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检测 >

煤炭质量检验技术的相关问题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1-10-15    阅读:962 次  选择字号:T|T

孙桂莲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检验检测中心    山东淄博    255100


摘要:煤炭质量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产业发展水平和资源出口安全。质量保证涉及的环节多,技术要求高,检验误差会影响检验结果。因此,实验室检测人员必须对发现的任何问题认真负责,对每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确保检测和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以此促进煤炭的质量不断提高。在对煤质进行化验检测时,需要有效避免各种因素影响化验检测结果,尽可能地降低检测误差,有效提高和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严格做好相关化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做好各个化验环节的监控、保障等各项工作,煤炭品质需要采用有效科学的检测方法进行监控,从而促煤炭品质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煤炭质量;检验;管理


引言

在经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煤炭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广泛,煤炭企业呈现出较为理想的发展态势。在煤炭行业,检查煤炭质量已成为煤炭开采、生产和销售的重要指标。准确的煤炭质量验证是一项关键要求,充足的数据信息是采购和结算煤炭的重要依据,在保证煤质化验准确性的前提之下,根据煤炭的品质级别对采购、销售中的煤炭科学定价。煤炭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需要重视化验技术的更新换代,需要正视其常用手段,了解具体的化验主体,确保化验结果真实可靠,为长远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煤炭资源的使用情况

煤经过热化学处理后可形成多功能气体,这就是煤气化。天然气的出现,为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能源支撑,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工业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的煤气化工艺主要有固定床气化和流化床气化。这两种煤炭气化方法的主要区别就是原料种类以及原料颗粒的均匀程度。其中,固定床气化法要求原料颗粒均匀,而沸腾层气化法则主要要求原料用煤是褐煤、弱粘煤等。我国目前用于煤炭炼油的主要煤炭品种是褐煤和长焰煤,也有少数地区使用气煤来完成炼油。根据煤炭种类以及煤炭原料含量的不同,炼油方式的选择也有区别,主要使用的煤炭炼油方法包含两种:第一种是将煤炭原料与反应催化剂、重油等进行充分混合后,以催化加氢的工艺来将原料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充分的破坏,推动原料与氢气在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中充分反应,最终得到低分子液态、气态混合物,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工艺来将产物进行分离,得到多种副产品;第二种炼油方法是通过低温干馏的方法将煤炭原来在600℃的环境下进行干馏,收集反应得到的混合物,然后进一步使用化学工艺来完成混合物的分离,这种方法对煤炭原料的种类和组成有一定的要求。

2、影响煤炭检验的因素

需要抽样检查煤。抽样时,多取具有代表性的质量样本,以反映样本质量的整体效果。采样商品煤时,要保证采样设备和采样地点的质量、数量、特性。仅在取样时。上述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得到充分保证,说明煤样具有代表性。不同品位的煤在同一地点同数量样品的最终质量控制中具有不同的品质。为保证煤的质量,必须保证煤样的高精度,样本数量低量化。煤炭制样中需保证煤炭原始形态且依据相关制样规则与程序进行煤炭加工,控制煤炭颗粒、数量,保证制样后煤炭可以保持原始煤炭质量。使用机械设备进行煤炭样本粉碎而后进行样本加工。制样环节煤炭样本精密度受样本缩减、样本设备、器具性能、样本污染以及制样流程影响。所以煤炭样本制作中需依据新国标制样标准进行样本选取与制样。样本检验中影响因素主要为检验环境,检验温度,检验设备精密程度、使用方法。温度高会导致检测值浮动,样本称重受影响,设备操作不当也会造成检验误差,检验化学试剂使用不当也会影响样本检验最终结果。

