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王智琴 江苏长江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扩大了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范围,提高了银行承兑汇票的应用程度,但与此同时诸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有关银行承兑汇票的案件逐年增多,涉及的金额也在逐渐增加,甚至有的商业银行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不惜将承兑的条件一再放宽,缺乏对票据真实性的严格审查,增加了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的安全隐患。本文分析了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以及风险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范策略。
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防范策略
0引言
在企业的融资渠道中,银行承兑汇票凭借其其流通性快、使用灵活、背书成本低等特点非常受企业的青睐,但在使用中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融资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信用风险。本文首先阐述银行承兑汇票的作用,然后根据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时存在的风险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
1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的作用
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表现形式,承兑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种,其中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率远高于商业承兑汇票,因为银行承兑汇票的安全性和信用比较高。
银行承兑汇票在优化和调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银行承兑汇票为商业银行提高经济效益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商业银行融资提供了便利。出票企业将保证金存款交付给商业银行,扩大了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范围,同时使商业银行在借贷业务之间保持平衡,同时,其获得的贴现利息,也为商业银行增加了收益[1]。商业银行通过承兑汇票融资不仅可以实现融资目标,而且可以达到盈利目的。
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可以降低不良资产在商业银行总资产中的比重。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在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之间搭建了桥梁,通过银行承兑汇票融资提高了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安全性,规避了不良贷款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
银行承兑汇票融资活跃了金融市场,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和动力,而且推动金融市场繁荣发展。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是货币市场的重要补充,在票据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央行的宏观调控政策之间发挥了重要的传递作用。
为了能够在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中获得最大的优势,企业会提高对信用和信誉的重视程度。企业选择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就必然要面对市场的挑战,企业想要其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能够在市场上更好地流通,那么其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就一定要被市场所接受和认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对交易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和规范,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
除此之外,银行承兑汇票融资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当信用体系健全时,信用度高的企业所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被市场接受和认可的几率比较大;当信用体系不完善时,即使是信用度高的企业想要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也十分困难[2]。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银行承兑汇票融资提供基础和保障,同时,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也会促进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完善,实现良性循环。
2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及风险成因
2.1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
企业在签发银行承兑时,真实的交易是前提,同时也是基础。当其交易的基础不是建立在真实的商品上,等于是企业通过违法、违规手段获得银行的资金。当企业为了获得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虚假商品交易,那么势必会给商业银行以及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带来危机。当商业银行为了提高业务量,没有对汇票的背景以及真实性进行审查时,会给银行资产带来风险。除此之外,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的核查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易产生不良资产。
操作风险是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的一种。商业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经办人员因为操作失误,导致票据无效,比如汇票填写和粘单不标准、不规范以及票据背书不规范,都会使票据失去效力。银行经办人员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相关业务时,务必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审核签章是否全面以及票据背书是否合格等。
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都是由于商业银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缺乏实用性、缺乏规范性而形成的风险。管理风险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违规经营存在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存在的风险以及分散经营存在的风险等。比如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放松管理,为持有虚假商品交易的企业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业务,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在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中,信用风险也比较突出。有的企业在自身没有偿还能力的前提下,为了使自身的资金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依旧选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隐患。除此之外,有的银行经办人员利用银行内控制度的漏洞,弃法律与道德于不顾,与不法企业同流合污,利用非法手段骗取银行资金,为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
2.2 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成因
在我国的票据市场上,商业银行无法对企业有全面、真实的了解,所了解到的企业信息也是企业单方面向其传递的,无法进行有效验证。商业银行在为企业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时,其做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提供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很大几率会做出错误决策。因此,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等、不对称[3]。企业通过这种信息差骗取商业银行的信任,进而从银行套取资金。
银行经办人员的违法违规操作是造成银行承兑汇票融资操作风险的主要因素。一些银行经办人员对票据贴现申请人和出票人的经营资金的来源以及分布状况审查不严格。部分银行经办人员职业素养不高,虽然办理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可能存在疑点,但仍为企业办理相关业务。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并且缺乏完善的企业征信系统。同时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商业银行与相关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制约了票据市场的长远发展。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估缺少科学性、准确性,部分企业会以此来恶意套取商业银行的资金。同时,商业银行难以对企业的信用做出正确评价,进而无法正确判断企业的偿还能力,很容易破坏金融市场发展的均衡性。
