较差一半多,说明当前的农民工回流属于非自愿行为。所以,因家庭责任需要“回流”的群体虽然具有一定被迫意味, 但是却很可能成为农村发展的有利契机。若村干部能够有效的发掘这一群体, 给予政策解读与鼓励, 发挥其人力资源优势, 建设乡村必然较易取得成效。
二、影响农民工回流的因素分析
(一)自身因素
第一,年龄
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更加希望生活具有挑战性,更加向往城市的生活,所以他们更容易选择外出打工,流入城市。而中老年人需要人照顾,更加具有恋家的情结,再加上难以融入城市生活的压力,比如就医手续电子化和手机支付功能等,这些他们很少接触的事件会降低他们的生活幸福感,他们会选择回到农村,安然度过他们的老年时代。除此之外,中老年农村劳动力在体力上有明显劣势,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都不如年轻人,年纪越大,越愿意回流。
第二,性别
按照传统的思想观念,男人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所以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会选择到城市去,赚更多的钱来养家糊口支撑家里的日常开销。所以在他们中老年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与妻子孩子朋友亲人等一起度过自己的后半生。而女性如果在年轻时去城市打工,她们更多的是会选择在城市结婚生子,并且留在城市中度过后半生。中国女性的社会及家庭角色呈现多元化趋势,女性既要有自己的事业,又要照顾家庭、教育子女;农村男性更希望获取更多收入,以养家糊口。所以在性别上,男性回流比女性要多。
第三,教育水平
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劳动力的回流是一把“双刃剑”。人力资本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就业情况,以至于影响工资。一般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容易出去打工,去更高级别的城市,工资也是更高的,并且也越不愿意回到农村;受教育水平越低,越不会到城市打工,就算一部分人流入城市,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力难以在城市找到工作,即使有工作,也是脏、累、险的职业,或者是收入不高的职业,也会更容易选择回流,因为在城市的就代表要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一般刚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人一时之间是很难接受突如其来的压力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可以找到相对稳定且环境较好的工作,不愿意回流的比例较高。
(二)农业因素
产业因素对农村劳动力的回流也有显著影响。土地流转以后,土地不再需要自己耕种,农村劳动力倾向外出。因为他们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的收入,还能通过在外务工获取较高的非农业收入。收入是维持家庭生活的基本手段,农业收入低的农村劳动力为了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非常愿意在外务工。而农业收入较高的家庭,由于远离家人、城市就业困难等,相较于农业收入低的农村劳动力更愿意选择回流。对于从事农业经验较少的农村劳动力来说,对土地的依赖性较低,较愿意选择外出。对于一些准备回流或者是希望扩大农业发展、准备在农业产业进行创业的农村劳动力来说,获取农业投资资金贷款较难,这也会抑制他们对农业生产生活的积极性,阻碍他们回流。
第一,从事农业的收入。农业的收入是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是否会流出的关键因素。农业收入越高,就会刺激农民工回流从事农业生产;而农业收入越低,农村劳动力就不愿意回流,更愿意待在大城市有更高的收入。
第二,土地的耕地面积。土地可耕地面积越少,农村劳动力越容易选择外出打工,因为农业收入很难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所以他们只能去城市获得除了土地报酬以外的其他报酬来维持生计。而可耕地土地面积越大,农民获得报酬就越多,生活可以正常进行,那么农民回流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三)家庭因素
第一,子女教育地的选择
众所周知,城市的教育水平比农村要高,城市有好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以及各种兴趣爱好班等,所以更利于孩子的培养和成长。所以很多流动人口在进城务工的时候,一部分农民工也会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城市进行教育,所以在城市学习并且稳定的家庭几乎不会选择回流,会继续选择在城市学习甚至孩子在城市继续工作。而那些子女依旧在农村读书的家庭,父母更多的会选择回流,出于对孩子的照顾和对老人的照料,他们都不得不在一定年份以后返回农村。
第二,婚姻
在农村已婚的劳动力人口,他会考虑到家庭责任和个人情感,以及更好的照顾自己的家庭,可能会选择回流,与妻子孩子生活在一起,并且从事农业生产来维持生活。未婚的劳动力人口会更加偏重于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和更好的生活环境而选择留在城市。
三、形成中国职业农民队伍的措施