3、煤炭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

3.1、系统误差问题

系统误差的关键在于,在实际测量阶段,由于控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结果存在明显的误差,给检验工作造成一定的障碍。出现偏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方法错误,对于任何化验而言,均不会有绝对完美的检验方法,实际的方法在操作时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煤质化验工作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相同的问题也会受到重点关注。其次是仪器误差,测量仪器均涉及适用的测量范围,若是超出了相应的范围,其准确性也就无从保证。加之仪器校准、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使得仪器测量精准性亟待验证,所以需要注重这一误差来源。系统误差从产生原因上分析,属于一种无法规避的问题。但是可以适当地优化检测技术,尽可能地缩小误差,提升化验的准确性。

3.2、化验问题

煤炭质量控制结果的准确性会对煤炭质量检测技术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煤炭质量检验阶段,许多因素直接影响煤炭质量检验结果,从而对准确性产生负面影响。在检验煤中的全水分.发热量.灰分等项目时,一定要先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如GB/T 211-2017、GB/T 212-2008、GB/T 213-2008等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在检查煤质时确定全水分指标的过程中,应考虑影响因素,在检查煤质阶段,水分含量的测定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是质量的关键。测量煤样的水分时,必须按照测量标准和规范操作进行测定。首先,要按照《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 475-2008规定的一般原则和采样精密度、采样方案的建立、采样方法、采样工具等标准采样。再根据GB 474-2008煤样的制备方法制备样品,根据《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的方法提要、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测定步骤进行测定。如用空气干燥法,一定要保证粒度为13mm,在预先干燥和已称量过的浅盘内迅速称取13mm的试样490-510g,平摊在浅盘中。将浅盘放入预先加热到105℃-110℃的空气干燥箱中,在鼓风条件下,烟煤干燥2h,无烟煤干燥3h。发热量在煤质分析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这个指标不但是评价燃料煤的一项主要依据,并且也能为煤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参考。发热量的操作步骤比较复杂,所以产生误差的方面较多。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应设在一单独房间。(2)为避免温度影响,室温应尽量恒定。(3)仪器应尽量选用精确度高的和定期检定。为了提高煤炭检验的精确性,还应定期进行期间核查,能力验证,实验室之间的比对等措施提高检验业务水平。

3.3、微观问题

煤炭质量检查的结果被忽视,煤炭质量检查通常涉及过程中的几个步骤。为确保煤炭质量控制的标准化、安全性和准确性,需要所有参考资料。这是有效管理煤炭质量检验的唯一途径。但现阶段,部分煤炭企业在管理煤炭质量检验过程中无法有效管理质量检验,主要出现三个问题。其一,管理制度缺失,煤炭质量检验需要严格按照相应指标进行检测,并且需要通过一定标准进行约束,如果没有一个统一制度管理,极易导致煤炭质检无效性。其二,煤炭质检人员素质能力不足。众所周知,煤炭质检人员是在煤炭质量检验中关键性内容,质检结果准确性与质检人员检验专业性以及技术性存在必然联系,很多煤炭企业煤炭质检检验人员经验缺乏,造成煤炭质检无法准确性开展。其三,缺乏有效煤炭质检监督。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监督,通过监督进一步保证煤炭质量检验的规范性,各个质检流程可以严格依据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只有将上述煤炭质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解决,才能进一步保证煤炭质检管理充分开展。

4、煤炭质量检验控制措施

4.1、设备规范使用

在煤炭质量检验过程中,设备标准化操作是保证检验顺利完成的关键,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明确煤炭质量检验环节。目前的检测方法基本上是并行方法,具有减少检测误差的优点,可以有效保证煤质检查的准确性。若想采用其他方法对煤质进行检测,就一定要由专业的检测人员预先加以技术可行性论证;(2)加强和完善仪器设备检测操作的规范和标准。例如干燥剂样本,如果采集的煤炭样本中含有较多水份,就必须先将样本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加以风干。如果检测样本需要进行破碎,应尽量降低湿度对检测影响,在对各样本进行化验时,应进行同时检测,以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无误。如果无法进行同时检测,就要尽可能减少检测各个样本时的间隔时间,从而降低误差。