除此之外,缺乏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考核机制,也会带来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有的商业银行只注重贷款和存款的业务量,忽略贷款业务和存款业务的质量,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一些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缺少有效性、可行性,同时,银行内部职责不明确,没有落实到主要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相关票据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同时法律法规的更新具有滞后性。对于合法、合规经营的商业银行,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而对于违法、违规操作的商业银行,也缺乏足够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导致其为票据市场带来恶行竞争,严重扰乱票据市场的正常发展秩序。
3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的防范策略
3.1完善票据法制市场的建设
自《票据法》实施以来,至今已经有20多年。近几年,我国的票据市场以及经济金融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现行的《票据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亟需健全和完善。《票据法》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票据的融资功能被弱化,它满足了当时的风险防范的需要。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票据市场的变化,票据已经成为一种融资工具,并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票据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票据市场的发展需求。
通过修订《票据法》,建立完善的票据市场法律体系,充分发挥票据功能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票据市场发展中的作用。在《票据法》中,要明确票据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原则。当进入票据市场的金融机构扰乱了票据市场的正常秩序时,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款对其进行管理,既保障了票据市场的有序性,又活跃了票据市场。除此之外,针对新型的付息贴现、质押回购等交易方式,要规范操作,并明确实施细则,降低承兑风险。
《票据法》不仅要规定票据交易准则,而且要针对违法规定的金融机构或个人制定统一的惩罚标准,切实提高《票据法》的法律效力。同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票据法》想要在国际市场被接受和认可,就要增加法律之间的兼容性,早日实现将银行承兑业务发展成为全球性交易。
3.2加大对票据业务的外部监管力度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也需要第三方的监管,以防范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在票据业务的监管过程中,通过外部监管实现银行承兑汇票的规范使用,进而推动票据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相关的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票据业务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使银行承兑汇票的监管工作日益完善[4]。
加大外部监管的现场检查力度。重点金融机构具有发展迅速、业务量庞大等特点,但同时其存在的风险隐患也比较多。,对票据业务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管理和检查,查明存在的不规范业务,并进行有效处理是消除隐患的有效措施。同时,商业银行也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提高商业银行融资风险防范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非现场监管,实时监控票据市场和票据业务,一旦发现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及时上报,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
3.3将承兑业务纳入全流程审批范围
在承兑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商业银行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审核工作。
商业银行要将承兑总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违反相关的规定签发已经超限额的银行承兑汇票,并将银行承兑业务纳入统一的授信管理范畴中,同时也要将其纳入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范畴中[5]。从汇票的签发环节就要做好风险防范,实现从源头上控制承兑风险。
明确商业银行的审批权限,并对其进行严格控制,严禁在违规越权或者是没有授权的情况下,进行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建立明确的银行承兑汇票负责制和审批制,规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受理、核查、审批、监管,形成一套互相制约但又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的操作流程。
3.4建立相关的银行承兑汇票的内控管理结构
商业银行要建立一套权责分明的内部管理制度有效做好风险防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流程比较多,比如申请人递交承兑申请、对贷款申请人基本情况进行相关调查、审查申请人的信用、审批、承兑、贷款发放后对贷款的跟进管理等。基于此产生了相应的部门,比如审批岗位、审查岗位、贷款调查岗位、放款审查岗位、会计部门等。这些岗位应该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制约,避免协同作弊的情况发生。
建立岗位制约机制,实现岗位制约的规范化。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时,一定要先审批,审批合格后才可以办理业务。商业银行一定要坚持每一笔业务都至少由两人经办的原则,防止一人身兼多职,坚决杜绝“一手清”现象的发生。
商业银行要建立相关的银行承兑汇票的内控管理结构,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并将内控机制落实到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保障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合法、合规经营。通过行之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减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的失误,进而避免金融案件的发生[6]。同时,商业银行要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3.5加强员工风险意识培养
商业银行要做好相关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宣传和培训,切实提高银行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相关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知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对票据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关政策的认识,提高承兑汇票业务办理质量[7]。相关承兑汇票业务知识的培训要有一定的力度,同时加大防伪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银行员工辨别伪造票据、复制票据、变造票据的能力,避免因员工防伪反诈能力薄弱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的情况发生。商业银行还要注重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使银行员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遵守相关纪律法律意识,规避腐败思想对银行员工的侵蚀、渗透,切实做好银行员工的道德风险防范相关工作。
4结语
票据市场的日趋完善使银行承兑汇票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发挥的作用日渐加大。银行承兑汇票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发展。银行承兑汇票具有广泛性、灵活性以及流通性比较强等优势,但同时,其自身也蕴藏了巨大的风险隐患。因此,要做好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防范,促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艳兵.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广东经济,2021(02):74-77.
[2]赵瑞梅.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防控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2):148-149.
[3]李维娟.商业承兑汇票使用的利弊分析[J].现代商业,2020(29):118-119.
[4]曾晖.如何做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防范[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9):44-45.
[5]薛玉琴.浅析应用银行承兑业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J].时代经贸,2020(22):10-11.
[6]罗思佳. 商业银行电子票据业务风险防范研究[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20.
[7]王敏.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控制的研究[J].财经界,2019(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