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及优化研究
陈燕 青岛市城阳区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大队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渐改变,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化工企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其原材料复杂且多具有易燃、易爆、强酸、强碱等特性,对企业的员工和财产的安全以及周围环境的威胁巨大。因此,如何加强化工企业安全方面的建设和污染物的处理是我国化工行业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漏洞和缺陷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化工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0 引言
化工企业的产业链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不仅包括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还包括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因此,如何进行安全生产和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化工企业急需解决的实际难题,这直接影响到化工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我国现阶段化工企业在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管理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这极大影响了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化工企业环保问题概述
化工企业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原因主要可归为三类,一是相关的政府部门等针对化工企业在此方面的法律条文不够完善健全,检查督促力度仍旧较小二是多数化工企业生产流程中,产业链较短,对原料造成了不充分利用,致使排放有害废弃物过多三是集中在化工企业的废料处理端,相关的化工企业在工业末端的废料处理技术掌握过于基础化,“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处理技术落后,有害废弃物得不到高效处理便草草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针对上述种种,笔者经过相关资料查阅和素材研究积累,总结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针对性解决方案。首先,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完善立法,使我国化工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并且,有关责任部门需要依法加大检测督察力度,必要时采取过硬手段,有效预防或高效遏制有关化工企业的资源浪费、技术不过关、违规排放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再者,于化工企业自身,应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将有效的资源做到充分高效的利用,科学地延长产业链,变废为宝,少排少弃最后,在化工企业的产业链末端,相关企业应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加强技术攻关,以技术为资本进行“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科学处理,达标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2 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关于工业污染尤其是化工企业的对环境的污染提出的重要国策,主要是对化工企业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因化工企业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对人们身体素质与农产品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对化工企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不但能够降低企业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土壤的日常污染,而且较为重要的是可确保自然生态平衡,这对我国经济的较快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此外,加大化工企业环境保护力度,会降低环境污染对企业产生的治理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具有较大意义,为社会、经济以及环境之间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
化工企业之所以被大家视作是重点污染企业,是因为它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水、废气等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程度的破坏,严重危害了周边地区的土地、水源、空气等等,甚至会对周边地区的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所以,各个类型的化工企业都应该重视环境保护这一项基本的政策,从源头、过程、尽头等等多个环节切实地节能减排,这样才能降低对水源、土地等等的污染程度,真正达到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化工企业的领导者也要把握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的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绿水青山”。而应该在发展企业的同时,重视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环境保護,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3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化工行业虽然历史悠久,但是现代化生产的起步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较晚,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完善空间,我国化工行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管理意识不到位
我国针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很多企业在进行生产时为了提高效益、节约成本,存在着侥幸心理,不能与实际状况相结合,而是将安全管理和环保工作流于表面,只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另外,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但是企业相关负责人和一线的工作人员没有相应的安全和环保意识,无法将制度严格执行,使得相应的管理和操作规范失去其原本的作用,不能有效保护企业、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最后,我国化工领域缺乏有力的监督,企业和工作人员犯错成本低,没有形成对待工作严谨、规范的行业环境,造成了化工企业和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2]。
3.2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培训不重视
化工生产所涉及的原材料大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爆炸、高温等一些危险的情况,如果一线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前期的专业培训只凭借经验上岗,将会出现无法处理突发状况的现象。但是在我国的化工企业中,经常会出现工作人员简化或者违反操作流程的情况,没有意识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员工在入职前企业没有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并且在日常的生产中企业没有开展定期的安全和环保讲座,致使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概念灌输和意识培养。
3.3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初始设计不规范
作为化工企业能够进行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前提,在进行企业建设时,安全生产设计和环保设施设计是两项必须重视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我国早期化工企业在建设之初,社会和国家还没有形成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对于“三废”几乎没经过有效的处理就排放到当地的环境之中,工作人员更是没有完善的操作流程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因此,这些早期的化工企业转型困难,也是我国安全环保事故的多发地。
3.4化工企业对排污监管的不到位
化工生产是一个污染度较高的行业,再加上化工生产企业的不断增多和扩建,每日污水的排放量也持续增加。如果化工企业对污水的处理不到位,就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带来影响。如:在浙江工业区某一企业,因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中,当地居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河中的鱼虾,然后中毒身亡。污水的水质比较复杂,通常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得到控制,正是如此我国党中央才呼召对污水的处理进行严格的管控,采取各种有效的治理污水的政策和措施,甚至不惜缩减化工产业的规模,这都是为了实现科学回收、减少污染、减少灾害。但是,当前在化工行业中仍旧存在行业重点控制不严格,监测、检查不到位、不标准的现象,污水未经处理偷偷排放的问题依旧存在。企业作为排污的主要领头人,如果不对其进行整改,不从自身做起,不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的话,对我国未开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建设都是极大隐患[3]。
3.5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
