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龙泉窑装饰技法探索

来源:消费导刊杂志社 作者:消费导刊编辑部 时间:2022-04-18    阅读:1094 次  选择字号:T|T

龙泉地区生产的青瓷统称龙泉窑。探索龙泉窑青瓷的装饰技法,涉及地域特征与艺术家的个性表现,传统青瓷的特点与时代审美情趣的结合,文化遗产与时代活力等诸多问题。这些又可以归结为传承与创新两大主题。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下文对现代龙泉窑装饰技法做一探索。

《涌翠》作品

一、青瓷的传统装饰技法

装饰艺术贯穿了龙泉窑发展的不同历史潮流。龙泉窑自五代到北宋创立,历经了千年的兴衰沉浮。因此,传统青瓷艺术必然成为现代龙泉窑发展的根源。五代之前,龙泉瓷器受越窑(浙江上虞、绍兴等地)青瓷的影响;北宋时,受瓯窑(浙江温州一带)的影响;到南宋,龙泉窑已荟萃了各窑优点,逐渐达到艺术的高峰。这时期,龙泉离南宋政治中心临安(今杭州)较近,上层社会的哲学、文化、审美意识等影响了青瓷的制作。著名的窑口就是哥窑、弟窑,龙泉成为全国青瓷及陶瓷生产中心。元代对外贸易的扩大,极大地促进了龙泉窑青瓷造型的丰富多彩,此时的龙泉窑精品不断出现。元代以后,全国制瓷中心转向景德镇,龙泉青瓷的生产逐渐衰败,产业规模越来越小,产品粗制滥造,直到技艺失传。

《清凉》作品

青瓷作为我国传统瓷器的重要品种,在其千年之久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窑口,虽然窑口间存在相互的影响与借鉴,但每个窑口都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这一现象体现了窑口间所处地域的人文环境、材料特征、生产工艺存在的诸多差异。在龙泉窑的制瓷历史上,虽然也生产一些其他品种的陶瓷制品,但青瓷始终是龙泉窑制瓷工艺主流。可以说,传统的龙泉窑装饰技法主要是围绕着青瓷的装饰技法展开。根据实物观察得知,传统的龙泉窑青瓷有划花、刻花、贴花、点彩、化妆土填白等多种装饰技法。这些技法与龙泉青釉相结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为现代青瓷发展奠定了基础。

《翠青》作品

二、现代装饰技法的多元化发展

1959年,国家成立了“浙江省龙泉青瓷恢复委员会”。经过多方努力,使失传三百多年的龙泉青瓷重放异彩。经过数十年龙泉陶瓷艺术家的辛勤耕耘,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作品,在装饰技法的探索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釉装饰是传统龙泉窑最具特色的装饰技法。其中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即釉色与釉的开片肌理。在釉上下功夫始终是现代龙泉窑发展的重要脉络之一。现代窑与古代窑的烧制方法存在着差异,由于现在普遍使用液化气窑烧制青瓷,虽然釉色稳定、成品率高,但釉色的变化与传统的用柴烧窑比较相对简单。因此如何在引进新技术条件下,发展釉色装饰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以下结合作品说明传统装饰技法的发展与新装饰观念的及新材料技法的引入问题。

《秋到龙泉》作品

1.作品《涌翠》

传统的龙泉窑,主要使用青瓷的装饰技法,青釉材料的天然美成为主题的表现核心。在《涌翠》的创作中,作品的内壁施青釉,手拉坯留下的自然水纹装饰与口部的跳刀波纹相呼应,拉坯在成型中所溢出的柔和肌理构成了作品大的空间背景,为作品营造出清淡简洁,文雅鲜活的装饰语言。作品的外壁施灰釉,配以“跳刀”装饰,青釉在灰釉的衬托下如一泓清澈的泉水,呼之欲出,使作品的主题更加突出。这些处理方法的运用超越了技术上的意义,犹如架起一座桥梁,把对古老、自然之美的追忆与全新的艺术创造联系起来 。作品《涌翠》中呈现出了两种视觉审美效果。一种是内存于灰釉中质朴、退的东西。一种是青釉中所表现的灵性、显的东西。在《涌翠》中,“退”与“显”构建起一个真实的艺术境界,达到了一种内在的和谐。

作品《芦歌》

2.作品《芦歌》

为了表达芦苇的意象,《芦歌》运用了灰釉与“跳刀纹”结合的装饰技法。由于采取了特殊的运刀技巧,跳刀刀法的虚实、强弱、疾涩、转折、顿挫、韵律节奏一起演义为泥性自由、从容、音乐般的表现。灰釉深沉的色泽在跳刀纹上产生的丰富变化改变了作品的空间状态,使跳刀纹装饰在视觉上具有了某种象征性的意味。跳刀在作品表面所构成的抽象点画线条,转化为芦苇的造型意象,与观者形成一种心灵上的默契。生活的经验与艺术的幻觉相融合,表现出“清风习习,千里芦花;心怡人醉,不知归处”的意境。同时,作品的题目《芦歌》为观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其名称趋向来自作者在创作中对陶瓷语言的精神体验与材料本质美的把握。作品中,来自传统艺术的“格调”“气韵”与来自现代艺术的“象征”“表现”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这是通过装饰新观念和新材料技法的运用实现的。浑厚的釉色、单纯的形式加强了作品的静谧感,一种纯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作品表面用大写意的跳刀法刻画,飘逸而遒劲。形态与装饰中的情节性因素被弱化,从而赋予了作品一种内化的张力。

《秋韵》作品

3.作品《秋到龙泉》

《秋到龙泉》,表现了“青瓷之都”龙泉金秋时节的美好自然景象。作品采用了灰釉“印叶纹”装饰与传统青瓷相结合的表现技法。作品内部施以象征沉静秋水的翠青釉色,外部运用金黄色调的秋叶装饰,从而使作品内外空间产生意境的对比。作者通过印叶纹装饰技法把“绘画性”的视觉形象引入作品。风中飞舞的秋叶所产生的赋予动感的视觉形式在三维的形态上组织起平面化的表达空间。亚光的灰釉在跳刀纹上形成的抽象肌理与青瓷温润的质感交织在一起,多变而闪烁的秋叶与背景融为一体,动与静、光与影构成一种复杂的空间感觉。作品传递给我们一种穿透了时间侵蚀的永恒之美。泥性所天然富于的多重表现性,在光的作用下造成一种幻觉。记忆中逝去了的秋天的意象通过飘动的秋叶浮现出来,表现出“留槎溪头霜叶黄,水天上下秋茫茫”的意境。