4.2、合理控制采样

煤样的质量直接影响检验分析结果。对于样本的实际使用,相关人员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对样本类型进行合理分类后,详细了解样本的主要特征。然后使用在煤炭质量测试之前制定的基本抽样计划,根据采样的对应标准,选取适宜的采样点和采样的数量,由此消除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采样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在采样结束后的样品储存阶段,需要格外重视一些操作细节,需要重视样品原始性,展开科学的样品制备。制样过程中,还需对工序进行科学操作及控制,避免制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应该科学地把握粒度和质量的关系,避免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因素。

4.3、控制分析误差

为了将干燥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重要的是保持煤的特性不变,这是保证煤质检验顺利进行的前提。不同煤种试验在干燥方法上也存在明显差异。采集的煤样如果是大块煤样,可以适当地放置于风干钢板上自然风干。另外,煤质化验针对于煤炭样本需求相对特殊,应该合理地运用专业化的设备加以烘干。分析误差重点是指针对煤质化验结果展开分析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和煤质化验参数真实程度以及可靠性体现出关键影响。为让分析误差控制于合理的范围,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化验人员强化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基本能力,由此促使着化验工作在短时间内获取到富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4.4、记录原始数据

具体煤炭质量审核要在整个核查过程中进行密切、准确的监控,每个环节的核查数据都要可靠记录,为以后的再审核提供可靠、全面的数据库。然后要结合检测结果编写规范性的检测报告,对检测结果进行精准体现。要强化数据记录人员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保障数据录入的准确性,还要安排相关人员对其录入的数据进行反复核检,保障数据精准性,一旦发现不准确的数据,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对错误数据进行修改;事后要开展总结会议,对出现错误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总结,防止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促进原始数据录入工作的有效性。

4.5、检验中控制

在检查煤炭时,作业工具和化学品是必不可少的检查工具。煤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取决于其质量。因此,需要加强:一是煤检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定期维护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二是加强化学品动态管理,严守标准,考虑到材料的特性、等级和类型,选择合适的存储环境,以确保标准材料的特性值在指定范围内。煤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该批次煤炭的使用情况。为了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检验人员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标准来完成整个检验过程。检验标准和方法的确定首先要根据样品是否在国家强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如果有必要,则必须按照相应的规定来制定检验标准。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往往煤炭资源使用的是行业标准,虽然企业可以对自己产出的煤炭资源制定相应的标准,但是该标准必须比行业准则和国家标准具有更高的要求。此外,检验机构使用到的检验标准需要进行及时更新,一旦国家或者行业内准则出现改变,必须尽快做出调整。因为这意味着旧标准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发展,新标准才是更加科学合理的。

4.6、检验精细化管理

上述文章解释了煤炭质量控制与取样、样品制备和样品验证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在煤炭质量检验管理中引入改进管理,对提高煤炭质量检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煤炭质量检验过程中,煤矿和经营者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检验。采样对于确保样本数量的准确性和控制是必要的。制样规程中规范使用质检设备,避免样本污染发生,严格按照煤炭制样流程进行操作,煤炭缩减需使用专业性技术。样本煤炭检验需对检验环境以及检验温度等影响因素控制,合理干燥剂使用,合理灰尘测定,合理使用化学试剂等。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升煤炭质检质量与水平。

结束语

煤炭需求量大幅增加,煤炭质量的检验也应按照标准得到检验。为了更好地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积极关注煤炭质量控制,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使煤炭检测更加准确,取得更加完整的结果,满足后续工作的基本要求。结合具体工况综合分析研究煤炭质量控制技术,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精准校对,提升检测人员的综合专业技能水平,要对煤质量检测的所有环节进行精准把关,确保检测步骤的规范性和标准性,提升最终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提升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富平.煤质检验分析测定技术的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20(17):76-77.

[2]庞卫东.浅析煤炭检测的质量控制[J].科技风,2020(21):186.

[3]杨文承.浅析加强煤质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