化工企业对产生的污染物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可有效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但是,较多化工企业在处理污染物时,处理力度不够,导致污染问题很难进行有效解决,主要是因企业在处理污染物时没有配备专业的污染设备,采用直排的方式对污染实施处理,造成企业周围水域造成较大的污染。此外,一些企业在对污染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只采用一些的设备进行防污处理,虽然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还不能对污染源进行彻底净化,对大自然的污染较为严重。除此之外,一些企业由于资金问题对有些专业设备长期没有进行维修及保养,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无法达到治理污染源的目的,这在较大程度上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对我国自然生态平衡造成较大的影响。
3.6缺乏污染治理技术与人才
化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较为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最终使污染保护工作很难落实到实处。此外,环境保护人才在其中也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是企业的环境保护中较为重要的资源,对企业的较快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较低,在较大程度上忽略了对环境保护人才的培养,导致对具体治理内容没有较好的方案,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也无从谈起。较多企业在治理污染时,因基础差以及治理技术相对较为落后,虽然投入较大资金,但是却达不到理想效果,污水排放量依然高居不下,这对我国环境改善造成较大不利影响[4]。
4 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意识及措施
4.1加强安全环保管理监督体系的建设
科学有力的管理制度是保證企业平稳运行的关键,通过完善化工领域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能够保证企业在规范、科学、安全的环境下发展,并能够降低对环境的破坏。而加强监督体系可以保证相关的管理条例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减少安全事故的频率和污染物的排放。
化工企业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需要对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且根据企业工作情况进行加到管理力度,同时时刻掌握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这在较大程度上会对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在相关部门在监督的过程中,还应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可以聘请一线管理人员参加到监督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因一线企业具有较高的管理经验,能够有效提高监督者自身管理技能,此处之外在监督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工作安全性实施有效的评估,以此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5]。
4.2加强安全环保方面的宣传和培训
基于新时期环境保护视域下,化工企业要树立科学正确的环保意识。第一,化工企业应培训并考核职工环保意识,结合职工现实情况展开分层次培训,实施针对性环保训练,提升企业职工环保意识及治污处理能力。第二,化工企业各级领导人要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将环保任务贯彻落实到企业具体工作及人员中,真正做到有源可追溯。与此同时,化工企业管理人也要在内部大肆宣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让企业技术人员结合国家环境排污指标展开作业,注重运用将源头治理作为主导的治污、防污手段。所以,化工企业管理者要注重培训制度的长效化,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在有效的培训中提高职工环保意识。第三,成立环保机构,由企业负责人引领技术团队,做好环境治理预案,从企业实际运行情况入手。在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地污染方面做好治理预案。另外,企业负责人还应合理安排环保监督和管理工作,有效监督企业在发展运行中对污染物的具体排放,保证企业污染物排放指标与国家排放标准相契合,从而推动环境保护和化工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4.3开展安全设计诊断和环境保护技术提升
化工企业采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技术必须经过专业的检验检测团队进行评估,严格遵照我国的安全法规进行引进和设计。另外,对建厂较早的企业进行定期的安全质量评估,对一些老旧的设备和生产线进行合理的替换,在保证老企业效益的同时,提高他们在市场上的生命力。针对“三废”要不断提高污染物的治理水平,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做到污染物回收再利用后,再次进行排放,加大周围环境的监测力度,对于环境污染严重超标的企业,要及时勒令整改[6]。
4.4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首先,企业应结合当地政府制定的排污指标和环保规划,合理确定环保目标,将生产与环保结合起来,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其次,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掌握环境保护现状和现有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及污染治理设备,密切关注排污情况。再次,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运转制定标准规范,对排放点进行全过程监督,对设备做好相关记录,确保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有效作用。最后,对现有设备和生产流程进行升级,建立清洁生产示范试点,逐渐提高环保指标,促进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7]。
4.5做好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
健全完善的环保体系,是确保各项环保措施有效落实的基础,因此,化工企业想要将生产中的环境问题有效解决,就必须要做好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首先,要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地分析,对存在环境风险的环节加以明确,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及处理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强环保制度建设,确保相关人员在落实环保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明确的制度规范及处理标准作为支撑,以此来提升环保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加强环保监管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对责任制度加以落实,由各部门领导作为相关负责人,在明确部门岗位职责,推动环保措施有效落实的同时,避免污染问题的出现[8]。
4.6针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加大投入
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化工企业还应该加大资源投入力度,除了要尽可能地应用低毒、无毒、低污染的原材料以外,还要加强技术革新,通过各种高新技术地有效应用,降低化工生产活动中的污染排放,或者是提高污染物处理的技术水平,使各项污染物能够得到有效地处理。与此同时,还要对国家优惠政策进行积极地争取,在降低自身生产投入的同时,尽可能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提升自身的环保水平,在实现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同时,降低自身未来发展中的环境成本投入[9]。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化工领域现代化起步较晚,在管理制定不够完善、技术设备不够先进、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都较为薄弱。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来,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了阻碍人们生活质量提高较为重要的因素,其中化工企业在发展与管理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创新环境治理的相关措施,比如培训技术人员、提升设备污染处理效率以及控制污染源等。这在对环保工作机构实施有效的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环保制度的构建,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减小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平衡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丽明.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措施[J].化工管理,2020(6):88.
[2]张生根,彭福林,卞剑锋,母玉林.探析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措施[J].化工管理,2019(29):84-85.
[3]王成峰.探析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3):52.
[4]白瑞.强化危化品安全监管--危化品安全监管法规解读汇编[J].现代职业安全.2013,(1).54-57.
[5]王印龙.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措施探究[J].清洗世界,2019,35(9):38-39.
[6]孙显锋.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意识及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4):179-180.
[7]申培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中国化工贸易,2020,12(17):51-52.
[8]惠晓鹏.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有效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21(12):25-26.
[9]李宝强.略论化工企业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消费导刊,17,(2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