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消费经济 > 财会研究 >

“外贸报关与单证”课程教改探索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1-12-20    阅读:1286 次  选择字号:T|T

阳兰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摘 要:以外贸技能为导向的“外贸报关与单证”课程教学改革,为培养应用型外贸人才为目标,着力于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使学生充分地认识不同贸易术语下的对外贸易操作,教学改革效果明显。通过外贸模拟操作软件的演练、校企合作,实现了外贸教学与外贸岗位之间的对接,实现了从理论知识培养向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外贸报关与单证;教改探索;模拟操作


伴随着外贸行业转型升级,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升级,外贸行业正加速开展对新型外贸人才的争夺。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进出口贸易经历了会展模式时代,阿里巴巴及各类外贸互联网平台的时代,如今已经迎来了外贸4.0时代,我们面临着一个技术创新的时代,跨境电商、外综平台、eWTP新外贸等新概念层出不穷。因此,改革“外贸报关与单证”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外贸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校培养外贸人才的目标和方向。本文对“外贸报关与单证”课程教学的改革,以“课堂教学法改革—课内模拟实训—校企合作培养”为主线开展活动,强化实训实践教学,建立岗位型应用人才培养机制。

1.课堂教学法改革

“外贸报关与单证”课程是一门对技能和操作要求很高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修课。将理论基础与实践进行融合,通过最新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和进出口角色代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1案例分析法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外贸报关与单证”知识随着贸易新政策、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而不断变化,知识的更新显得尤为重要,如中美贸易战、疫情影响下各国国情及海关新政等。结合时下最新进出口贸易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拓宽学生视野,重点培养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的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针对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通过学生参与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加强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尤其在进出口双方邮件往来的商务函电书写、信用证审核及修改、各种单据缮制的教学中,结合经典案例和最新国际惯例规则的相关要求,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新政策的关注。

1.2角色代入教学法

角色代入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手段,将自己置于某个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角色,并把自己的身份、情感与特定角色融为一体,去感受角色的经历,以获得知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出口商、进口商、银行、货代等组织在不同贸易术语及付款条件下的操作流程的熟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掌握每个环节每种单证的先后顺序及注意事项。在信用证审核及修改环节中,要求学生分别站在出口商、进口商及银行的角度来分析不同情景下,面临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并从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并改善。通过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身临其境地进行流程和情景表演,使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改变原来的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课内模拟实训

许多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了一系列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国际金融与结算、外贸单证等等,但绝大多数课程都是灌输式的理论和说教,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着知识重叠的同时缺乏横向联系。尽管学生学习了很多课程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离实际岗位工作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即便是课程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业务仍然不知所措,用人企业仍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岗前培训。

本门课程设置了16课时实验课,课内模拟实训开设旨在让学生在就业前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地整合,将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进出口操作的技能。在完成理论课程的教学后,利用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软件,引导学生上机实习。通过任务的设定,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主要贸易术语FOB、CFR、CIF下不同付款方式L/C、TT中商品进出口交易的整个流程。通过模拟实际对外贸易场景,学生进行出口商、进口商身份的转换,从邮件往来的贸易磋商、成本核算到合同签订,从订货、订舱、投保、报检、报关、交单、退税到商业发票、装箱单的缮制以及产地证、检验证书的申请,完成一个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流程,从而全面、系统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熟悉进出口业务操作全流程。

3校企合作培养

校企合作强调通过整合学校和企业优势资源,突出实训与教学相融合的模式,实现招人、育人和用人的“一体化”,进而打造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关键利益者来看,校企合作对于高校、企业与学生都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实现共赢多赢。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办学理念要进行系统性的变革才能实现突破性进展,而引入企业的直接或间接参与,有助于应对好这一转变与挑战,助力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转型升级。

外贸报关与单证是以学生修完国际贸易实务前提开设的。开课前,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实务的理论知识。如进出口贸易一般流程、进出口货物的运输保险、主要的国际贸易术语、主要的结算方式和支付工具、出口商品成本核算等。外贸报关与单证课主要针对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单据进行深入学习,培养学生毕业后从事对外贸易工作技能的专业必修课。引企入校,校企之间深度合作,引入进出口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安排专业外贸工作者与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为学生提供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

结论:

在“外贸报关与单证”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系统不完整、认知不足等问题。在“外贸报关与单证”课堂教学改革中,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结合校内模拟实训和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创新改革的深入开展积累一些经验。


参考文献:

[1]钟晓韵.“国际服务贸易”课堂的教改与创新.课程教学,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