青年一代在学历、接受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成就的期盼上都促使他们更易接受新事物, 并将其转化为行动, 成为职业农民并且形成一支专业的队伍,达到促进农村发展的效果。
(一)做好职业农民的规划工作
首先先制定可行的计划,从培训到实践到正式工作到薪酬,都要做好相应计划、目标和文字版。熟悉国情以及相关的国家政策,通过政策配置好职业农民的资源,让农民有法可依,安心的工作。
(二)分门别类的做好培训工作
成为中国职业农民,既要有一定的农业知识,也要具有一定经商的方法,这就对农民的要求大大提升。所以要针对不同类型农民进行分类培训,使他们有自己的专业项技能,术业有专攻,把自己的专项做到最好最专业,成为真正的职业农民,带领农村更好的发展。
(三)做好职业农民的组织工作
一方面熟悉国家有利于农民工回流的政策,积极向农民宣传职业农民的工作和政策福利,通过宣传单页、媒体、座谈会以及乡村会议等等,使回流的农民工自愿加入职业农民的队伍,并且形成帮扶队伍,强对弱的一帮一进行帮扶;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力量将其组织起来,与自愿加入的职业农民共同组成职业队伍。
(四)落实中国职业农民的配套措施
比如职业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可以通过政府或者政策就近解决;又比如中国职业农民刚成立初期,可以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措施;再比如就业地址和就业形式,可以灵活安排,可以选择国家农场,也可以选择家庭农场,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工资实行能者多劳制,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等等。因为中国职业农民是一个新兴的职业,工作环境又比较复杂,工作内容又多种多样,职业内容并不是那么的成熟属于摸索的一个过程,所以在推行的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与困难,所以国家和政府要做好配套措施,让职业农民没有后顾之忧,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农业建设当中去。
(五)推进及稳定中国职业农民队伍
要想使得中国职业农民队伍不断的推陈出新改革发展,就必须实行高绩效高收益的政策,使得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更高的报酬,多劳多得,这样才可以促使中国职业农民队伍良性循环发展。并且可以接受农民的自带项目,对于很好的项目,国家可以进行资助和政策的支持,由农民自己经营管理,由国家政策支持保护,达到稳定整个中国职业农民队伍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职业农民队伍的形成是物质资本达到一定量时的产物,农村振兴不仅需要物质资本更需要人力资本。根据农民工回流的意愿,综合解决阻碍农民工回流的障碍,培养新型的中国职业农民,是实现党在十九大提出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宗益,周勇,卢顺霞陈义华西部地区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动因及其对策[J]统计研究,2007.(12):9-15.
[2]石智雷,谭宇,吴海涛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与创业意愿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0,(5):25-37.
[3]周皓梁在中国的返迁人口基于五普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6(3):61-69.
[4]韩俊,崔传义.农民工回乡创业热潮正在兴起—百县农民工回乡创业情况调查之一[N]中国经济时报,2007-12-27.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6]杨敏.无为调查[J].决策,2007,(7):14-16.
[7]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吉林省部分地区农民工返乡种田现象突出值得关注http://www.stats gov.cn.
[8]国家统计局.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9]Ma,Zhongdong.Urban Labor-force Experience as a Determinant of Rural Occupational Change:Evidence from Recent Urban-rl ation in China[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01 ,33(2):237-255.
[10]刘光明,宋洪远.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特征、动因及其影响——对安徽、四川两省四县71位回乡创业者的案例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7
作者简介:
张向君(1997.7-),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
陈阳(1997.9-),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